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沉降缝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1060阅读:6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漏沉降缝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漏沉降缝结构。



背景技术:

沉降缝在建筑结构技术领域是已知的,指的是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建筑物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当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很大而地基又较弱时,建筑物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开裂。为此,应在适当位置,如复杂的平面或体形转折处、高度变化处、荷载、地基的压缩性和地基处理的方法明显不同处,设置沉降缝。显然,建筑物设置沉降缝的目的是避免建筑物因荷载或地基承载力不均匀而发生不均匀沉陷,产生不规则的多处裂缝,而使建筑物破坏。通过设置沉降缝,可限定建筑物发生整齐、位置固定的裂缝,并可事先对沉降缝处予以处理;如有不均匀沉降,则将其限制在沉降缝处,有利于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实践表明,现有技术中的沉降缝的设置会导致水从连接处渗透进入建筑物内部,无法满足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沉降缝的漏水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防漏沉降缝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漏沉降缝结构,包括建筑物主体,该建筑物主体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建筑物主体和第二建筑物主体,在该第一建筑物主体和第二建筑物主体之间形成有沉降缝,该防漏沉降缝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沉降缝两侧的基座,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该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分别包括固定连接的水平壁、竖直壁和顶壁,水平壁通过紧固件被分别固定于建筑物主体的上方,竖直壁贴靠建筑物主体的相对表面而设置于沉降缝内,顶壁连接水平壁和竖直壁,且该顶壁的临近沉降缝的末端设置有凹槽;设置于沉降缝上方的面板,包括板体和设置于板体的两端的凸起,该凸起分别设置于基座的凹槽内;设置于基座和面板上方的混凝土层;以及设置在沉降缝内的止水带,其两端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在第一基座的竖直壁和第二基座的竖直壁之间。

基座的水平壁和建筑物主体之间设置有密封胶。

凹槽内设置有橡胶密封垫。

基座的顶壁与水平壁和竖直壁共同限定空腔。

该防漏沉降缝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沉降缝内的位于止水带上方的刚性弹簧板,其两端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在第一基座的竖直壁和第二基座的竖直壁上。

该防漏沉降缝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沉降缝内的位于止水带下方的阻火带,其两端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在第一基座的竖直壁和第二基座的竖直壁上。

该防漏沉降缝结构还包括设置在阻火带和止水带之间的吸水层,该吸水层内填充有吸水膨胀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防漏沉降缝结构通过基座覆盖建筑物主体,通过面板覆盖沉降缝,通过混凝土层覆盖基座和面板,通过止水带阻止水进入沉降缝中,不仅满足建筑物主体的伸缩变形和相邻建筑物主体的沉降变化,而且能够有效防止漏水。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密封胶和橡胶密封垫提高防水性能,通过空腔为基座提供弹性变形空间,通过刚性弹簧板拉扯基座和相邻建筑物主体,通过阻火带提供防火、保温和防水,并且通过吸水层吸收渗入的水,有效地将沉降缝填堵严实。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漏沉降缝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漏沉降缝结构包括建筑物主体1(例如屋面),基座2、面板3、混凝土层4、弹簧板5、止水带6、吸水层7和阻火带8。

建筑物主体1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建筑物主体11和第二建筑物主体12,在该第一建筑物主体11和第二建筑物主体12之间形成有沉降缝13。

基座2同样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基座21和第二基座22,该第一基座21和第二基座22的结构相同,以下仅以第一基座21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基座21包括固定连接的水平壁211、竖直壁212和顶壁213。水平壁211通过紧固件(例如膨胀螺丝)被固定于第一建筑物主体11的上方,从而使得第一基座21相对于建筑物主体1(相对于沉降缝13)的位置不会因外力而改变。在本实施例中,该水平壁211和第一建筑物主体11之间设置有密封胶11a,从而有效地避免水从该连接处渗透进入建筑物内。竖直壁212贴靠第一建筑物主体11的面向第二建筑物主体12的表面而设置于沉降缝13内,顶壁213分别连接水平壁211和竖直壁212的末端并与水平壁211、竖直壁212共同限定空腔214,使得第一基座21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可以允许相邻建筑物主体具有较大的沉降差。顶壁213的临近沉降缝13的末端设置有凹槽213a。

面板3包括板体31和设置于板体31的两端的凸起32。通过将凸起32分别设置于第一基座21和第二基座22的凹槽213a内,该面板3被设置于沉降缝13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凹槽213a内设置有橡胶密封垫,从而有效地避免水从该连接处渗透进入建筑物内。

混凝土层4是通过浇注形成于第一基座21的顶壁213、面板3和第二基座22的顶壁上方的混凝土结构。利用该混凝土层4覆盖基座2和面板3,不仅能够满足建筑物主体1的伸缩变形和相邻建筑物主体的沉降变化,而且能使建筑物主体1保持平整,不会影响美观。

刚性弹簧板5、止水带6、吸水层7和阻火带8均设置在沉降缝13内,位于第一基座21的竖直壁212和第二基座22的竖直壁之间。其中,刚性弹簧板5水平设置,其两端分别通过紧固件(例如螺丝)固定在第一基座21的竖直壁212和第二基座22的竖直壁上,借助于该刚性弹簧板5,第一基座21和第二基座22之间具有较强的拉扯力,可有效的减少相邻建筑物主体11,12之间的沉降差。在该刚性弹簧板5的下方设置有止水带6,其两端同样通过紧固件固定在第一基座21的竖直壁212和第二基座22的竖直壁上并呈现为漏斗状设置,从而有效地阻止水进入沉降缝13中。阻火带8呈U型设置,其两端同样通过紧固件(例如螺丝)固定在第一基座21的竖直壁212和第二基座22的竖直壁上,借助于该阻火带8,除了满足沉降缝13的防火要求之外,还兼顾到沉降缝13的保温要求和防水要求。在该刚性弹簧板5和阻火带8之间设置有吸水层7,其内填充有吸水膨胀材料,能够将渗入的水吸收,且吸收水后的吸水膨胀材料能够膨胀,从而有效地将沉降缝填堵严实。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即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均为常规技术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