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背囊一体化携行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2222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帐篷背囊一体化携行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野营用品,具体涉及一种帐篷背囊一体化携行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帐篷和背囊是没有直接联系的两个物品,总体重量和体积相对较大,携带和使用都不方便。现有技术公开有将帐篷和背囊组合在一起的野营携行具,但其组合结构相对复杂,帐篷与背囊相互转换不方便,作为帐篷、背囊使用时的舒适性和实用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组合结构简单,帐篷与背囊相互转换方便,作为帐篷、背囊使用时的舒适性能和实用性能好的帐篷背囊一体化携行具。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帐篷背囊一体化携行具,包括由前面篷布、后面篷布、左侧篷布和右侧篷布组成的四坡面篷体,所述四坡面篷体的下端连接地布,所述的四坡面篷体通过分别穿装在两相邻坡面结合处的两根交叉帐杆支撑,在所述的前面篷布上设有形成帐篷门的帐篷门拉链,所述四坡面篷体的上端具有构成背囊底的矩形顶面,在所述的前面篷布、后面篷布、左侧篷布和右侧篷布上分别设有以所述矩形顶面的四角为起点向下直线延伸到所述四坡面篷体中部的两条背囊组合拉链,前面篷布上的两背囊组合拉链间形成背囊前面,后面篷布上的两背囊组合拉链间形成背囊后面,左侧篷布上的两背囊组合拉链间形成背囊右侧面,右侧篷布上的两背囊组合拉链间形成背囊左侧面,所述的背囊后面上设有双肩背带和背囊顶盖。

上述的帐篷背囊一体化携行具,所述四坡面篷体的左侧篷布和右侧篷布设有窗纱,所述窗纱外侧装配窗纱外帘。

上述的帐篷背囊一体化携行具,在所述矩形顶面的外侧设有篷顶吊带。

上述的帐篷背囊一体化携行具,所述背囊后面的外侧设有腰带。

上述的帐篷背囊一体化携行具,所述背囊前面、背囊后面、背囊左侧面和背囊右侧面的上端分别连接一收拢条,该收拢条上设置收紧绳。

上述的帐篷背囊一体化携行具,所述背囊前面、背囊后面、背囊左侧面和背囊右侧面的外侧设有背囊筒加强带。

上述的帐篷背囊一体化携行具,所述背囊前面外侧设有前面储物袋,所述背囊右侧面和背囊左侧面外侧设有两侧储物袋。

本实用新型优化了帐篷背囊一体化携行具的组合结构,使其总体重量和体积相对减小,相互间的转换简单方便,其携带性能、舒适性能和实用性能都得到较大的提高。

本帐篷背囊一体化携行具的结构简单,方便制作,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帐篷背囊一体化携行具呈帐篷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帐篷背囊一体化携行具呈背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另一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2,本帐篷背囊一体化携行具,包括由前面篷布、后面篷布、左侧篷布和右侧篷布组成的四坡面篷体1,所述四坡面篷体1的下端连接矩形的地布2四边。所述的四坡面篷体1通过分别穿装在两相邻坡面结合处的两根交叉帐杆3支撑,如图1、图2实施例,四坡面篷体1在两相邻坡面结合处设有供帐杆穿入的固定套,帐杆3为多节连接的弹性杆,帐杆3的端部插装在地布2四角处的杆端固定套内,两帐杆3在四坡面篷体1顶端中心点交叉。在所述的前面篷布上设有形成帐篷门的帐篷门拉链4,如图1,帐篷门拉链4呈U形装配在前面篷布上,打开帐篷门拉链4即形成供人出入的帐篷门,其帐篷门可装配纱门,用于通风、采光、防蚊虫。所述的四坡面篷体1的上端具有构成背囊底的矩形顶面5,该矩形顶面5的四边分别与相对应的前面篷布、后面篷布、左侧篷布和右侧篷布的上边连接。在所述的前面篷布、后面篷布、左侧篷布和右侧篷布上分别设有以所述矩形顶面5的四角为起点向下直线延伸到所述四坡面篷体1中部的两条背囊组合拉链6,前面篷布上的两背囊组合拉链6间形成矩形的背囊前面7,后面篷布上的两背囊组合拉链6间形成矩形的背囊后面8,左侧篷布上的两背囊组合拉链6间形成矩形的背囊右侧面9,右侧篷布上的两背囊组合拉链6间形成矩形的背囊左侧面10。所述的背囊后面8外侧设有双肩背带11,在背囊后面8的上端连接矩形的背囊顶盖12。

如图1、图2实施例,本帐篷背囊一体化携行具在所述四坡面篷体1左侧篷布和右侧篷布下部设置矩形的窗纱13,构成帐篷的通风、采光窗;所述窗纱13外侧装配与该窗纱匹配的外帘14,用于封闭通风、采光窗。外帘14上端固定,其余三边装配粘扣,用于需要时实现与窗口的连接封闭。

如图1、图2实施例,本帐篷背囊一体化携行具在所述矩形顶面5的外侧中心位置设置篷顶吊带15,该篷顶吊带15系在两帐杆3交叉处,既可起到吊挂篷顶的作用,又能够将两帐杆3在交叉处固定,增加帐篷的强度和稳定性。

如图1、图2、图3和图4,本帐篷背囊一体化携行具收起帐杆3,将背囊前面7、背囊后面8上的背囊组合拉链6分别与背囊右侧面9和背囊左侧面10上相对应的背囊组合拉链6拉合,即组成背囊,背囊顶盖12通过设置在其前面的插扣实现与背囊前面7的连接固定。

如图2、图4,本帐篷背囊一体化携行具在背囊后面8的外侧下部设置腰带16,用于将背负系统重量平均分布到双肩和臀部之间,节省体力。如图2、图4实施例,双肩背带11设有肩带调节带、胸部调节带,腰带16设有腰部调节带,能够依身型不同进行背负系统的调整,其调整方便快捷,使用舒适,并提高背负系统的稳定性。双肩背带11和腰带16上可装配诸如对讲机挂带、水杯袋等附属配件。如图2、图4实施例,背囊后面8和腰带16设置后背背垫与腰部背垫,用于提高背负系统的舒适性。

如图1、图2、图3和图4,本帐篷背囊一体化携行具在所述背囊前面7、背囊后面8、背囊右侧面9和背囊左侧面10的上端分别连接一收拢条17,该收拢条17上设置收紧绳18,用于固定背囊内物品,增加背囊容量。

如图1、图2、图3和图4,本帐篷背囊一体化携行具在所述背囊前面7、背囊后面8、背囊右侧面9和背囊左侧面10的外侧设有背囊筒加强带19。加强带19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调整,附图实施例的加强带19设置两条。

如图1、图2、图3和图4,本帐篷背囊一体化携行具在所述背囊前面7的外侧设置前面储物袋20,在所述背囊右侧面9和背囊左侧面10的外侧设置两侧储物袋21。

前端储物袋通过插扣开启、闭合,两侧储物袋通过设置在其上面的拉链进行开启、闭合。

本帐篷背囊一体化携行具的背囊底、背囊前面7、背囊后面8、背囊右侧面9、背囊左侧面10适合采用与前面篷布、后面篷布、左侧篷布、右侧篷布不同的布质,通过缝合连接。

如图1、图2实施例,本帐篷背囊一体化携行具装配有用于稳定帐篷的拉绳和地钉,其属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