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地使用的安全防护设施,具体涉及一种防护栏杆转角接头。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规模的扩大,安全事故也是频发,给我国建筑工人的人身财产造成了很大伤害,安全意识的提高刻不容缓。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基坑开挖,在建工程的临边洞口都需要进行安全防护,一般我们都采用防护栏进行现场防护。
防护栏是常见的管材组装产品,多采用管材和多种管材接头组装而成,为了保证防护栏的稳固性,现有防护栏的管材及其接头基本上采用全金属制造。
现有的转角接头,包括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和第三连接头,三个连接头之间为一体制成的且两两之间相互垂直,然而建筑工人将转角接头用在建筑物转角处以连接两段防护栏杆时,经常会遇到定位问题:需要将转角接头一端与一段防护栏杆固定,然后转角接头另一端与另一段防护栏杆固定,在这个过程中经常需要对转角接头进行多次角度调整,建筑工人一般使用蛮力或者硬物击打转角接头,不仅影响了施工进度,而且极易造成转角接头的损坏,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阳台护栏转角接头装置,缩短了施工时间。
基础方案:本方案中的防护栏杆转角接头,包括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和第三连接头,其中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之间为垂直设置的,所述的第一连接头包括第一插接套管和与第一插接套管垂直固定的第一枢转接头,所述的第二连接头包括第二插接套管和与第二插接套管固定的第二枢转接头,所述的第一枢转接头与所述的第二枢转接头形成枢接;第一插接套管中部与第二插接套管中部之间铰接有螺旋扣;第三连接头包括与第一枢转接头末端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管以及与连接管固定的第三插接套管。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之间为枢接的,继而可以方便操作工依据实际情况调整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之间的角度来实现对两段护栏的连接或者组装,非常方便快捷。其中第一插接套管、第三插接套管与一段护栏的杆件相连,然后旋动螺旋扣至第二插接套管与另外一段护栏的杆件调整好角度、对准并进行连接固定;整个过程方便快捷,从而实现快速调整、安装及固定,大大降低了施工时间。
优化方案一,基于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第一枢转接头的枢接面的轴心线方向上设有圆柱形凸台,圆柱形凸台上端设有卡紧翼缘;所述的第二枢转接头的枢接面的轴心线方向上设有能与所述的圆柱形凸台插接并能实现旋转的圆柱形筒,连接管与圆柱形凸台下端螺纹连接且连接管直径大于圆柱形筒;通过圆柱形凸台与圆柱形筒之间的配合从而形成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之间稳定的枢接关系,同时设置在卡紧翼缘、连接管直径大于圆柱形筒,也能够防止第二连接头与第一连接头脱离,连接管与与圆柱形凸台下端螺纹,方便安装拆卸。
优化方案二,基于基础方案或优化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第一插接套管、第二插接套管以及第三插接套管结构相同,第一插接套管周向开有膨胀缝,第一插接套管外壁沿轴向呈扩口状,第一插接套管中部螺纹连接有螺纹盖,螺纹盖外端可与第一插接套管外壁工作端相抵;膨胀缝的设置能够便于第一插接套管的工作端收缩或者膨胀,从而适应不同规格的防护栏杆的连接,同时第一插接套管外壁呈扩口状即工作端呈扩口状,且第一插接套管中部螺纹连接有螺纹盖,螺纹盖外端可与第一插接套管外壁工作端相抵,操作工旋动螺纹盖即可实现对膨胀缝的收缩或松开,从而实现插接套管与防护栏杆的固定。
优化方案三,基于优化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第一插接套管为圆柱形套筒,所述的第一插接套管与所述的第一枢转接头一体成型;所述的第二插接套管为圆柱形套筒,所述的第二插接套管与所述的第二枢转接头一体成型;方便加工同时保证结构强度。
优化方案四,基于优化方案三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圆柱形凸台与所述的第一枢转接头一体成型;所述的圆柱形筒与所述的第二枢转接头一体成型;方便加工同时保证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连接头10、螺纹盖11、膨胀缝12、第二连接头20、螺旋扣21、卡紧翼缘22。
实施例基本如图1所示:本方案中的防护栏杆转角接头,包括第一连接头10、第二连接头20和第三连接头,其中第一连接头10与第二连接头20之间为垂直设置的,所述的第一连接头10包括第一插接套管和与第一插接套管垂直固定的第一枢转接头,所述的第二连接头20包括第二插接套管和与第二插接套管固定的第二枢转接头,所述的第一枢转接头与所述的第二枢转接头形成枢接;第一插接套管中部与第二插接套管中部之间铰接有螺旋扣21,螺旋扣21左端铰接在第二插接套管上,右端铰接在第一插接套管上;第三连接头包括与第一枢转接头末端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管以及与连接管固定的第三插接套管。
第一连接头10与第二连接头20之间为枢接的,继而可以方便操作工依据实际情况调整第一连接头10与第二连接头20之间的角度来实现对两段护栏的连接或者组装,非常方便快捷。其中第一插接套管、第三插接套管与一段护栏的杆件相连,然后旋动螺旋扣21至第二插接套管与另外一段护栏的杆件调整好角度、对准并进行连接固定;整个过程方便快捷,从而实现快速调整、安装及固定,大大降低了施工时间。
第一枢转接头的枢接面的轴心线方向上设有圆柱形凸台,圆柱形凸台上端设有卡紧翼缘22;所述的第二枢转接头的枢接面的轴心线方向上设有能与所述的圆柱形凸台插接并能实现旋转的圆柱形筒,连接管与圆柱形凸台下端螺纹连接且连接管直径大于圆柱形筒;通过圆柱形凸台与圆柱形筒之间的配合从而形成第一连接头10与第二连接头20之间稳定的枢接关系,同时设置在卡紧翼缘22、连接管直径大于圆柱形筒,也能够防止第二连接头20与第一连接头10脱离,连接管与与圆柱形凸台下端螺纹,方便安装拆卸。
第一插接套管、第二插接套管以及第三插接套管结构相同,以第一插接套管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插接套管周向开有膨胀缝12,第一插接套管外壁沿轴向呈扩口状,第一插接套管中部螺纹连接有螺纹盖11,螺纹盖11外端可与第一插接套管外壁工作端相抵;膨胀缝12的设置能够便于第一插接套管的工作端收缩或者膨胀,从而适应不同规格的防护栏杆的连接,同时第一插接套管外壁呈扩口状即工作端呈扩口状,且第一插接套管中部螺纹连接有螺纹盖11,螺纹盖11外端可与第一插接套管外壁工作端相抵,操作工旋动螺纹盖11即可实现对膨胀缝12的收缩或松开,从而实现插接套管与防护栏杆的固定。
第一插接套管为圆柱形套筒,所述的第一插接套管与所述的第一枢转接头一体成型;所述的第二插接套管为圆柱形套筒,所述的第二插接套管与所述的第二枢转接头一体成型;方便加工同时保证结构强度。
圆柱形凸台与所述的第一枢转接头一体成型;所述的圆柱形筒与所述的第二枢转接头一体成型;方便加工同时保证结构强度。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