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板安装的连接件及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3801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天花板安装的连接件及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花板安装的连接件及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家庭房屋、机场或酒店的装修中,免不了要安装天花,其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对龙骨的安装,现有的龙骨的连接结构复杂,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安装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花板安装的连接件及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方案,安装方便,结构简单,可以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及安装成本。

其技术方案如下:

天花板安装的连接件,该连接件呈“门”形,其包括上部承力板及两个侧部承力板,上部承力板的两侧为连接侧边,两个侧部承力板分别位于上部承力板的两侧,且侧部承力板通过连接侧边与上部承力板的两侧连接,侧部承力板相对于上部承力板向下弯折,上部承力板的下方形成第一承力区,在两个侧部承力板的两个端部分别具有端部卡槽,该端部卡槽形成第二承力区。

所述端部卡槽朝向于所述侧部承力板的两端。

各所述端部卡槽的深度一致。

两个侧部承力板的距离为第一距离L1,上部承力板与端部卡槽的距离为第二距离L2,其中,0.5<L1/L2<2。

所述上部承力板的至少其中一端具有固定片。

所述固定片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上部承力板的两端。

所述固定片的上方为按压阔部,其下方为弯折颈部,按压阔部通过弯折颈部与所述上部承力板连接。

天花板安装结构,包括天花板、龙骨、至少两个所述的连接件及至少两个支撑杆,支撑杆穿过第一承力区,龙骨的两侧分别具有卡边,龙骨两侧的卡边分别卡入连接件的端部卡槽内,天花板与龙骨连接。

天花板安装结构,包括天花板、龙骨、挡光板、至少两个所述的连接件及至少两个支撑杆,支撑杆穿过第一承力区,龙骨的两侧分别具有卡边,龙骨两侧的卡边分别卡入连接件的端部卡槽内,天花板与龙骨连接;挡光板具有挡光侧板及固定底板,挡光侧板相对于固定底板弯折,连接件的其中一个固定片竖直且靠在挡光侧板的背侧,连接件的另一个固定片弯折并压在固定底板的前边沿。

天花板安装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安装支撑杆;将连接件滑入龙骨,并使龙骨两侧的卡边卡入连接件的端部卡槽内,实现连接件与龙骨的连接;将支撑杆插入连接件的第一承力区内,实现龙骨与支撑杆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

前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

前述各部件的名称,是用于对不同部位的区分,不排除各部位或部位是同一整体。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1、该连接件呈“门”形,其包括上部承力板及两个侧部承力板,结构非常简单,非常有利于加工生产,成本非常低廉;在安装时,先安装支撑杆或其它支撑部件;将连接件滑入龙骨,并使龙骨两侧的卡边卡入连接件的端部卡槽内,实现连接件与龙骨的连接;再将支撑杆插入连接件的第一承力区内,实现龙骨与支撑杆的连接,连接非常简单。

2、所述端部卡槽朝向于所述侧部承力板的两端,用于方便龙骨的卡边从侧部卡入。

3、各所述端部卡槽的深度一致,以保证龙骨与连接件的受力平衡,避免其受力均发生歪斜或断裂。

4、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控制在:0.5<L1/L2<2,可以方便杆状支撑部件的插入,并且受力均匀,且尽可能的减少上部承力板、侧部承力板的用材。

5、所述上部承力板的至少其中一端具有固定片,可以用于对天花板的其它部件进行固定连接或支撑,为提高其固定或支撑效果,所述固定片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上部承力板的两端,具体说明如下:

A、挡光板具有挡光侧板及固定底板,挡光侧板相对于固定底板弯折,连接件的其中一个固定片竖直且靠在挡光侧板的背侧;或者,该固定片弯折并压在固定底板的前边沿;

B、在具有两个固定片的情况下,其中一个固定片竖直且靠在挡光侧板的背侧,连接件的另一个固定片弯折并压在固定底板的前边沿。

6、所述固定片的上方为按压阔部,其下方为弯折颈部,按压阔部具有较大的面积,手部按压时方便操作,弯折颈部的尺寸较小,方便变形弯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天花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龙骨通过调平支撑结构与墙体连接的结构图;

图4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天花调平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固定座体、活动座体的连接结构图;

图7是固定座体的结构图;

图8是活动座体的结构图;

图9是天花调平支撑结构与角条的连接示意图;

图10是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11是连接件的侧视图;

图12是龙骨通过连接件与天花调平支撑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13是挡光板的前侧立体图;

图14是挡光板的后侧立体图;

图15是发光条安装于挡光板的结构图;

图16是挡光板的第一种接驳方式示意图;

图17是挡光板采用第一种接驳方式进行接驳后的结构图;

