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预埋件的建筑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7173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具有预埋件的建筑墙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预埋件的建筑墙体:包括墙体结构及埋设在墙体结构中的第一预埋件,墙体结构包含有混凝土层保温层及外表层;第一预埋件包含外钢板及内钢板,外钢板及内钢板之间设置有连结部,连结部两端分别与外钢板及内钢板固接,内钢板在相对于外钢板的另一面延伸设置有勾部,勾部埋设于混凝土层;连结部包含有强化件及固定件,强化件设置于固定件周围至少一侧。本实用新型改善预埋在墙体内的预埋件,可以使建筑墙体有更好的负载支撑力,加强建筑墙体挂载物体的安全性。
【专利说明】具有预埋件的建筑墙体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墙体,特别是在墙体中设置有预埋件,用以挂载支架的建筑墙体。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生活不断进步,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产生产业化住宅的建筑方式,即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的住宅建筑产业,通过住宅建筑设计的标准化、住宅建筑生产的工业化,大幅提高住宅建设整体质量水平,改善住宅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居住质量;产业化住宅施工流程以构件预制、现场装配、建筑产品等的标准化为主,然而,在建筑墙体的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在建筑物的外墙加挂一些设备,例如像空调的室外机组,而传统的施工方式是直接在建筑外墙打洞,然后将空调室外机的支架与建筑外墙锁合在一起;然而,随着气候跟温度的变化,加上空调室外机组的重量,使得连接的建筑外墙容易发生破坏,同时将支架与墙体锁合在一起的金属件也容易因为气候的关系发生生锈,使得整体载重强度下降,容易发生崩坏而导致物体掉落造成危险。因此,有业者提出将金属连接件先预埋在建筑墙体中,然后再将需要挂载的支架与预埋件锁合,这样的方式虽然强化了支架与墙体连接部位的强度,然而传统预埋件本身在结构设计上仍存在着受力不均且强度不够的问题,使得物体掉落的风险仍然没办法很好的得到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预埋件的建筑墙体:包括墙体结构及埋设在墙体结构中的第一预埋件,墙体结构包含有混凝土层;第一预埋件包含外钢板及内钢板,外钢板及内钢板之间设置有连结部,连结部两端分别与外钢板及内钢板固接,内钢板在相对于外钢板的另一面延伸设置有勾部;连结部包含有强化件及固定件,强化件设置于固定件周围至少一侧;勾部埋设于所述混凝土层。
[0004]更进一步的,墙体结构包含外表层及保温层,由外至内依序为外表层、保温层及混凝土层。
[0005]更进一步的,第一预埋件的外钢板与外表层切齐。
[0006]更进一步的,固定件为空心圆柱体且穿透外钢板形成插设口,固定件的空心圆柱内部设置有螺纹。
[0007]更进一步的,强化件包含有第一强化板及第二强化板,第一强化板与第二强化板夹角为90度。
[0008]更进一步的,外钢板与内钢板为方形,固定件固接于外钢板对角线交点及内钢板对角线交点之间。
[0009]更进一步的,强化件为L型角钢。
[0010]更进一步的,第一强化板与第二强化板同时与固定件的空心圆柱体相切。
[0011]更进一步的,建筑墙体包含第二预埋件,第二预埋件设置于第一预埋件下方,且第二预埋件部分突出于墙体结构。
[0012]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预埋件的建筑墙体,通过改善预埋在墙体内的预埋件,可以使建筑墙体有更好的负载支撑力,加强建筑墙体挂载物体的安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墙体中第一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预埋件立体透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预埋件另一种实施态样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预埋件另一种实施态样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墙体加装第二预埋件示意图。
[0019]图7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墙体挂载支架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实用新型主要揭露一种具有预埋件的建筑墙体,其中对于产业化住宅的墙体制造及预埋件使用的基本原理已为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故以下文中的说明,不再作完整描述。同时,以下文中所对照的图式,主要表达与本实用新型特征有关的结构示意,并未亦不需要依据实际尺寸完整绘制,在先说明。
