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房屋建筑房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6164阅读:14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古建筑建造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古房屋建筑房门。



背景技术:

中国历史悠久,在建筑领域也有独特的风格和习俗,虽然现在建筑风格都在改变,但是中国古代建筑这一类风格必定不会被替代。

在中国古代建筑领域中最重要的就是民房建筑,民房建筑的大门更是有很多习俗上的讲究,在古代根据社会地位不同,民房建筑的大门会分为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和墙桓门,其实对于任何的房门将结构简单化即包括有用石头砌成的房门主体,房门主体上部设置有屋檐,房门主体中间镶嵌有木制大门,房门主体为对称设置在木制大门两侧的纵墙以及横墙,所谓纵墙即墙面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木制大门,所述木制大门位于纵墙的末端,所述横向即为墙面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纵墙,所述的横墙同样设置于纵墙的末端,所述纵墙、屋檐以及木制大门形成一个供人群站立的空间,所述纵墙的前端通常还会设置有阶梯,而纵墙朝向街道一侧的端面通常会贴一些对联。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民房建筑已经不在是采用这样的结构,这样的建筑形式很多的是用于景区景点,用于增加游玩的观赏度,如果按照以往的结构虽然可以原汁原味的展出古式风格,但是由于结构大致相同不变,所以容易给游客带来审美上的疲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古式民房建筑观赏性的古房屋建筑房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古房屋建筑房门,包括门体以及位于门体中心位置的主门,所述门体包括有对称设置于主门两侧的纵墙以及与纵墙末端一体设置的横墙,所述两个纵墙之间的上方设置有房檐,所述房檐最外端端面与主门之间的距离大于纵墙最外端距离主门之间距离,所述纵墙与房檐之间设置有装饰部,所述装饰部与纵墙厚度相同,所述装饰部相对于与主门连接的另一侧端面处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一端与纵墙相接且其另一端与房檐最外端相接。

采用上述结构,斜面主要用于作画或者粘贴一些门神,这些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习俗,斜面的设置一方面是带来了在同一斜面上光亮明暗的区别,提高了该斜面上图样的立体感,另一方面斜面是从高出朝向地面的方向倾斜,当人进行观赏的时候会有一种从小往上的不同角度的观赏感觉,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纵墙的结构设计,通过增加斜面并在斜面上绘图贴画增加了古式房屋建筑的古风气氛,提高了观赏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斜面与纵墙相接处与纵墙的外端面之间形成有一与地面平行的置物台。

采用上述结构,在置物台上可以用于放置烛台或者立式的灯笼,增加晚上观赏斜面上的图案的亮度,当遇上一些传统节日的话烛台通常会放于房门外的地面上,容易被提到或者破坏,而灯笼则会挂于房顶,下垂的灯笼容易遮挡斜面处的壁画,通过该置物台的设置避免了上述两个问题,除此之外并且给整个建筑风格在夜晚带入了不一样的观赏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纵墙外端面设置有粘贴部,所述粘贴部纵截面呈三角形设置,所述粘贴部的厚度纵墙相同,所述粘贴部的顶面与置物台齐平,所述粘贴部的三角斜边从顶面朝向地面一侧倾斜且该三角斜边与所述斜面朝向相同。

采用上述结构,纵墙对于斜面以下的部位主要是用于粘贴对联的,现有技术中的纵墙都是为平面,对联平着贴于纵墙上,属于常规的设计,而在本方案中在纵墙上设置粘贴部,粘贴部呈三角形设置,粘贴部的三角斜边所在的平面用于贴对联,对联通常在其端部会绘制很对花边纹路,对联的顶部贴于粘贴部上,其他带有文字部分的贴于纵墙的平面上,通过纵墙上结构的改进使得贴在纵墙上的对联也更具有美感和观赏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粘贴部与纵墙连接处设置有半球状凸起。

采用上述结构,半球状凸起更进一步增加了贴于纵墙上的对联的立体感。

附图说明

图1是古房屋建筑房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门体;11、纵墙;12、横墙;2、房檐;3、主门;4、外端面;5、装饰部;51、斜面;6、置物台;7、粘贴部;8、半球状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古房屋建筑房门,包括门体1以及位于门体1中间的主门3,主门3通常采用木材制作,所述的门体1包括有纵墙11和横墙12,所述主门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纵墙11,所述纵墙11按照朝向街道一侧以及朝向房屋内院一侧定义两个端面分别为外端面4和内端面,所述主门3则设置于内端面一侧,所述横墙12垂直于纵墙11且所述横墙12从纵向的内端面一侧沿背向主门3的方向延伸,所述纵墙11之间设置有房檐2,所述房檐2上铺设有瓦片,所述房檐2的一端与纵墙11的内端面齐平,而房檐2的另一端则比起纵墙11的外端面4更加外凸,所述的纵墙11与房檐2之间设置有装饰部5,所述装饰部5的纵截面为一直角梯形,具体来说,装饰部5的厚度与纵墙11的厚度相同,所述装饰部5包括有斜面51,该斜面51背向主门3设置于装饰部5的另一侧端面,即简单来说,斜面51朝向街道一侧方向,所述的斜面51一端与房檐2的最外端相接,而另一端则与纵墙11的上端面相接,所述斜面51与纵墙11上端面相接处与纵墙11的外端面之间形成有一平行于地面的置物台6,该置物台6主要用于放置烛台或者灯笼等照明物,所述置物台6上可以设置有凹陷部用于定位烛台或者灯笼,当然也可以直接通过粘贴的方式达到对于烛台或者灯笼的固定。

所述纵墙11对应于置物台6的下方设置有粘贴部7,粘贴部7纵截面为一三角状,粘贴部7的较长的直角边所在平面与纵墙11相贴合,粘贴部7较短的直角边所在平面与置物台6齐平,粘贴部7的三角斜边所在平面从置物台6朝向地面一侧方向倾斜,所述粘贴部7的三角斜边所在平面与纵墙11相接处设置有半球状凸起8,粘贴部7、半球状凸起8以及纵墙11形成用于粘贴对联的区域,对联的最上部贴于粘贴部7的三角斜边所在面并压紧于半球状凸起8上,再将带有文字部分紧贴于纵墙11的平整面上,这样贴好的对联具有更强的立体感,增加观赏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