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遥控车载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2126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遥控车载帐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遥控车载帐篷。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私家车的普及度也越来越高,这也使得更多的人选择自驾作为假期出游的方式。私家车车内通常空间较小,不适宜旅途中的休息,而在旅途中搭建帐篷用于休息,除需要携带帐篷外,还要选择合适的环境,车载帐篷有效地解决了该问题,但目前车载帐篷大多通过手动的方式实现升起和降落,由于车载帐篷位置的特殊性,使得手动升起和降落存在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遥控车载帐篷,结构简单、牢靠,可自动实现升起和降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动遥控车载帐篷,包括帐篷本体机构、电动遥控升降机构、加热机构和危险报警机构,所述帐篷本体机构包括顶棚和底架,所述加热机构设于底架之上,所述危险报警机构设于顶棚之上;

所述电动遥控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设于顶棚与底架之间,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的上端与顶棚固定连接,其下端与底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电动遥控升降机构和第二电动遥控升降机构均包括上支撑部、下支撑部、驱动部以及设在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之间的升降部,所述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均包括导轨和滑块,导轨和滑块滑动连接,所述驱动部与下支撑部的滑块固定连接,所述升降部包括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二者交叉连接,二者的上端与上支撑部转动连接,二者的下端与下支撑部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导轨上下边缘设有滑槽,滑块上下边缘设有滚动体,通过滑槽和滚动体的配合实现导轨和滑块的滑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上端与上支撑部滑块的左端转动连接,第一升降杆的下端与下支撑部导轨的右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杆的上端与上支撑部导轨的右端转动连接,第二升降杆的下端与下支撑部滑块的左端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驱动部包括圆筒、驱动电机以及设置在圆筒内的活塞杆,活塞杆的左端与下支撑部滑块的左端固定连接,驱动电机通过丝杠推动活塞杆在圆筒内前进或后退。

进一步,所述圆筒内设有限位开关。

进一步,所述加热机构包括毯料、设于毯料内的导管以及设于导管内的电热丝,所述导管包括至少6根平行设置的塑料软管,各塑料软管首尾依次连接形成通路,电热丝由车载电源供电,并在其回路上设有电热丝开关,电热丝开关与控制系统连接。

进一步,所述危险报警机构包括红外热辐射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帐篷本体机构还包括篷布,篷布设于顶棚与底架之间,篷布上设有篷门。

进一步,所述篷布和篷门由隔热阻燃帆布制成。

进一步,所述帐篷本体机构还包括照明灯管和风扇,所述照明灯管和风扇设于顶棚之下。

进一步,所述帐篷本体机构还包括固定件和设于底架底面的支撑杆,支撑杆至少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遥控车顶帐篷,通过驱动部的活塞杆带动下支撑部滑块左右滑动,再通过上支撑部和升降部的配合,实现车载帐篷自动的升降。

(2)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遥控车顶帐篷,通过驱动电机控制升降部的启动和停止,在圆筒内设置限位开关,上升或下降到位后驱动电机会自动停止,操作简便。

(3)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遥控车顶帐篷,通过将升降部的第一、第二升降杆交叉连接,以及设置上支撑部和下支撑中导轨的长度大于滑块的长度,保证滑块在导轨的内部滑动,使得车载帐篷的结构更加固定牢靠。

(4)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遥控车顶帐篷,设有加热结构和风扇,在冬季和夏季的加热和降温,适宜人们的使用。

