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檐收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0574阅读:3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屋檐收口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屋檐收口。



背景技术:

木塑,即木塑复合材料,是国内外近年蓬勃兴起的一类新型复合材料,指利用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等,代替通常的树脂胶粘剂,与超过35%-70%以上的木粉、稻壳、秸秆等废植物纤维混合成新的木质材料,再经挤压、模压、注塑成型等塑料加工工艺,生产出的板材或型材。

木塑由于其价格低廉、防水防潮、具有与硬木相当的抗压、抗弯曲等物理机械性、易于安装拆卸等优点被广泛的传统室外建筑物上,如现在室外凉亭使用木塑材料进行搭建,尤其是屋檐,使用年限久后,风吹日晒雨淋,木塑材料热胀冷缩会有些许变形,造成视觉上不美观,还需拆卸进行更换,耗时耗力。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屋檐收口,以实现对屋檐的保护,延长屋檐使用寿命,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檐收口,以实现对屋檐的保护,延长屋檐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屋檐收口,包括固定在屋檐上的上角线和下角线,所述上角线为L型结构,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竖向板和第一横向板,所述下角线为L型结构,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二竖向板和第二横向板,所述第一横向板和所述第二横向板同向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竖向板从所述第一竖向板的下方插入所述第一竖向板中使得所述上角线和所述下角线拼合形成包覆所述屋檐的凹槽。

优选的,上述第二竖向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凸起且所述第一竖向板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起插入所述第一凹槽中。

优选的,上述的屋檐收口还包括中间板,所述中间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其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起插入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一凸起插入所述第二凹槽中。

优选的,上述第二竖向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三凹槽且所述第一竖向板的末端设置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插入所述第三凹槽中。

优选的,上述的屋檐收口还包括中间板,所述中间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其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起插入所述第三凹槽中,所述第三凸起插入所述第二凹槽中。

优选的,上述第一竖向板上设置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底部设置有通孔,螺钉穿过所述通孔将所述第一竖向板与所述屋檐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凹槽的槽口设置有压边线。

优选的,上述第四凹槽的槽口设置有阻隔凸起,所述阻隔凸起朝向所述第四凹槽的底部倾斜,所述压边线的周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阻隔凸起配合使用的卡壁,所述卡壁的顶部从靠近所述压边线的中心的位置向远离所述压边线的中心的位置延伸倾斜,并在自身的中部开始从远离所述压边线的中心的位置向靠近所述压边线的中心的位置延伸倾斜直至自身的尾部。

优选的,上述第二横向板上设置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的底部设置有通孔,螺钉穿过所述通孔将所述第二横向板与所述屋檐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凹槽的槽口设置有压边线。

优选的,上述第五凹槽的槽口设置有阻隔凸起,所述阻隔凸起朝向所述第五凹槽的底部倾斜,所述压边线的周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阻隔凸起配合使用的卡壁,所述卡壁的顶部从靠近所述压边线的中心的位置向远离所述压边线的中心的位置延伸倾斜,并在自身的中部开始从远离所述压边线的中心的位置向靠近所述压边线的中心的位置延伸倾斜直至自身的尾部。

优选的,上述上角线和所述下角线均为铝合金材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屋檐收口,包括固定在屋檐上的上角线和下角线,所述上角线为L型结构,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竖向板和第一横向板,所述下角线为L型结构,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二竖向板和第二横向板,所述第一横向板和所述第二横向板同向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竖向板从所述第一竖向板的下方插入所述第一竖向板中使得所述上角线和所述下角线拼合形成包覆所述屋檐的凹槽。使用时,将上角线放置在屋檐上方,下角线放置在屋檐的下方,第一横向板放置在屋檐的上方,第二横向板放置在屋檐的下方,第二竖向板从第一竖向板的下方插入第一竖向板中,使得上角线和下角线拼合包覆住屋檐,第一竖向板和第二竖向板共同遮挡住屋檐的侧壁,然后将上角线和下角线分别固定在屋檐上,形成对屋檐的保护,避免风吹日晒,即使屋檐热胀冷缩变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屋檐收口也能够起到固定定型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屋檐收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放大结构示意图。

上图1-2中:

