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地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2056阅读:3666来源:国知局
发光地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光地台。



背景技术:

发光地台广泛用于展会展览,其周边能够发光,一方面能够增加美观性,另一方面也能够起到提示此处有地台台阶的作用,防止被绊倒,增加安全性,例如图1所示,包括地台本体1,在地台本体1的侧边设有外延板2,在外延板2与地台本体1之间形成腔室21,将灯体4固定在腔室21顶壁,外延板2底部与地面之间形成供灯光漏出的漏光口22,从而光线从漏光口22漏出实现发光的效果,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灯体4掉落的情况,尤其是人踩在地台边缘对应灯体处时,情况更易发生,这样会导致地台发光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地台,灯体安装更加稳固且发光更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发光地台,包括地台本体,所述地台本体的边部设有外延板,所述外延板与地台本体之间形成腔室,所述腔室内设置有灯体,所述外延板底部与地面之间形成供灯光漏出的漏光口,所述外延板靠近腔室一侧设有水平设置的支撑板,所述灯体安装在支撑板上并通过支撑板支撑,所述腔室内壁铺设有反光膜。

通过将灯体安装在支撑板上,水平设置的支撑板能够对灯体起到支撑作用,使得灯体的安装更具稳定性且不易出现掉落,而且从灯体上散出的灯光能够经过反光膜反射后从漏光口漏出,由于灯体的位置保持固定,故能够保持地台各个位置的发光效果均匀,更具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腔室的拐角处均固定有反光板,所述反光板与腔室内壁形成三角结构。

因为在人们踏上地台边缘时,拐角处是主要受力点,将反光板设置在腔室的拐角处,一方面能够增加拐角处的结构强度,使得地台边缘不易出现断裂,另一方面使得从灯体发出的灯光能够更快的反射并从漏光口漏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板背向外延板的一侧设置有挡边。

挡板的设置能够起到阻挡作用,即便灯体与支撑板的连接意外松开后,挡边也能阻挡灯体防止其掉落,进一步提高灯体的安装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地台本体一侧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位于腔室内且延伸至漏光口处。

在漏光口处设置底板能够起到垫高的作用,对地上的灰尘能够起到阻挡作用,灰尘不易存积在底板的表面,防止灰尘积存在漏光口处被灯光照射导致不美观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底板一侧铰接在地台本体上,且所述底板包括相互铰接的分板,所述支撑板外壁铺设有橡胶层。

底板包括相互铰接的分板且一侧铰接在地台本体上,这样在地台没有使用时,可以翻折分板,使得分板之间的连接处拱起,其中一块分板挤过橡胶层并抵在支撑板上,此时分板能够起到防尘作用,有效防止灰尘或杂物等从漏光口处进入腔室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地台本体包括相互拼接的框体和顶板,所述框体内壁设置有凸边并形成与顶板配合的放置槽。

地台本体包括相互拼接的框体和顶板,这样首先地台本体是由框体拼接形成,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拼出不同大小规格的地台本体,同时也便于运输存放,另外框体中部中空能够很大程度上节省材料并降低重量,而且顶板置于放置槽内稳定性好,位置不易发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框体侧部上设有呈对角交叉设置的侧条,所述框体顶部设有呈对角交叉设置的顶条。

通过对角交叉设置的侧条能够增加框体侧部的结构强度,顶条的对角交叉设置能够增加框体顶部的结构强度,同时也增加了框体的承载能力,在地台上放置重物时更具安全性,不易出现塌陷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顶条的交叉处设置有抵接于地面的支撑杆。

通过支撑杆的设置能够对顶板中部起到支撑的作用,弥补框体中部中空承载能力差的问题,同时这样顶部的顶条在受力时能够得到支撑杆的支撑,不易弯折变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框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框体之间通过螺栓实现可拆卸连接,螺栓的连接牢固性好,使得框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在不使用时将螺栓拆下即可实现框体之间的拆卸,更加便于运输和存放。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发光地台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地台本体一侧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地台本体一侧底板折叠时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框体之间的连接结构图。

附图标记:1、地台本体;11、框体;12、顶板;2、外延板;21、腔室;22、漏光口;23、反光膜;24、橡胶层;3、支撑板;31、挡边;4、灯体;5、反光板;6、底板;61、分板;7、凸边;71、放置槽;81、侧条;82、顶条;9、支撑杆;1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发光地台,如图2-图3所示,包括地台本体1,该地台本体1由多个框体11相互拼接形成,在地台本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外延板2,外延板2呈L形且与地台本体1、地面形成腔室21,其中外延板2最低端与地面之间存在间距并形成漏光口22,并且在外延板2朝向腔室21一侧设有水平设置的支撑板3,在支撑板3上安装固定灯体4,并在腔室21的内壁铺设反光膜23,水平设置的支撑板3能够对灯体4起到支撑作用,使得灯体4的安装更具稳定性且不易出现掉落,而且从灯体4上散出的灯光能够经过反光膜23反射后从漏光口22漏出,由于灯体4的位置保持固定,故能够保持地台各个位置的发光效果均匀,更具美观性。

在腔室21内壁的拐角处均设置有反光板5,该反光板5与腔室21内壁之间形成三角结构,这样能够增加拐角处的结构强度,使得地台边缘不易出现断裂,另一方面使得从灯体4发出的灯光能够更快的反射并从漏光口22漏出,同时在支撑板3的边部设置有挡边31,挡边31能够起到阻挡作用,使得灯体4即便松脱后依然不易掉落。

另外在地台本体1的一侧铰接有底板6,底板6顶面同样铺设有用于反光的反光膜23,该底板6包括相互铰接的两块分板61,在发光地台使用时,底板6水平铺在地面上,其能够起到垫高的作用,使得灰尘及杂质不易存积在漏口处影响美观;在发光地台没有使用时,可以翻折分板61,使得分板61之间的连接处拱起,在支撑板3的外壁设置有橡胶层24,其中一块分板61翻转过程中能挤过橡胶层24并抵在支撑板3上,此时另一块分板61能够起到防尘作用,有效防止灰尘或杂物等从漏光口22处进入腔室21内,详见图4。

如图5所示,地台本体1由框体11拼接而成,框体11靠近边部的一侧封闭,相邻框体11之间通过螺栓10固定,这样在运输或存放时可以将螺栓10拆卸下来使得各个框体11呈分体设置,便于运输和存放;在框体11的顶部内壁设置有凸边7并形成放置槽71,在放置槽71放置有与其配合的顶板12,增加顶板12的安装稳定性;另外在框体11侧部设有交叉设置的侧条81,在框体11顶部交叉设置有顶条82,侧条81能够增加框体11侧部的结构强度,顶条82能够增加框体11顶部的结构强度,同时也增加了框体11的承载能力,在地台上放置重物时更具安全性,不易出现塌陷的情况,并在顶条82的中心设置有支撑杆9,该支撑杆9朝下设置并抵接于地面,能够对顶板12中部起到支撑的作用,弥补框体11中部中空承载能力差的问题,同时这样顶部的顶条82在受力时能够得到支撑杆9的支撑,不易弯折变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