新型仿生树通信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4971阅读:657来源:国知局
新型仿生树通信塔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仿生树通信塔,包括塔体、仿生树枝,塔体呈竖直状,所述的塔体设置多个树枝接头,所述仿生树枝的根部插接于树枝接头;所述的树枝接头形成数组径向通孔,树枝接头的数组通孔不处于同一径向,与此相对应的,仿生树枝也形成数组通孔,树枝接头和仿生树枝上相对应的通孔用于穿伸第一固定件,通过第一固定件将树枝接头和仿生树枝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针对风景区等自然景观区内现有的通信塔对周围自然环境不协调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根据周围环境的需要使通信塔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有效地解决风景区建站困难的仿生树通信塔,其具有便于制作及安装、结构牢固等优点。
【专利说明】新型仿生树通信塔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通信用的塔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仿生树通信塔。

【背景技术】
[0002]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通信网络覆盖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运营商为了满足人们对网络覆盖的要求通常采用架设通信塔的方式扩大网络覆盖区域的面积。然而,在一些景区、公园、街心绿化带等对自然景观要求较高的场所建设通信塔,则会造成通信塔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不协调的现象。为此,目前也出现了一些仿生通信塔,以解决上述问题。但,现有的仿生通信塔存在制造及安装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在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制作及安装的仿生树通信塔。
[0004]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新型仿生树通信塔,包括塔体、仿生树枝,塔体呈竖直状,所述的塔体设置多个树枝接头,所述仿生树枝的根部插接于树枝接头;所述的树枝接头形成数组径向通孔,树枝接头的数组通孔不处于同一径向,与此相对应的,仿生树枝也形成数组通孔,树枝接头和仿生树枝上相对应的通孔用于穿伸第一固定件,通过第一固定件将树枝接头和仿生树枝固定连接。
[0005]所述的新型仿生树通信塔,塔体由数段塔段相连而成。
[0006]所述的新型仿生树通信塔,相邻塔段通过法兰固定连接,于法兰上下部的塔体上均开设有手孔。
[0007]所述的新型仿生树通信塔,相邻塔段通过套接相连:第一塔段的一端插入相邻的第二塔段之内,于第二塔段上开设数个孔,且于每一孔之外焊接一螺母,每一螺母旋接一内六角螺钉,通过内六角螺钉顶住处于第一塔段,从而将第一塔段与第二塔段固定连接。
[0008]所述的新型仿生树通信塔,第二塔段内壁布设限位块,以阻止第一塔段过多插入。
[0009]所述的新型仿生树通信塔,与第二塔段相连的第一塔段一端钻有吊装孔。
[0010]所述的新型仿生树通信塔,塔体外壁包裹防腐金属网,防腐金属网之外捆扎多圈相互留有间距的防滑筋,外壁布设防腐金属网及防滑筋的塔体外壁再粘接仿生树皮。
[0011]所述的新型仿生树通信塔,仿生树枝包括多级树枝,与树枝接头相连的是一级仿生树枝,下一级仿生树枝连接于上一级仿生树枝。
[0012]所述的新型仿生树通信塔,多级仿生树枝间的连接结构:上一级仿生树枝形成两组径向通孔,此两组通孔不处于同一径向且两组通孔的轴线相垂直,与此相对应的,下一级仿生树枝也形成两组通孔,两级仿生树枝相对应的通孔用于穿伸第二固定件,通过第二固定件将两级仿生树枝固定连接。
[0013]所述的新型仿生树通信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树枝接头与仿生树枝形成两组相对应的通孔,两组通孔的轴线相垂直。
[0014]本实用新型针对风景区等自然景观区内现有的通信塔对周围自然环境不协调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根据周围环境的需要使通信塔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有效地解决风景区建站困难的仿生树通信塔,其具有便于制作及安装、结构牢固等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仿生树通信塔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塔体与仿生树枝接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树枝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树枝与树枝接头的连接结构图。
[0019]图5是仿生树通信塔塔段法兰连接示意图。
[0020]图6是图5的A向视图。
[0021]图7是仿生树通信塔塔段套接连接示意图。
[0022]图8是仿生树通信塔塔段套接连接剖视图。
