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业副产石膏为胶凝材料建造轻钢房屋楼面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77218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节能环保领域,具体是一种以工业副产石膏为胶凝材料建造轻钢房屋楼面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楼面施工方法为:楼板测量放样→楼板边导轨安装→楼盖梁安装→梁端腹板加劲件、加劲短柱设置→楼盖支撑系统安装→楼面板(OSB板)安装→40厚水泥细石砼(内配钢丝网浇筑)→装饰面层,屋面防火性能低,隔音隔声保温效果差,楼层桁架间距大,稳定性差;传统砖混、钢结构建筑屋面的主要胶凝材料是水泥混凝土,而水泥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带来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此外,水泥生产必须开山取石,这对生态环境也是极大的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工业副产石膏为胶凝材料建造轻钢房屋楼面施工方法,替代水泥混凝土在新型轻钢房屋的应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以工业副产石膏为胶凝材料建造轻钢房屋楼面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楼板桁架拼装;S2、安装楼板桁架在墙体基础上;S3、在楼板桁架下弦安装厚度1mm波高18mm的镀锌波纹钢板;S4、在镀锌波纹钢板与桁架上喷涂钢结构专用界面剂;S5、在镀锌波纹钢板上机械喷涂改性石膏楼面专用保温隔声浆料;S6、楼板桁架上弦安装冷拔丝网片;S7、在改性石膏楼面专用保温隔声浆料上浇筑三公分厚改性石膏混凝土;S8、铺设装饰面层。优选的,钢结构专用界面剂由80%重量份的环氧树脂和20%重量份的砂子组成。优选的,改性石膏楼面专用保温隔声浆料由工业副产石膏35%、水泥20%、粉煤灰20%、微硅粉5.5%、MC3%、乳胶粉6%、半水石膏10%、缓凝剂0.5%混合搅拌得到粉料,粉料加水搅拌而成,粉料与水重量比为1:0.28,以上原料均按重量份来计算。优选的,改性石膏混凝土由工业副产石膏20%、425水泥30%、砂57%、石子120%混合搅拌得到混合粉,混合粉加水搅拌而成,混合粉与水重量比为1:0.4,以上原料均按重量份来计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以替代水泥混凝土在新型轻钢房屋的应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真正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本发明公开以工业副产石膏为胶凝材料建造轻钢房屋楼面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楼板桁架拼装→安装楼板桁架在墙体基础上→在楼板桁架下弦安装厚度1mm波高18mm的镀锌波纹钢板→在镀锌波纹钢板与桁架上喷涂钢结构专用界面剂→在镀锌波纹钢板上机械喷涂改性石膏楼面专用保温隔声浆料→楼板桁架上弦安装冷拔丝网片→在改性石膏楼面专用保温隔声浆料上浇筑三公分厚改性石膏混凝土→铺设装饰面层。在我国,本世纪初就有企业引进轻钢结构,在商业地产、旅游景区、农村自建房等领域均有应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11年发布了《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建筑技术规程》(以下简称低层规程),虽然在四川、甘肃等地震灾区有成片较大规模的轻钢结构住宅区,轻钢结构的性能远优于传统的砖混住宅,轻钢房屋非常安全,抗震9度不倒。可防台风12级,屋顶承重积雪1.5米,这是因为钢龙骨轻巧,坚固,是优质的建筑材料,且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和韧性。轻钢房屋的建造速度非常快,一栋200㎡房屋的施工周期在1个月之内。这是因为轻钢房屋的部品都是在工厂生产的,运输到现场后都由工人直接组装便可完成,因此耗时很短。轻钢房屋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为90年,是传统房屋的3倍。本发明施工后的楼面的传热系数达到0.60,7天抗压强度1兆帕,隔声达到60分贝,防火等级A级,利用工业副产石膏为胶凝材料有效的解决了工业废渣长期堆存对环境的污染,让工业副产石膏能大范围的应用轻钢住宅体系中。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使用石膏作用胶凝材料可以和轻钢住宅实现柔性无缝连接,使整体结构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2、一种以工业副产石膏为胶凝材料建造轻钢房屋楼面施工方法稳定性好,解决了传统建筑材料开裂空鼓等问题;3、以一种以工业副产石膏为胶凝材料建造轻钢房屋楼面施工方法可最大限度的满足建筑师对复杂空间的设计追求;4、一种以工业副产石膏为胶凝材料建造轻钢房屋楼面施工方法提前线管预埋,降低内装修施工难度;5、一种以工业副产石膏为胶凝材料建造轻钢房屋楼面施工方法可以有效利用钢材和工业副产物,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6、一种以工业副产石膏为胶凝材料建造轻钢房屋楼面施工方法连续无缝施工,外形美观,墙体充实,避免了复合墙体常见的空心感;7、一种以工业副产石膏为胶凝材料建造轻钢房屋楼面施工方法结构自重轻,基础工程量小,抗震性能好;8、一种以工业副产石膏为胶凝材料建造轻钢房屋楼面施工方法具有良好的保温、防火、隔音性能;9、一种以工业副产石膏为胶凝材料建造轻钢房屋楼面施工方法具有良好的吊挂力和抗冲击性能。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