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微裂缝补强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95372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微裂缝补强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建筑物较普遍、常见的病害之一,特别是渗水混凝土裂缝,可能造成结构失效、渗漏加剧,对结构的安全构成直接危害。混凝土渗水裂缝往往会伴生大量析钙、缝面杂质较多等现象,对这类裂缝的处理在关键部位除应满足防渗要求外,还同时要求恢复部分甚至全部结构强度。

传统采用环氧砂浆凿槽嵌缝,凿槽施工速度较慢,成本较高,环氧砂浆配制相对复杂,成本也较高,但与水泥砂浆或净浆(成本低、配制方便,但固化时间较长,至少需3~7天)相比,施工时间短(嵌缝后几小时即可灌浆)。但环氧砂浆也存在潮湿面嵌缝效果差的问题,因此,在渗水裂缝化灌施工时,现在有些施工单位逐步放弃环氧砂浆嵌缝的方式,采用水泥砂浆或净浆嵌缝,为缩短施工时间,掺加速凝剂调节固化时间。在灌浆施工中,根据裂缝情况、业主要求(如不能破坏混凝土表面,不得凿槽等),在满足嵌缝要求前提下,尽量简化嵌缝措施,如对较干燥微细缝面不凿槽,仅涂抹环氧浆液;对渗水裂缝表面不凿槽,沿缝堆砌速凝水泥(砂)浆等,同样也可达到封堵缝面的目的,但因为使用材料为环氧树脂,所以容易老化,同时因为膨胀系数不同,经热胀冷缩后灌浆材料和结构混凝土分离,补强等于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微裂缝补强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微裂缝补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裂缝宽度在0.3mm以下的:利用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自身特性可自动修复0.3mm以下的裂缝,在基面清理到位的情况下,直接喷涂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cm-dps即可实现0.3mm以下裂缝的修复;

(2)裂缝宽度在0.3-0.5mm以内的:将裂缝进行扩缝处理,扩缝宽度是裂缝自身宽度的 两倍;扩缝后需对缝隙内的杂质进行全面清理,清理后对缝隙处进行补碱处理,按千分之三比例稀释的caoh2水,补碱后,立即用cm-dps进行灌缝处理;干透后重复以上工艺一至二遍;以上工序施工后24小时,再用渗透结晶型涂料进行填缝处理,填缝必须压紧、密实,填缝处需比扩缝宽度多出50mm,渗透结晶型涂料施工后需对施工面进行养护,养护时间最低不小于3个小时,用喷雾器润湿基面,但基面不能有明水,或用湿布条盖于基面之上,养护到位后即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3)贯穿裂缝的修补:裂缝下端先扩缝清理后用dps+或fh配合堵漏水泥对裂缝的出口进行封闭,下端封闭后再对上端的裂缝进行处理;上端裂缝处理基本同0.3-0.5mm裂缝处理方法,只是在施工渗透结晶型涂料进行填缝之前多一道工序,用堵漏水泥粉刮进裂缝之内,然后喷水对裂缝内的堵漏水泥进行固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cm-dps是无毒、无味、不挥发、不燃烧的环保型水性溶液。将其喷涂在混凝土表面后会渗入混凝土内部一定深度(3mm-15mm),在混凝土毛细孔中与混凝土中大量存在的游离碱和二氧化碳反应,形成不溶于水的链状结晶,从而形成渗透保护层,使混凝土表层具备长期的抗裂耐磨性能,实现“结构补强”效果,进而阻止以水为载体的酸、碱、盐、co2、so2等腐蚀介质对混凝土的侵蚀,以及提高混凝土抗风化、抗冻融破坏、减缓碱集料反应的能力。同时这种“渗透结晶保护层”又具有呼吸透气性,混凝土内部的潮气完全可以向外散发出来,这就从整体上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值得一提的是cm-dps还具有很强的纳米配筋的性能,能提供混凝土表层的抗变形和抗拉伸性能,具有绝对的技术领先优势。这种“渗透结晶保护层”不仅起到结构补强作用,而且能起到粘结等承上启下作用,施工简便,造价合理。另外,补强材料同时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不因受高温、碾压、低温、霜冻等作用降低粘结性、抗剪能力和防水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混凝土微裂缝补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裂缝宽度在0.3mm以下的:利用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自身特性可自动修复0.3mm以下的裂缝,在基面清理到位的情况下,直接喷涂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cm-dps即可实现0.3mm以下裂缝的修复;

(2)裂缝宽度在0.3-0.5mm以内的:将裂缝进行扩缝处理,扩缝宽度是裂缝自身宽度的两倍;扩缝后需对缝隙内的杂质进行全面清理,清理后对缝隙处进行补碱处理,按千分之三比例稀释的caoh2水,补碱后,立即用cm-dps进行灌缝处理;干透后重复以上工艺一至二遍;以上工序施工后24小时,再用渗透结晶型涂料进行填缝处理,填缝必须压紧、密实,填缝处需比扩缝宽度多出50mm,渗透结晶型涂料施工后需对施工面进行养护,养护时间最低不小于3个小时,用喷雾器润湿基面,但基面不能有明水,或用湿布条盖于基面之上,养护到位后即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3)贯穿裂缝的修补:裂缝下端先扩缝清理后用dps+或fh配合堵漏水泥对裂缝的出口进行封闭,下端封闭后再对上端的裂缝进行处理;上端裂缝处理基本同0.3-0.5mm裂缝处理方法,只是在施工渗透结晶型涂料进行填缝之前多一道工序,用堵漏水泥粉刮进裂缝之内,然后喷水对裂缝内的堵漏水泥进行固化。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微裂缝补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裂缝宽度在0.3mm以下的;(2)裂缝宽度在0.3-0.5mm以内的;(3)贯穿裂缝的修补。本发明使得混凝土内部的潮气完全可以向外散发出来,这就从整体上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值得一提的是CM-DPS还具有很强的纳米配筋的性能,能提供混凝土表层的抗变形和抗拉伸性能,具有绝对的技术领先优势。这种“渗透结晶保护层”不仅起到结构补强作用,而且能起到粘结等承上启下作用,施工简便,造价合理。另外,补强材料同时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不因受高温、碾压、低温、霜冻等作用降低粘结性、抗剪能力和防水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邹苏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沙科密水建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5.12.24
技术公布日:2017.07.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