[0021]请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预埋件的建筑墙体10,建筑墙体10包括有墙体结构11及埋设在墙体结构11中的第一预埋件12 ;墙体结构11包含有混凝土层111、保温层112及外表层113,依序由内向外排列;请同时参考图2及图3,第一预埋件12包含有外钢板121及内钢板122,外钢板121及内钢板122分别为方形结构,外钢板121及内钢板122之间设置有连结部123,连结部123两端分别与外钢板121及内钢板122固接,内钢板122在相对于外钢板121的另一面延伸设置有勾部124,勾部124埋设于混凝土层111 (如图1所示);连结部123包含有强化件21及固定件22,强化件21设置于固定件22周围至少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强化件21可以包含有第一强化板211及第二强化板212,第一强化板211与第二强化212板夹角为90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强化件21可以是角钢,另外,也可以是两块长直钢板以焊接的形式固定在一起;固定件22为空心圆柱体且穿透外钢板121形成插设口 120,固定件22的空心圆柱内部设置有螺纹,固定件22固接于外钢板121对角线交点及内钢板122对角线交点之间,且固定件22的空心圆柱体外周同时与第一强化板211与第二强化板212相切。
[0022]具体来说,整个第一预埋件12是埋设在墙体结构11中的,但勾部124为了更好的固定在墙体结构11中,所以勾部124的部分需埋设在混凝土层111。在另外的实施状态下,但若墙体结构11的保温层112或外表层113较薄,第一预埋件12的连结部123也可以部分埋入混凝土层111,主要是第一预埋件12的外钢板121与外表层113切齐而仅在外表层露出插设口 120。
[0023]请参考图4,在另一个实施状态下,第一预埋件12的强化件22中第一强化板211与第二强化板212也可以不与固定件22相切,而是设置在邻近固定件22的周围;此外,请再参考图5,第一预埋件12的强化22件也可以仅有一个第一强化板211,主要能够作为强化外钢板121及内钢板122之间的连接,且能够更好的加强第一预埋件12的抗力能力。
[0024]请参考图6,更进一步的,建筑墙体10可以包含第二预埋件14,第二预埋件13设置于第一预埋件12下方,且第二预埋件13部分突出于墙体结构11。
[0025]请再参考图7,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墙体外部挂载支架90 (如空调室外机支架)可以透过具有螺纹的锚拴14,穿设挂载支架90及第一预埋件12的固定件22,将挂载支架90挂设于建筑墙体10上,再以螺帽15锁合锚拴14,由于锚拴14与固定件22的螺纹匹配,将锚拴14锁合固定件22中,可以起到更好的支撑效果,然后再用螺帽15从锚拴14的端部锁入,进一步紧固挂载支架90与建筑墙体10,同时,为了保险起见,在建筑墙体10上可以加设有第二预埋件13,第二预埋件13设置在第一预埋件12的下方,更具体的是设置在挂载支架90的下方,用以支撑整个挂载支架90,第一预埋件12与第二预埋件13的使用方式不同,第一预埋件12主要是固定、锁合挂载支架90,而第二预埋件13是以承载支撑的方式撑住挂载支架90,藉由第一预埋件12与第二预埋件13的设置,可以使挂载支架90的安全性更加提高,降低挂载支架坠落的风险。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同时以上的描述,对于相关【技术领域】专门人士应可明了及实施,因此其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权利要求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预埋件的建筑墙体,包括墙体结构及埋设在所述墙体结构中的第一预埋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墙体结构包含有混凝土层; 所述第一预埋件包含外钢板及内钢板,所述外钢板及所述内钢板之间设置有连结部,所述连结部两端分别与所述外钢板及所述内钢板固接,所述内钢板在相对于所述外钢板的另一面延伸设置有勾部; 所述连结部包含有强化件及固定件,所述强化件设置于所述固定件周围至少一侧; 所述勾部埋设于所述混凝土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结构进一步包含外表层及保温层,由外至内依序为所述外表层、所述保温层及所述混凝土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埋件的所述外钢板与所述外表层切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空心圆柱体且穿透所述外钢板形成插设口,所述固定件的空心圆柱内部设置有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件包含有第一强化板及第二强化板,所述第一强化板与所述第二强化板夹角为90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钢板与所述内钢板为方形,所述固定件固接于所述外钢板对角线交点及所述内钢板对角线交点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件为L型角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强化板与所述第二强化板同时与所述固定件的空心圆柱体相切。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第二预埋件,所述第二预埋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预埋件下方,且所述第二预埋件部分突出于所述墙体结构。
【文档编号】E04B2/00GK204023830SQ201420372326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7日
【发明者】刘郁林, 李群, 于劲, 杜庆, 李庆平, 高洋, 田帅 申请人: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