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衣井,尤其涉及一种快捷、卫生、安全的污衣井系统。
背景技术:
污衣井(又叫污衣槽、布草筒、布草通道等)是一种专属物流通道,主要用于酒店、宾馆、医院等场所污衣、被服的输送和收集。然而,现有的污衣井结构较为简单,功能也比较单一,仅起到污衣、被服的输送和收集的作用,无法充分满足现代化酒店、宾馆的使用需求。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地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衣井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衣井系统,其包括:污衣井管道、投衣口、清洗装置、消防装置以及通风装置;
所述污衣井管道沿所在建筑的高度方向纵向设置,所述污衣井管道穿过所述建筑的各楼层;所述各楼层的污衣井管道分别设置有打开或关闭的投衣口,所述投衣口与所述污衣井管道相连通;所述清洗装置靠近所述污衣井管道的顶部设置;所述消防装置包括喷淋管,所述喷淋管自所述污衣井管道的顶部伸入所述污衣井管道中;所述通风装置包括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与所述污衣井管道的顶部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污衣井系统的改进,所述污衣井管道的顶部与所述通风管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抽风过滤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污衣井系统的改进,所述污衣井管道的顶部与所述通风管之间的管道的顶部设置有防水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污衣井系统的改进,所述污衣井管道的底部为弧形管,所述污衣井管道的出口位于所述弧形管的端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污衣井系统的改进,所述弧形管通过支撑架进行安装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污衣井系统的改进,所述投衣口与所述污衣井管道连接处具有缓坡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污衣井系统的改进,所述污衣井管道上还设置有防火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污衣井系统的改进,所述污衣井系统还包括电控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污衣井系统使用方便,其在保证污衣高效输送的同时,还具有卫生性好、安全、通风良好等优点,充分满足了现代化酒店、宾馆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污衣井系统一具体实施方式内部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污衣井系统包括:污衣井管道10、投衣口11、清洗装置12、消防装置13以及通风装置14。
其中,所述污衣井管道10用于形成输送污衣的通道,其沿所在建筑的高度方向纵向设置,且所述污衣井管道10穿过所述建筑的各楼层。所述各楼层的污衣井管道10分别设置有打开或关闭的投衣口11,所述投衣口11与所述污衣井管道10相连通。通过该投衣口11可将污衣送入污衣井管道10中。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装置14包括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与所述污衣井管道10的顶部相连通。从而,通过所述通风装置14可改善污衣井管道10内的空气环境。此外,所述污衣井管道10的顶部与所述通风管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抽风过滤装置15。同时,所述污衣井管道10的顶部与所述通风管之间的管道的顶部设置有防水罩16。
为了对投入污衣井管道10内的衣物进行减速和顺利送出,所述污衣井管道10的底部为弧形管,所述污衣井管道10的出口位于所述弧形管的端部。从而,通过弧形管缓速作用,投入的衣物可较为平稳送入收集箱中。优选地,所述弧形管通过支撑架17进行安装固定。此外,所述投衣口11与所述污衣井管道10连接处具有缓坡结构。通过该缓坡结构可方便衣物的送入以及初步的减速。
所述清洗装置12靠近所述污衣井管道10的顶部设置,通过所述清洗装置12可对污衣井管道10进行清洗,以保证污衣井系统的清洁使用。同时,所述喷淋管13自所述污衣井管道10的顶部伸入所述污衣井管道10中,所述消防装置13包括喷淋管,通过该喷淋管可在有火情时,及时进行灭火。此外,所述污衣井管道10上还设置有防火门18。
为了实现对本实用新型的污衣井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所述污衣井系统还包括电控装置19。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污衣井系统使用方便,其在保证污衣高效输送的同时,还具有卫生性好、安全、通风良好等优点,充分满足了现代化酒店、宾馆的使用需求。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