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领域,涉及一种独立式组合外围护系统。
背景技术:
围护结构是指围合建筑空间四周的墙体、门、窗等,是构成建筑空间,抵御环境不利影响的构件(也包括某些配件)。外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屋顶、侧窗、外门等,用以抵御风雨、温度变化、太阳辐射等,应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潮、耐火、耐久等性能。外围护结构的材料有砖、石、土、混凝土、纤维水泥板、钢板、铝合金板、玻璃、玻璃钢和塑料等。外围护结构按构造可分为单层的和多层复合的两类:单层构造如各种厚度的砖墙、混凝土墙、金属压型板墙、石棉水泥板墙和玻璃板墙等:多层复合构造围护结构可根据不同要求和结合材料特性分层设置,通常外层为防护层,中间为保温或隔热层(必要时还可设隔汽层),内层为内表面层,各层或以骨架作为支承结构,或以增强的内防护层作为支承结构。
烟道是建筑物内炉灶的排烟通道。一般烟道靠空气温差产生的上升运动自然排烟,烟道截面积依排烟量而定。烟道多用砖砌筑,也可用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或陶土管,截面可为方形、矩形、圆形或椭圆形等。烟道壁内表面要求光平严密、不透风、不漏烟、少挂灰。低层建筑常按炉灶各自设独立烟道,多层或高层建筑则多用子母烟道,在母烟道的底部须设除灰口,以便清除烟灰。
目前建筑物中,上下水管道、电力线缆管或信号线缆管、设备管线均为分散设置,或者在建筑物的建造施工阶段预埋或布设在结构体、穿线管中,或者在后续维修、安装中打孔,放置穿线管。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了整个外围护系统的综合功能性、装配容错性和维修便利性,提高了安装精度和效率,简化了工艺,大大提高了工效、吊装设备利用率和安全性的独立式组合外围护系统。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独立式组合外围护系统,包括沿建筑物外围设置的混凝土外墙板、烟道外墙板、管廊外墙板和幕墙板,所述烟道外墙板与建筑物中各分户的排烟管道对应安装并连通,所述管廊外墙板与建筑物中雨落管、设备管、各分户的上下水管道、电力线缆管、燃气管或信号线缆管对应安装并连通。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外围护系统中,所述混凝土外墙板、烟道外墙板、管廊外墙板和幕墙板均通过连接件螺栓安装定位的形式外挂于建筑物结构体上,建筑物上的多个混凝土外墙板间隔设置,两相邻混凝土外墙板之间安装烟道外墙板、管廊外墙板或幕墙板。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外围护系统中,所述混凝土外墙板上开有房间窗口、门洞,混凝土外墙板的四周侧边上包裹有金属包边。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外围护系统中,所述烟道外墙板为内设有贯通烟道的箱型构件,包括内置烟道、外框架和设置在所述外框架上的面板,所述外框架由设置在箱型构件棱边上的支撑杆件连接而成,所述内置烟道和面板之间填充有保温层。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外围护系统中,所述支撑杆件为钢管或角钢,所述面板为轻型板材。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外围护系统中,所述管廊外墙板包括支承构件和扣合面板,所述扣合面板扣合在支承构件的外侧,形成围护在雨落管、设备管、上下水管道、电力线缆管、燃气管或信号线缆管外部的箱型管廊构件,所述扣合面板内侧设置有保温层。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外围护系统中,所述支承构件包括外框架和设置在所述外框架上的面板,所述外框架由设置在棱边上的支撑杆件连接而成。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外围护系统中,所述支撑杆件为钢管或角钢,所述面板和扣合面板均为轻型板材。
本实用新型的独立式组合外围护系统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外围护构件吊装至建筑物外围,相邻的两个外围护构件间隔设置,并分别通过一部分连接点外挂连接在建筑物结构体上,进行粗定位,预留的剩余连接点用于外围护构件的后续细定位,所述外围护构件为混凝土外墙板、烟道外墙板、管廊外墙板或幕墙板;
2)对已完成粗定位的外围护构件进行细定位,然后将外围护构件吊装至两个相邻外围护构件的间隔中,与建筑物结构体连接定位,完成外围护构件与结构体的连接安装。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装配方法中,所述外围护构件与结构体之间通过螺栓安装定位,步骤1)中,将混凝土外墙板间隔设置安装,然后在步骤2)吊装和安装其他类型的外围护构件,所述粗定位是将定位精度控制在5厘米,所述细定位是将定位精度控制在正负3毫米之内。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独立式组合外围护系统中,采用外围护构件与结构体独立式连接,外围护构件独立安装,通过不同构件的搭配组合,及连接缝和保温层的对接实现连续拼接,构成完整的外围护系统,提高了整个外围护系统的综合功能性、装配容错性和维修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粗定位和细定位相结合的装配工艺,首先吊运安装定位难度大的混凝土外墙板(重板),然后再吊运安装轻板(烟道外墙板、管廊外墙板和幕墙板),可以精准的控制缝隙,提高了安装精度和效率,便于施工组织和调配,降低安装难度,实现了工艺工序简化和集约化,避免了浪费。