图18是挡光板的第二种接驳方式示意图;

图19是挡光板采用第二种接驳方式进行接驳后的结构图;

图20是挡光板采用第三种接驳方式进行接驳后的结构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天花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的侧视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天花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3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墙体,12、天花板,13、龙骨,131、卡边,14、骨架,15、吊杆,16、角条,17、发光条,20、固定座体,201、竖直固定板,2011、条孔,202、固定耳片,21、活动座体,211、竖直安装板,2111、调节孔,2112、紧固孔,2113、套管,212、安装耳片,22、支撑杆,23、铰接孔,24、转轴,25、调节螺杆,26、紧固螺杆,27、勾部,30、连接件,31、上部承力板,32、侧部承力板,321、端部卡槽,33、固定片,331、按压阔部,332、弯折颈部,40、挡光板,41、座板,42、挡板,421、第一滑槽,422、第二滑槽,43、断边,44、第一卡部,45、第二卡部,46、排孔,48、接驳板,481、第一板,482、第二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所示,天花板安装结构,本实施例所述安装结构采用上下二级安装法:即第一级天花安装于周边,该天花板12通过天花安装调平支撑结构安装于墙体11上,龙骨13通过连接件30与支撑杆22连接,连接件30上安装有挡光板40;第二级天花为天花的主要区域,其通过吊杆15、骨架14(或称主龙骨)、龙骨13进行支撑;具体如下:

天花安装调平支撑结构,如图2至图9所示,包括固定座体20、活动座体21及支撑杆22,固定座体20上设有固定部,活动座体21与固定座体20上均设有铰接孔23,转轴24穿过活动座体21与固定座体20的铰接孔23后将活动座体21与固定座体20活动铰接,在固定座体20与活动座体21之间还设有调节件,该调节件偏离于所述转轴24,活动座体21上设有安装部,支撑杆22安装于活动座体21的安装部上。

所述固定座体20包括竖直固定板201及位于竖直固定板201两侧的固定耳片202,在两侧的固定耳片202上均设有所述铰接孔23。所述活动座体21包括竖直安装板211及位于竖直安装板211两侧的安装耳片212,所述安装部位于竖直安装板211上,在两侧的安装耳片212上均设有所述铰接孔23,安装耳片212上的铰接孔23与固定耳片202上的铰接孔23相对应并将所述活动座体21活动铰接在固定座体20上。所述固定座体20及活动座体21的横断面均呈“门”形,竖直固定板201与竖直安装板211相互远离,所述调节件设于该竖直固定板201与竖直安装板211之间。所述固定部为设于固定座体20上的两个条孔2011,两个条孔2011按上下方向设置。

在所述竖直安装板211上设有调节孔2111,该调节孔2111位于安装部的下方,调节孔2111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调节件包括调节螺杆25,该调节螺杆25与调节孔2111的外螺纹相配合,调节螺杆25的端部抵压在所述竖直固定板201上。在所述竖直安装板211上设有紧固孔2112,该紧固孔2112位于安装部的上方,紧固孔2112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调节件还包括紧固螺杆26,该紧固螺杆26与调节孔2111的外螺纹相配合,紧固螺杆26的端部抵压在所述竖直固定板201上。所述固定座体20两侧的固定耳片202与所述活动座体21两侧的安装耳片212相接触配合。所述竖直固定板201向下延伸,其下端部向外弯折并形成弯部,该弯部再向上弯折并在两侧位置形成勾部27,该勾部27用于安装角条16,即角条16的背侧具有挂勾,将角条16的上挂勾挂在勾部27上(如图9所示)。

所述安装部为套管2113,该套管2113相对于所述活动座体21凸出且垂直,在套管2113内壁设有内螺纹,支撑杆22在连接端位置设有外螺纹,支撑杆22的连接端通过其外螺纹与套管2113的内螺纹相配合。

该天花安装调平支撑结构的安装方法是:将固定座体20固定于墙体11上,活动座体21与固定座体20活动铰接;将支撑杆22安装于活动座体21的安装部上;对调节件进行调节,通过调节活动座体21与固定座体20之间的相对角度,进而调节支撑杆22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

连接件30的结构如图10至图12所示,该连接件30呈“门”形,其包括上部承力板及两个侧部承力板32,上部承力板31的两侧为连接侧边,两个侧部承力板32分别位于上部承力板31的两侧,且侧部承力板32通过连接侧边与上部承力板31的两侧连接,侧部承力板32相对于上部承力板31向下弯折,上部承力板31的下方形成第一承力区,在两个侧部承力板32的两个端部分别具有端部卡槽321,该端部卡槽321形成第二承力区。

