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式建筑竖匾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5547阅读:102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殿式建筑竖匾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仿古建筑殿式建筑越来越普及且体量越来越大,匾额越来越大,以重元寺大雄宝殿为例,高4800宽1800厚320,重达1000公斤。一般在大殿建设时都需要用匾额,在安装匾额时,建筑已全部完工后再安装。安装竖匾额位置往往就在建筑的最高檐口部位和挑檐底口部位。用一般吊装工具无法满足安装要求,一块匾额人工安装需要几十个人来安装,安全无法保障。

由此可见,需要设计一种吊装结构来实现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殿式建筑竖匾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殿式建筑竖匾安装结构,特点是:在砼梁的上下部位安置有上预埋铁件和下预埋铁件,下预埋铁件上沿纵向焊接两块平行布置的第一铁板,上预埋铁件上沿纵向焊接两块平行布置的第二铁板;在匾额下部的背面设有一铁件,铁件上沿纵向焊接两块平行布置的第三铁板,匾额上部的背面设有一铁件,铁件上沿纵向焊接两块平行布置的第四铁板,所述第一铁板、第二铁板、第三铁板和第四铁板的前端开有圆孔,在第三铁板的圆孔和第一铁板的圆孔中插装有丝杆,在第四铁板的圆孔和第二铁板的圆孔之间连接有可调接花篮螺丝。

进一步地,上述的殿式建筑竖匾安装结构,其中,所述第二铁板圆孔与第一铁板圆孔的高度差和第四铁板圆孔与第三铁板圆孔的高度差相一致。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殿式建筑竖匾安装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铁板、第二铁板、第三铁板和第四铁板的前端呈弧形结构。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殿式建筑竖匾安装结构,其中,所述丝杆的两端旋装有螺帽。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殿式建筑竖匾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圆孔的孔径为30mm,所述丝杆的直径为30mm。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性特点和进步主要体现在:

设计独特、结构新颖,匾额的下端通过丝杆与下预埋铁件上的铁板实现铰接,匾额的上端通过可调接花篮螺丝与上预埋铁件上的铁板实现可调节连接,可调接花篮螺丝通过交替紧缩调接将匾额竖起,调节至匾额与地面夹角呈135°左右即可;安装简便,吊装稳固,实现可支撑和旋转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殿式建筑竖匾安装结构,在砼梁1的上下部位安置有上预埋铁件和下预埋铁件,下预埋铁件上沿纵向焊接两块平行布置的第一铁板3,上预埋铁件上沿纵向焊接两块平行布置的第二铁板6;在匾额2的下部的背面设有一铁件,铁件上沿纵向焊接两块平行布置的第三铁板4,匾额2的上部的背面设有一铁件,铁件上沿纵向焊接两块平行布置的第四铁板7,第一铁板3、第二铁板6、第三铁板4和第四铁板7的前端均开有圆孔,圆孔的孔径为30mm,第三铁板4的圆孔与第一铁板3的圆孔相对,在第三铁板4的圆孔和第一铁板3的圆孔中插装有丝杆5,丝杆5的直径为30mm,丝杆5的两端旋装有螺帽,在第四铁板7的圆孔和第二铁板6的圆孔之间连接有可调接花篮螺丝8。按上述结构方法左右两个组合,起到稳定作用和方便调接替换。

其中,第二铁板圆孔与第一铁板圆孔的高度差和第四铁板圆孔与第三铁板圆孔的高度差相一致。

第一铁板3、第二铁板6、第三铁板4和第四铁板7的前端呈弧形结构。

匾额的下端通过丝杆与下预埋铁件上的铁板实现铰接,匾额的上端通过可调接花篮螺丝与上预埋铁件上的铁板实现可调节连接,可调接花篮螺丝通过交替紧缩调接将匾额竖起,调节至匾额与地面夹角呈135°左右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独特、结构新颖,安装简便,吊装稳固,实现可支撑和旋转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同时以上的描述,对于相关技术领域的专门人士应可明了及实施,因此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申请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