[0023]图9是仿生树通信塔树皮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25]参见图1-9,本实施例仿生树通信塔包括仿生塔体1、仿生树枝2,塔体I呈竖直状,其由数段塔段相连而成,相邻塔段之间的连接方式考虑到树干设置的协调以及保证结构的安全合理性,可采用法兰连接或套接连接。参见图5、6,上下相邻塔段通过法兰4固定连接,对于外爬法兰4连接的塔体,在法兰上下部的塔体上均设有手孔1-1,以方便紧固螺栓的操作,且可以在手孔处设置加强圈以及手孔门。图7、8显示了相邻塔段的套接连接结构,下部塔段的上端插入相邻的上部塔段下端之内。对于套接连接结构,在上部塔段的底部一圈均布钻4个孔,共设置2圈,且于塔体的每一孔之外(外壁)焊接一螺母5,安装时,每一螺母5旋接一内六角螺钉,通过内六角螺钉9顶住处于内段塔体即下部塔体,起到紧固和调节垂直度的作用,从而将上下部塔体固定连接。此外,在上部塔段内壁的合适位置均布设置4个限位块6,此4个限位块6与该塔段端面的距离即为下部塔段的插入长度,从而其可以防止下部塔段过多插入而破坏套接位置的树皮结构。在下部塔段的靠近上端位置对称地钻有2个吊装孔1-2,以方便运输及安装时吊装作业。
[0026]如图9所示,在塔体I外壁围设、包裹防腐金属网7,防腐金属网7之外捆扎多圈相互留有间距的防滑筋8,外设防腐金属网7、防滑筋8的塔体I外壁再固定粘接仿生树皮,通过防腐金属网7、防滑筋8的设置,以增大仿生树皮与塔体的接触面,增加仿生树皮的粘结力,以防止树皮脱落,可将树皮紧紧地固定在塔体上,并防止树皮开裂。
[0027]参见图1-4,塔体I的中上部固定设置多个树枝接头3,树枝接头3选用空心管,仿生树枝2的根部插接在树枝接头3内并与树枝接头3采用螺栓十字对穿连接即树枝接头3形成两组径向的通孔3-1、3-2 (螺栓安装孔),两组通孔不处于同一径向且两组通孔的轴线相垂直,与此相对应的,树枝2也形成两组通孔(螺栓安装孔),螺栓穿过树枝接头上的螺栓安装孔和仿生树枝上的螺栓安装孔,将两者固定连接。通过十字交叉设置2组对穿螺栓孔,以避免仿生树枝产生转动。
[0028]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仿生树枝可以包括多级树枝,本实施例分为三级树枝2-3、二级树枝2-2、一级树枝2-1,三级树枝固定在二级树枝上,二级树枝固定在一级树枝上,一级树枝的根部固定在树枝接头3,均采用上述仿生树枝2根部与树枝接头3的连接结构,即:通过套接连接,并设置2组十字交叉对穿螺栓孔并用螺栓固定。各级树枝标准化设计,方便制作、运输、现场安装。
[0029]三级树枝上可以固定连接仿生小枝,小枝的骨干部分由钢丝构成,一端对齐后用细铁丝捆扎牢固,然后几根螺旋形拧在一起,最短的铁钢丝开始旁弯分叉,拧制成三叉状;在钢丝上捆扎仿生树叶,每支分枝共扎9朵树叶,即每一分叉上3朵,用细铁丝捆扎牢固美观。
[0030]塔体作为仿生树的树干,通过树枝接头在塔体上设置仿生树枝,将通信塔做成树的形状。仿生树枝的根部插接在树枝接头内,仿生树枝与树枝接头螺栓十字对穿连接,根据周围环境的需要,调节仿生树枝的长度,将通信塔变成针叶、阔叶等不同树种的形状。调节好仿生树枝的长度后,通过一些辅助性材料作为树皮、树根,使通信塔能够与周围自然景观达到协调一致的效果。
[0031]以上列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以上实施例,从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变形所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新型仿生树通信塔,包括塔体、仿生树枝,塔体呈竖直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塔体设置多个树枝接头,所述仿生树枝的根部插接于树枝接头;所述的树枝接头形成数组径向通孔,树枝接头的数组通孔不处于同一径向,与此相对应的,仿生树枝也形成数组通孔,树枝接头和仿生树枝上相对应的通孔用于穿伸第一固定件,通过第一固定件将树枝接头和仿生树枝固定连接;所述的塔体由数段塔段相连而成;相邻塔段通过法兰固定连接,于法兰上下部的塔体上均开设有手孔;相邻塔段通过套接相连:第一塔段的一端插入相邻的第二塔段之内,于第二塔段上开设数个孔,且于每一孔之外焊接一螺母,每一螺母旋接一内六角螺钉,通过内六角螺钉顶住处于第一塔段,从而将第一塔段与第二塔段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仿生树通信塔,其特征在于:第二塔段内壁布设限位块,以阻止第一塔段过多插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仿生树通信塔,其特征在于:与第二塔段相连的第一塔段一端钻有吊装孔。
4.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新型仿生树通信塔,其特征在于:塔体外壁包裹防腐金属网,防腐金属网之外捆扎多圈相互留有间距的防滑筋,外壁布设防腐金属网及防滑筋的塔体外壁再粘接仿生树皮。
5.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新型仿生树通信塔,其特征在于:仿生树枝包括多级树枝,与树枝接头相连的是一级仿生树枝,下一级仿生树枝连接于上一级仿生树枝。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仿生树通信塔,其特征在于:多级仿生树枝间的连接结构:上一级仿生树枝形成两组径向通孔,此两组通孔不处于同一径向且两组通孔的轴线相垂直,与此相对应的,下一级仿生树枝也形成两组通孔,两级仿生树枝相对应的通孔用于穿伸第二固定件,通过第二固定件将两级仿生树枝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新型仿生树通信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树枝接头与仿生树枝形成两组相对应的通孔,两组通孔的轴线相垂直。
【文档编号】E04H12/00GK203977953SQ201420296876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4日
【发明者】陈国龙, 殷景成, 吴海涛 申请人:浙江鸿顺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