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沿铁路沿线进行布置的铁路接触网支柱,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加快了既有线路的改造进程和新线路的建设,横腹杆预应力混凝土接触网支柱被大量的使用,以埋深1.5m至3.6m混凝土支柱较多,但是在沙漠地带铁路沿线土质层沙漠化严重或比较松软地带对直埋式横腹杆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基础加固要求较高,浅埋式支柱显然不能满足要求;而在面对地质断裂带和地壳运动频繁和明显地带、冻融较大区域时,在冻土开化时浅表层土质较疏松,对接触网支柱基础的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对供电的稳定性和行车安全造成了遗留下了隐患,所以现有埋深的支柱已经不能满足以上特殊环境的使用,不能保证支柱基础的稳固,又由于铁路接触网支柱限界的原因,现有支柱的使用会加大施工的难度和基础加固的成本,增加后期维护的费用和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包含由地下部分1和地面以上部分2所组成的混凝土支柱,所述的支柱平面为等腰梯形的长条状结构,所述地下部分1的两侧分别向内凹出定位凹槽3,该定位凹槽3内开设有数个贯通设置的定 位槽4,所述地面以上部分2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数个等距排列的芯模孔5,所述地面以上部分2的顶部附近设置有号码牌孔6,所述地面以上部分2的顶部附近设置有腕臂底座预留孔7,所述地面以上部分2的顶端设置有与腕臂底座预留孔7垂直的承力索下锚预留孔8,所述地下部分1的顶部附近设置有一圈定位板9。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不但在不改变现有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地面以上部分的芯模孔不但可以节省材料用量,减轻产品自重,而且还可以减弱风压对产品产生的力,提高了风速设计要求,同时预留号码牌孔、腕臂底座预留孔、承力索下锚预留孔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性能,为其他附属设备的安装提供了便捷,尤其适合在铁路沿线沙漠化严重区域、冻融较大区域和地质断裂地带严重等区域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它包含由地下部 分1和地面以上部分2所组成的混凝土支柱,所述的支柱平面为等腰梯形的长条状结构,所述地下部分1的两侧分别向内凹出定位凹槽3,该定位凹槽3内开设有数个贯通设置的定位槽4,所述地面以上部分2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数个等距排列的芯模孔5,所述地面以上部分2的顶部附近设置有号码牌孔6,所述地面以上部分2的顶部附近设置有腕臂底座预留孔7,所述地面以上部分2的顶端设置有与腕臂底座预留孔7垂直的承力索下锚预留孔8,所述地下部分1的顶部附近设置有一圈定位板9。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不但在不改变现有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地面以上部分的芯模孔不但可以节省材料用量,减轻产品自重,而且还可以减弱风压对产品产生的力,提高了风速设计要求,同时预留号码牌孔、腕臂底座预留孔、承力索下锚预留孔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性能,为其他附属设备的安装提供了便捷,尤其适合在铁路沿线沙漠化严重区域、冻融较大区域和地质断裂地带严重等区域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