所述端部卡槽321朝向于所述侧部承力板32的两端,且各所述端部卡槽321的深度一致;两个侧部承力板32的距离为第一距离L1,上部承力板31与端部卡槽321的距离为第二距离L2,其中,0.5<L1/L2<2。

所述上部承力板31的两端具有固定片33,所述固定片33的上方为按压阔部331,其下方为弯折颈部332,按压阔部331通过弯折颈部332与所述上部承力板31连接。

在使用时,先安装好前述天花安装调平支撑结构,将连接件30滑入龙骨13,并使龙骨13两侧的卡边131卡入连接件30的端部卡槽321内,实现连接件30与龙骨13的连接;将支撑杆22插入连接件30的第一承力区内,实现龙骨13与支撑杆22的连接。

挡光板40的结构如图13至图20所示,其包括座板41及挡板42,挡板42与座板41通过连接边连接并形成弯折角,在座板41及挡板42的两个端部形成断边43;在挡板42上部设有纵向的第一滑槽421、在挡板42的下部设有纵向的第二滑槽422,第一滑槽421、第二滑槽422相对,且第一滑槽421、第二滑槽422至少位于挡板42的断边43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槽421、第二滑槽422平行,且纵向贯穿于所述挡板42),在所述挡板42上设有第一卡部44,在所述座板41上设有第二卡部45,第一卡部44、第二卡部45之间形成光条区,该光条区位于所述弯折角内;所述第二滑槽422,第一滑槽位于所述弯折角的相反侧;在所述挡板42上设有排孔46。

挡光板40第一种安装结构如图16、图17所示,包括接驳板48及两个所述的挡光板40,接驳板48具有上插入边及下插入边,两个挡光板40的断边43相对,接驳板48的上插入边分别插入两个挡光板40的第一滑槽421内,接驳板48的下插入边分别插入两个挡光板40的第二滑槽422内。

挡光板40第二种安装结构如图18、图19所示,两个挡光板40的座板41相接的侧边相对于所述连接边成倾斜夹角,所述接驳板48包括第一板481及第二板482,第一板481相对于第二板482弯折,第一板481的上插入边分别插入第一个挡光板40的第一滑槽421内,下插入边分别插入第一个挡光板40的第二滑槽422内;第二板482的上插入边分别插入第二个挡光板40的第一滑槽421内,下插入边分别插入第二个挡光板40的第二滑槽422内;该安装结构主要用于边角部分的接驳。

挡光板40第三种安装结构如图20所示,该安装结构主要用于加强装饰或空调口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天花板12上设有磁粒,龙骨13可以采用铁质龙骨,天花板12通过磁粒吸附于龙骨13上,实现天花板12与龙骨13之间的连接。

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如图3所示,在安装时,对于墙体11而言,按横向方向来看,墙体11不可能完全处于同一直线上,按纵向方向来看,墙体11相对于水平面也不可能完全垂直,这给天花板的安装带来的非常大的难度。本实施例中,将固定座体20固定于墙体11上,活动座体21与固定座体20活动铰接;再将支撑杆22安装于活动座体21的安装部上;之后,对调节件(即调节螺杆25)进行调节,通过调节活动座体21与固定座体20之间的相对角度,进而调节支撑杆22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采用该结构可以非常快速的进行安装,通过调节件进行调节,可以使活动座体21相对于其转轴24旋转,进而调节支撑杆22的水平状态,各水平杆达到水平状态后,可以使各龙骨13尽可能处于一个水平面上;从横向来看,如果墙体11没有处于同一直线上,由于连接件30可以在支撑杆22上前后滑动,通过移动连接件30即可使天花板适应墙体11的位置。本实施例可以很好的解决墙体横向及垂直方向不平整的问题,天花板安装效果更理想。

2、所述固定座体20包括竖直固定板201及位于竖直固定板201两侧的固定耳片202,该结构可以通过钣金冲压的方式进行加工,加工方便,生产成本低;对于活动座体21也是同理。

3、所述固定座体20及活动座体21的横断面均呈“门”形,固定座体20通过竖直固定板201进行固定,起到主要承力作用;而竖直安装板211用于安装支撑杆22,也是主要承力部件,竖直固定板201与竖直安装板211相互远离,其位置通过调节件进行调节。

4、由于支撑杆22用于对龙骨13进行支撑,在受力的情况下,活动座体21会绕转轴24向下转动,所以,该调节孔2111设于安装部的下方,调节螺杆25支撑于固定座体20与活动座体21之间并对两者进行支撑、调节。

5、在调节到位后,为避免支撑杆22及活动座体21晃动,在所述竖直安装板211上设有紧固孔2112,紧固螺杆26同时从上方顶在固定座体20与活动座体21之间,另一方面,紧固螺杆26需要从调节螺杆25的相反侧进行安装,也节省了空间。