(5)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遥控车顶帐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遥控升降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顶棚,2-底架,3-第一升降机构,4-第二升降机构,5-毯料,6-导管,7-电热丝,8-红外热辐射传感器,9-篷布,10-篷门,11-照明灯管,12-风扇,13-固定件,14-支撑杆,31-导轨,32-滑块,33-第一升降杆,34-滚动体,35-第二升降杆,36-活塞杆,37-圆筒,38-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创造。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一种电动遥控车载帐篷,包括帐篷本体机构、电动遥控升降机构、加热机构和危险报警机构,所述帐篷本体机构包括顶棚1和底板2,所述加热机构设于底架2之上,所述危险报警机构设于顶棚1之上,所述电动遥控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机构3和第二升降机构4,第一升降机构3和第二升降机构4设于顶棚1和底架2之间,其中,第一升降机构3设于顶棚1和底架2之间的前端,第二升降机构3设于顶棚1和底架2之间的后端,第一升降机构3和第二升降机构4的上端与顶棚1固定连接,其下端与底板2固定连接;所述帐篷本体机构还包括篷布9,篷布9设于顶棚1与底板2之间,篷布9上设有篷门10,所述篷布9和篷门10由隔热阻燃帆布制成;所述帐篷本体机构还包括照明灯管11和风扇12,所述照明灯管11和风扇12设于顶棚1之下,二者由车载电源供电;所述帐篷本体机构还包括固定件13和设于底架底面的支撑杆14,支撑杆14至少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遥控帐篷,所述第一电动遥控升降机构3和第二电动遥控升降机构4均包括上支撑部、下支撑部、设在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之间的升降部和驱动部,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均包括导轨31和滑块32,上支撑部的导轨与顶棚1固定连接,下支撑部的导轨与底架2固定连接,驱动部与下支撑部的滑块固定连接,导轨31和滑块32滑动连接,导轨31上下边缘设有滑槽,滑块32上下边缘设有滚动体34,通过滑槽和滚动体34的配合实现导轨31和滑块32的滑动连接,导轨31的长度为100~120cm,所述滑轨32的长度为50~70cm,保证滑块在导轨的内部滑动,不超出导轨的范围;

升降部包括第一升降杆33和第二升降杆35,第一升降杆33和第二升降杆35交叉连接,第一升降杆33和第二升降杆35的上端与上支撑部转动连接,其中第一升降杆33的上端与上支撑部滑块的左端转动连接,第二升降杆35的上端与上支撑部导轨的右端转动连接,第一升降杆33和第二升降杆35的下端与下支撑部转动连接,其中第一升降杆33的下端与下支撑部导轨的右端转动连接,第二升降杆35的下端与下支撑部滑轨的左端转动连接,第一升降杆33和第二升降杆35的长度为90~110cm;

驱动部包括活塞杆36、圆筒37和驱动电机38,活塞杆36的左端与下支撑部滑块的左端固定连接,圆筒37的长度的50~70cm,活塞杆36的长度为35~45cm,驱动电机38为直流电机,驱动电机38由车载电源供电,驱动电机38的功率为300~500w,驱动电机38通过丝杠推动活塞杆36在圆筒37内前进或后退,圆筒37内设有限位开关,限位开关为两个,分别为上升限位开关和下降限位开关,驱动电机38与控制系统连接,可通过遥控器或手机等来控制驱动电机38的启动和停止,通过驱动电机38通过丝杠推动活塞杆36在圆筒37内前进或后退,通过活塞杆36带动下支撑部滑块左右滑动,再通过上支撑部和升降部的配合,实现车载帐篷自动的升降。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遥控帐篷,所述加热机构包括毯料5、设于毯料内的导管6以及设于导管6内的电热丝7,所述导管6包括至少6根平行设置的塑料软管,各塑料软管首尾依次连接形成通路,电热丝7由车载电源供电,并在其回路上设有电热丝开关,电热丝开关与控制系统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遥控车载帐篷,所述危险报警机构包括红外热辐射传感器8,所述红外辐射传感器8由车载电源供电。

在使用时,首先打开固定件13,然后通过遥控器/手机控制驱动电机38开启,带动第一电动遥控升降机构3和第二电动遥控升降机构4的上升,在上升过程中,触发上升限位开关时驱动电机38自动停止;使用完成后,通过遥控器/手机控制驱动电机38开启,带动第一电动遥控升降机构3和第二电动遥控升降机构4的下降,在下降过程中,触发下降限位开关时驱动电机38自动停止。通过驱动部的活塞杆36带动下支撑部滑块左右滑动,再通过上支撑部和升降部的配合,实现车载帐篷自动的升降。

冬季温度较低时,在使用时通过遥控器/手机控制电热丝7接通,起到取暖的作用,保证人们的正常使用;夏季温度较高时,在使用时通过遥控器/手机控制风扇12启动,起到降温的作用,保证人们的正常使用。

夜晚人们在帐篷内睡觉时,通过遥控器/手机开启红外热辐射传感器,若红外热辐射传感器检测到有热源靠近,则通过遥控器/手机进行报警,以此防止野兽或其他人的靠近,本实用新型中篷布和篷门由隔热阻燃帆布制成,因此可以防止将帐篷内的人误判为野兽或其他人。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