本实用新型采用间隔吊装混凝土外墙板(重板),结点用螺栓连接并粗定位,可以精准的控制板之间的空隙,为重板的细定位提供便利的条件。之后在对两个相邻吊装混凝土外墙板(重板)进行细定位后,再吊运安装轻板,提高了各独立构件和整个外围护系统的安装定位精度,简化了工艺,大大提高了工效和吊装设备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外围护系统中,将分户之后的烟道接入统一设置并专门定制的外挂式烟道外墙板,创造性的将烟道与外围护构件和建筑结构体结合在一起,减少了在建筑楼板结构中的开口和对构件的破坏,简化了结构体构件类型和外形,有利于其标准化;烟道外墙板是工厂化制作的标准件,因而大大简化了施工现场的工艺,提高了工效。
本实用新型的外围护系统中,将建筑雨落管、设备管和分户之后的上下水管道、电力线缆管、燃气管和信号线缆管等接入统一设置并专门定制的外挂式管廊外墙板,创造性的将管线通道与外围护构件和建筑结构体结合在一起,减少了在建筑板、梁结构构件中的开口和构件类型,简化了结构体的外形,有利于其标准化;管廊外墙板是工厂化制作的标准件,因而大大简化了施工现场的工艺,提高了工效。管线集中安装布设,保证了设备的功能使用,提高了安全性,还美观实用;管廊外墙板上设置有观察、检修和安装开口,便于日后管线、设备的检修维护。
本实用新型混凝土外墙板、烟道板等均采用工厂化生产,制造效率高、质量易于控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围护系统构件可组合形成更大尺寸的构件,适于机械吊装,易于定位。
现场无需湿作业、模板作业和高空室外作业,施工由露天转到工厂或建筑物内部,一方面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一方面保证了工人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缩短建设周期。现场无需搭设脚手架等辅助作业设施,可简化施工步骤,节约造价。
附图说明
图1a为混凝土外墙板正面示意图,图1b为混凝土外墙板背面示意图;
图2a为烟道外墙板正面示意图,图2b为烟道外墙板背面示意图;
图3a为管廊外墙板正面示意图,图3b为管廊外墙板背面示意图;
图4为完整的独立式组合外围护系统示意图。
图中有:混凝土外墙板1、烟道外墙板2、管廊外墙板3、幕墙板4、保温层5、支承构件31、扣合面板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独立式组合外围护系统,包括沿建筑物外围设置并相互连接的混凝土外墙板1、烟道外墙板2、管廊外墙板3和幕墙板4,所述烟道外墙板2与建筑物中各分户的排烟管道对应安装并连通,所述管廊外墙板3与建筑物中雨落管、设备管、各分户的上下水管道、电力线缆管、燃气管或信号线缆管对应安装并连通。其中混凝土外墙板1、烟道外墙板2、管廊外墙板3和幕墙板4均通过连接件安装定位的形式外挂于建筑物结构体上,外挂方式可采用独立式或嵌入式外挂。建筑物上的多个混凝土外墙板1间隔设置,两相邻混凝土外墙板1之间安装烟道外墙板2、管廊外墙板3或幕墙板4。混凝土外墙板1上开有房间窗口或门洞,混凝土外墙板1的四周侧边上包裹有金属包边11,以便于与其他外围护构件的连接和接缝处打胶密封,提高耐久性。
本实用新型外围护系统中,所述烟道外墙板2为内设有贯通烟道的箱型构件,包括内置烟道、外框架和设置在所述外框架上的面板,所述外框架由设置在箱型构件棱边上的支撑杆件连接而成,所述内置烟道和面板之间填充有保温层5。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件为钢管或角钢,所述面板为轻型板材。管廊外墙板3包括支承构件31和扣合面板32,所述扣合面板32扣合在支承构件31的外侧,形成围护在雨落管、设备管、上下水管道、电力线缆管、燃气管或信号线缆管外部的箱型管廊构件,所述扣合面板32内侧设置有保温层5。所述支承构件31包括外框架和设置在所述外框架上的面板,所述外框架由设置在棱边上的支撑杆件连接而成。上述支撑杆件为钢管或角钢,所述面板和扣合面板均为轻型板材。
本实用新型的独立式组合外围护系统装配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外围护构件吊装至建筑物外围,将其通过一部分连接点外挂连接在建筑物结构体上,外挂方式可采用独立式或嵌入式外挂,两个外围护构件间隔安装,外围护构件与结构体之间通过螺栓安装连接,并进行粗定位,预留的剩余连接点用于后续细定位。两个混凝土外墙板间隔安装并分别粗定位,可以精准的控制板之间的空隙,为细定位提供便利的条件。所述外围护构件为混凝土外墙板1、烟道外墙板2、管廊外墙板3或幕墙板4。
2)将其余外围护构件吊装至两个已完成粗定位的混凝土外围护构件的间隔中,进行定位,待所有外围护构件吊装到位,完成粗定位后,进行细定位,并完成外围护构件与结构体的连接安装。
上述粗定位是将定位精度控制在5厘米之内,所述细定位是将定位精度控制在正负3毫米之内。
本实用新型中,外围护构件与建筑结构体之间采用通过连接件螺栓安装定位,在提高安装效率、降低装配施工难度的同时,便于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对外围护构件的维修、更换和升级。
本实用新型装配的优选实施例和最常见方式,是首先在步骤1)间隔设置安装混凝土外墙板1,并进行粗定位,之后的步骤2)中,在完成混凝土外墙板1的细定位后,进行其他类型外围护构件的吊装和安装。这样首先吊运安装定位难度大的混凝土外墙板(重板),然后再吊运安装轻板(烟道外墙板、管廊外墙板和幕墙板),可以精准的控制缝隙,提高了安装精度和效率,便于施工组织和调配,降低安装难度,实现了工艺工序简化和集约化,避免了浪费。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等同替换,这些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进行改进和等同替换后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