6、所述固定座体20两侧的固定耳片202与所述活动座体21两侧的安装耳片212相接触配合,该结构可以使固定座体20及活动座体21的结构更简单,并能达到稳定的旋转、支撑效果。

7、由于支撑杆22承受较大的弯折应力,在其与活动座体21进行固定连接时需要考虑该处的应力集中情况,所述安装部为套管2113,该套管2113相对于所述活动座体21凸出且垂直,可以提高安装的强度,减少应力的集中。

8、在套管2113内壁设有内螺纹,支撑杆22的连接端通过其外螺纹与套管2113的内螺纹相配合,在安装时,可以方便的对支撑杆22进行安装固定,并且螺纹杆为非常通用的材料,方便采购,成本更低。

9、该挡光板40包括挡板42及座板41,座板41用于起到固定及支撑作用,挡板42起到遮挡及装饰作用,该挡光板40均具有一定长度,基于通用性考虑,也基于运输及存储的需要,挡光板40需要设计为一定规格的尺寸,但各个房屋或酒店的尺寸不同,在装修时需要将标准尺寸的挡光板40进行拼接,此时将接驳板48插入挡光板40的第一滑槽421及第二滑槽422内即可;这样,生产商只需要生产几种常见的标准尺寸的挡光板40即可,也方便运输及存储;安装时插入接驳板48即可,安装也非常方便,大幅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及安装成本。

10、第一滑槽421、第二滑槽422平行,且纵向贯穿于所述挡板42,这样整个挡光板40可以采用型材加工,且除接驳位置以外,其余位置还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其它部件。

11、第一卡部44、第二卡部45之间形成光条区,可以将发光条17卡于该光条区,安装方便,占用空间小。

12、所述第二滑槽422,第一滑槽421位于所述弯折角的相反侧,即发光条17位于挡光板40的外侧,接驳板48安装于挡光板40的内侧,避免影响装饰效果。

13、接驳板48可以根据安装的需要进行调整,如接驳板48可以采用直角板,用于房屋角落处的挡光板40的接驳与安装。

14、在所述挡板42上设有排孔46,该排孔46可以起到装饰作用,也可以在该处安装空调进风口或出风口。

15、该连接件30呈“门”形,其包括上部承力板31及两个侧部承力板32,结构非常简单,非常有利于加工生产,成本非常低廉;在安装时,先安装支撑杆22或其它支撑部件;将连接件30滑入龙骨13,并使龙骨13两侧的卡边131卡入连接件30的端部卡槽321内,实现连接件30与龙骨13的连接;再将支撑杆22插入连接件30的第一承力区内,实现龙骨13与支撑杆22的连接,连接非常简单。

16、所述端部卡槽321朝向于所述侧部承力板32的两端,用于方便龙骨13的卡边131从侧部卡入。

17、各所述端部卡槽321的深度一致,以保证龙骨13与连接件30的受力平衡,避免其受力均发生歪斜或断裂。

18、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控制在:0.5<L1/L2<2,可以方便杆状支撑部件的插入,并且受力均匀,且尽可能的减少上部承力板31、侧部承力板32的用材。

19、所述上部承力板31的其中一端具有固定片33,可以用于对天花板的其它部件进行固定连接或支撑,为提高其固定或支撑效果,所述固定片33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上部承力板31的两端,挡光板40具有挡板42及座板41,挡板42相对于座板41弯折,连接件30的其中一个固定片33竖直且靠在挡板42的背侧,另一个固定片33弯折并压在座板41的前边沿(具体见图4所示)。

20、所述固定片33的上方为按压阔部331,其下方为弯折颈部332,按压阔部331具有较大的面积,手部按压时方便操作,弯折颈部332的尺寸较小,方便变形弯折。

实施例二

如图21、图22所示,天花板安装结构,本实施例所述安装结构采用上下二级安装法:即第一级天花为安装的主要区域,该天花板12通过天花安装调平支撑结构安装于墙体11上,龙骨13通过连接件30与支撑杆22连接,连接件30上安装有挡光板40;第二级天花位于中心区域,通过吊杆15、骨架14、龙骨13进行支撑;其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23、图24所示,天花板安装结构,本实施例所述安装结构采用上下三级安装法:即第一级天花、第二级天花均通过天花安装调平支撑结构安装于墙体11上,并呈上下错叠,其龙骨13通过连接件30与支撑杆22连接,连接件30上安装有挡光板40;而第三级天花位于中心区域,通过吊杆15、骨架14、龙骨13进行支撑;其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