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开启窗的索网幕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9837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带有开启窗的索网幕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开启窗的索网幕墙,属于索网幕墙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索网幕墙依靠不锈钢拉索为主受力杆件,玻璃面板通过不锈钢夹具固定在拉索上。与常规的铝合金幕墙相比,索网幕墙最大的特点就是具备较大的、一直变化的挠度,而拉索正是因为挠度越大才导致轴向力越大,从而产生的轴向力正好用来抵抗风荷载、重力荷载以及其它荷载。但是因为索网幕墙较大的、可变的挠度,也同时给其它配套设计带来很大的难度,例如,在索网幕墙上设计开启窗。目前,绝大多数的索网幕墙上并未设计任何配套功能,一则是可使索网幕墙更加通透、更加纯粹,二则是因为配套功能难以在索网幕墙上实现。假如一定要在索网幕墙上设计开启窗,那么除了基本的构造设计和荷载计算之外,开启窗的设计主要存在下面三大难点,现有技术难以同时满足:

1、位移能力:开启窗需具备随同索网幕墙共同变形的能力,即使是在变形量比较大(索网跨度的1/50)且位移量一直变化的条件下。

2、安全性:建筑幕墙上的开启窗往往固定在一个稳定可靠的受力构件上,例如铝合金型材或者结构洞口四周等。索网幕墙的开启窗设计应充分考虑一个稳定可靠的受力构件,以用来固定开启窗,而恰恰索网幕墙上的构件极少,难以找到比较好的固定方式,如果开启窗固定在玻璃面板上,那么因玻璃面板自身是脆性材料且存在自爆几率,其并不是稳定可靠的受力构件,所以开启窗固定在玻璃面板上时,其安全性是难以保证的。

3、密封性:索网幕墙的开启窗上的玻璃面板与其周边其它固定的玻璃面板之间的密封性的设计难度很大。

目前应对做法是通过特殊的五金配件来实现开启窗在索网幕墙上的安装,如图1和图2所示,开启窗11的上部通过上固定件12与其上面的一玻璃面板20相固定,开启窗11的下部通过下固定件13与其下面的一玻璃面板20相固定,并且上、下固定件12、13分别是可转动、可伸缩部件,开启窗11在上固定件12转动、下固定件13伸缩的作用下可实现开启与关闭动作。但是从实际实施中可以发现,因为开启窗11的玻璃面板是固定在其四周其它玻璃面板20上的,所以其具备适应索网幕墙较大、可变位移的能力,但开启窗11的玻璃面板自身是脆性材料且存在自爆几率,所以安全性比较差,并且,开启窗11的玻璃面板与其周边玻璃面板20之间的密封性仅仅通过一道密封圈来实现,防水功能既没有耐久性,又没有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开启窗的索网幕墙,其上安装的开启窗不仅能满足索网幕墙的基本构造和结构要求,而且能比较好地同时满足位移能力、安全性、密封性三大设计要求,使在索网幕墙上设计开启窗不再是一个难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开启窗的索网幕墙,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若干玻璃面板按阵列规则排列构成的玻璃面板体系,相邻玻璃面板汇于一点的角部共同通过一个不锈钢夹具与不锈钢拉索相连接,一块玻璃面板所占面积为一个分格,其中:在没有安装玻璃面板、待安装开启窗的预留分格上,一个分格大小的开启窗的四角直接夹设在预留分格对应的四个夹具上,或者小于一个分格大小的开启窗与补充玻璃面板组成一个分格大小的组合件后,组合件的四角夹设在预留分格对应的四个夹具上。

所述开启窗包括窗框和窗扇,其中:窗扇包括扇框以及安装在扇框上的玻璃面板,扇框与窗框之间活动连接,以使窗扇相对于窗框可做开启与关闭的动作。

所述窗框上与所述夹具相固定的角部设有夹持突出部,夹持突出部夹于所述夹具的夹盘形成的夹持空间中。

所述窗框包括主体部,主体部的内、外侧分别设有抵顶支臂、所述夹持突出部,所述扇框包括面板夹持部和抵顶部,其中:面板夹持部与所述夹持突出部相对的侧面设有第一胶圈,第一胶圈在所述开启窗呈关闭状态时封堵住面板夹持部与所述夹持突出部之间的缝隙;面板夹持部与主体部相对的表面上设有第二胶圈,第二胶圈在所述开启窗呈关闭状态时封堵住面板夹持部与主体部之间的缝隙;抵顶支臂与抵顶部相对的表面上设有第三胶圈,第三胶圈在所述开启窗呈关闭状态时封堵住抵顶支臂与抵顶部之间的缝隙。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带有开启窗的索网幕墙设计成本低,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其上安装的开启窗除了具备传统开启窗的开启与关闭常规功能之外,还具有下面几个特点:

1、开启窗具备随同索网幕墙共同变形的能力,即使是处于变形量很大,甚至位移量不断变化的状态下。

2、开启窗固定在索网幕墙的夹具上,而夹具固定在拉索上,这种固定和转接的构件都是稳定可靠的受力构件,因此开启窗在不断变形的过程中依然能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3、开启窗由窗框和窗扇组合构成,其自身或者与合适大小的补充玻璃面板组合后等同于索网幕墙上的一块玻璃面板,入槽固定在夹具上。窗框与窗扇组合工艺可控,开启窗安装完成后,可确保防水功能的可靠性。开启窗上设计有三道防水体系,防水性能极强,并且即便当第一道防水体系被突破后,水也可从开启窗两侧导流到其底部开口排出,密封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传统开启窗的索网幕墙的立体示意图(开启窗呈开启状态)。

图2是安装传统开启窗的索网幕墙的纵剖节点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索网幕墙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开启窗呈开启状态)。

图4是本发明索网幕墙第一实施例的横剖节点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索网幕墙第一实施例的纵剖节点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索网幕墙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开启窗呈开启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至图7所示,本发明带有开启窗的索网幕墙包括由若干玻璃面板30按阵列规则排列构成的玻璃面板体系,相邻玻璃面板30汇于一点的角部共同通过一个不锈钢夹具50与不锈钢拉索40相连接,拉索40包括横向拉索和竖向拉索,一块玻璃面板30所占面积为一个分格,其中:在没有安装玻璃面板30、待安装开启窗的预留分格(未安装任何配件的空分格)上,如图3,一个分格大小的开启窗的四角直接夹设在预留分格对应的四个夹具50上,或者例如图7,小于一个分格大小的开启窗与补充玻璃面板60组成一个分格大小的组合件后,组合件的四角夹设在预留分格对应的四个夹具50上。

如图3和图7,开启窗包括窗框61和窗扇62,其中:窗扇62包括扇框64以及安装在扇框64上的玻璃面板63,扇框64与窗框61之间活动连接,以使窗扇62相对于窗框61可做开启与关闭的动作。

在实际设计中,如图5,窗框61上与夹具50相固定的角部设有夹持突出部611,夹持突出部611夹于夹具50的夹盘形成的夹持空间中。

如图4和图5所示,一个分格大小、矩形形状的开启窗具有矩形形状的窗框61,窗框61的四个角部各自向外延伸设有可伸入夹具50的夹盘形成的夹持空间内的夹持突出部611,以使开启窗可以牢固地与夹具50相固定连接。

如图5所示,较佳地,窗框61包括主体部612,主体部612的内、外侧分别设有抵顶支臂613、夹持突出部611,扇框64包括面板夹持部641和抵顶部642,其中:面板夹持部641上与夹持突出部611相对的侧面设有第一胶圈71(第一道防水体系),第一胶圈71在开启窗呈关闭状态时封堵住面板夹持部641与夹持突出部611之间的缝隙;面板夹持部641上与主体部612相对的表面上设有第二胶圈72(第二道防水体系),第二胶圈72在开启窗呈关闭状态时封堵住面板夹持部641与主体部612之间的缝隙;抵顶支臂613上与抵顶部642相对的表面上设有第三胶圈73(第三道防水体系),第三胶圈73在开启窗呈关闭状态时封堵住抵顶支臂613与抵顶部642之间的缝隙。

在本发明中,第一至第三道防水体系在开启窗上沿由外向内的顺序布置,即便当第一道防水体系被突破,水也可从开启窗两侧导流到其底部开口后排出。第一至第三道防水体系的设计大大提升了开启窗的密封性能。

在实际设计中,开启窗的形状、大小可各式各样,不受限制。索网幕墙的分格通常较大,因此本发明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开启窗设计成一个分格、或诸如半个分格等小于一个分格的尺寸。如图7,图中示出了半个分格大小、矩形形状的开启窗与半个分格大小、矩形形状的补充玻璃面板60构成一个分格大小后安装在预留分格上的情形,上面的补充玻璃面板60的两个顶角与对应的两个夹具50连接,即补充玻璃面板60的两个顶角分别夹于对应的夹具50的夹盘形成的夹持空间中,下面的开启窗的窗框61的两个底角分别与对应的两个夹具50连接,夹于对应的夹具50的夹盘形成的夹持空间中。

本发明带有开启窗的索网幕墙设计成本低,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其上安装的开启窗除了具备传统开启窗的开启与关闭常规功能之外,还具有下面几个特点:

1、开启窗具备随同索网幕墙共同变形的能力,即使是处于变形量很大,甚至位移量不断变化的状态下。

2、开启窗固定在索网幕墙的夹具上,而夹具固定在拉索上,这种固定和转接的构件都是稳定可靠的受力构件,因此开启窗在不断变形的过程中依然能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3、开启窗由窗框和窗扇组合构成,其自身或者与合适大小的补充玻璃面板组合后等同于索网幕墙上的一块玻璃面板,入槽固定在夹具上。窗框与窗扇组合工艺可控,开启窗安装完成后,可确保防水功能的可靠性。开启窗上设计有三道防水体系,防水性能极强,并且即便当第一道防水体系被突破后,水也可从开启窗两侧导流到其底部开口排出,密封性能好。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