上角线1、下角线2、第一横向板3、第一竖向板4、第二横向板5、第二竖向板6、第五凹槽7、压边线8、螺钉9、屋檐10、阻隔凸起11、卡壁12、中间板1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屋檐收口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放大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屋檐收口,包括固定在屋檐10上的上角线1和下角线2,上角线1为L型结构,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竖向板4和第一横向板3,下角线2为L型结构,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二竖向板6和第二横向板5,第一横向板3和第二横向板5同向且平行设置,第二竖向板6从第一竖向板4的下方插入第一竖向板4中使得上角线1和下角线2拼合形成包覆屋檐10的凹槽。使用时,将上角线1放置在屋檐10上方,下角线2放置在屋檐10的下方,第一横向板3放置在屋檐10的上方,第二横向板5放置在屋檐10的下方,第二竖向板6从第一竖向板4的下方插入第一竖向板4中,使得上角线1和下角线2拼合包覆住屋檐10,第一竖向板4和第二竖向板6共同遮挡住屋檐10的侧壁,然后将上角线1和下角线2分别固定在屋檐10上,形成对屋檐10的保护,避免风吹日晒,即使屋檐10热胀冷缩变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屋檐收口也能够起到固定定型的作用。

具体的,第一竖向板4和第二竖向板6的插接有两种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是第二竖向板6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凸起且第一竖向板4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凸起插入第一凹槽中。此时,如果屋檐10过厚,第一竖向板4和第二竖向板6的长度小于屋檐10的厚度,还可以添加一个中间板13延长长度,中间板1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其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凸起插入第一凹槽中,第一凸起插入第二凹槽中。

另一种是第二竖向板6的顶端设置有第三凹槽且第一竖向板4的末端设置有第三凸起,第三凸起插入第三凹槽中。此时,如果屋檐10过厚,第一竖向板4和第二竖向板6的长度小于屋檐10的厚度,还可以添加一个中间板13延长长度,中间板1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其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凸起插入第三凹槽中,第三凸起插入第二凹槽中。

具体的,在将上角线1和下角线2固定在屋檐10上时,可以有多种固定方式,可以是将第一竖向板4以及第一横向板3两者分别固定在屋檐10上或者都固定在屋檐10上,将第二竖向板6以及第二横向板5两者分别固定在屋檐10上或者都固定在屋檐10上,固定时只需要在竖向板上或者横向板上开个通孔供螺钉穿过即可。

优选的,在上角线1固定时,在第一竖向板4上设置第四凹槽,第四凹槽的底部设置有通孔,螺钉穿过通孔将第一竖向板4与屋檐10固定连接,第四凹槽的槽口设置有压边线,通过压边线遮挡住螺钉,保护螺钉,同时使得上角线1的整个外表面是平整的,更加的美观。其中,压边线与槽口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粘结,也可以是卡接,也可以是通过螺钉连接,以卡接为例,第四凹槽的槽口设置有阻隔凸起,阻隔凸起朝向第四凹槽的底部倾斜,压边线的周壁上设置有与阻隔凸起配合使用的卡壁,卡壁的顶部从靠近压边线的中心的位置向远离压边线的中心的位置延伸倾斜,并在自身的中部开始从远离压边线的中心的位置向靠近压边线的中心的位置延伸倾斜直至自身的尾部。由于阻隔凸起朝向第四凹槽的底部倾斜,那么形成一个外宽内窄的开口,方便压边线的插入并且压边线插入后会被紧紧的卡住,为了进一步方便压边线的插入,卡壁的顶部从靠近压边线的中心的位置向远离压边线的中心的位置延伸倾斜,那么卡壁的前半部是一个前窄后宽的结构,插入更加方便,与此同时,由于卡壁自身的中部开始从远离压边线的中心的位置向靠近压边线的中心的位置延伸倾斜直至自身的尾部,也就是说卡壁的后半部是前宽后窄,更容易与阻隔凸起相互卡住。

同理,下角线2固定在屋檐10上时,也可以在第二横向板5上设置有第五凹槽7,第五凹槽7的底部设置有通孔,螺钉9穿过通孔将第二横向板5与屋檐10固定连接,第五凹槽7的槽口设置有压边线8。第五凹槽7的槽口设置有阻隔凸起11,阻隔凸起11朝向第五凹槽7的底部倾斜,压边线8的周壁上设置有与阻隔凸起11配合使用的卡壁12,卡壁12的顶部从靠近压边线8的中心的位置向远离压边线8的中心的位置延伸倾斜,并在自身的中部开始从远离压边线8的中心的位置向靠近压边线8的中心的位置延伸倾斜直至自身的尾部。

其中,上角线1和下角线2以及中间板13均为铝合金材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