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树篱自动制造系统和人造树篱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23537发布日期:2019-05-22 02:20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人造树篱自动制造系统和人造树篱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适用于园艺和园林绿化技术领域,特别是人造树篱自动制造系统,该系统包括用于形成树篱的编织物的至少一个编织机和用于所述编织物的纺织机。



背景技术:

人造树篱是用作隐藏和隐私元素的产品,同时用于装饰、围栏和格栅。

最常用的人造树篱是通过纺织构成其主要元素的编织物形成的。这种编织物是通过扭绞两根线和至少一片塑料带制成的,在塑料带的两侧上形成多个横向切口。塑料带基本上绑在线材之间,并且在线材被扭曲时形成所述编织物。

然后将这些编织物手动插入机器中,该机器然后将它们纺织到织物上,最终形成树篱。

目前,该方法存在若干缺点,使其更加昂贵并延长了生产时间。

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制造这些树篱所涉及的大部分任务必须手工完成,例如:将编织物从编织机转移到纺织机;每个编织物单独插入上述机器;将树篱切割成多个部分;弯曲每个部分的尖端并将它们卷成卷。

此外,编织物的纺织由相距一定距离的织物线形成。每根线需要两个线材圈和一个头,头将两根线材都旋转90°以缝制每个编织物。这种旋转总是在相同的方向上进行,因此这些线材圈中的线材不会缠结。还需要一个机构来使线材圈旋转90°或使线材圈与纺织的旋转轴线一致地旋转。这意味着必须使用消耗较快的较小线材圈,这随后意味着需要不断地更换线材圈。这会使纺织机的生产率下降并增加成本。

另外,利用这种人造树篱的特殊制造方法,需要人的存在来照顾任务,例如:将各个编织物引入纺织机中;每次线材圈变空时更换线材圈;弯曲树篱部分的切割端。这会减慢制造过程,从而变得更加昂贵。

另一个需要提及的方面是,当前的人造树篱没有达到他们所说的高度,因为端部的折叠是通过树篱的部分来完成的,这些部分的高度被认为是所寻求的最终高度。因此,结果任何折叠都意味着实际高度的损失。

目前,该领域内没有任何机器或方法可以预期制造人工树篱的所有必要步骤的完全自动化。



技术实现要素:

人造树篱自动制造系统,其包括用于将最终形成树篱的编织物的至少一个编织机和这里所示的纺织机,还包括:用于将制造的编织物从所述至少一个编织机转移到所述纺织机的转移装置,所述转移装置设置在所述编织机和所述纺织机之间;以及用于通过空气推进机构以连续的方式将每个编织物引入所述纺织机的装置。

所述纺织机包括套锤(batán)、用于进入所述套锤的所述编织物的缝纫装置,所述缝纫装置具有分布在所述编织物的不同高度处的缝纫线,其中所述缝纫装置对于每个缝纫线具有两个线材圈和用于这些线材的旋转头。对于每个其他编织物,旋转头在两个方向上交替旋转180°,在横向缝合到编织物上的树篱的不同高度处的切割装置,用于切割下的树篱部分的端部的折叠装置,和用于每个部分的辊子。

根据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编织物的转移装置包括具有容器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位于所述编织机下方,其中每个编织物由抽屉收集并传送到所述纺织机的进入点。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抽屉的优选设计是u形的。

根据优选的设计和方法,用于将所述编织物引入所述纺织机的装置包括用于所述空气推进机构的气流放大器,其中所述推进机构包括压缩机。

这些用于将所述编织物引入所述纺织机的装置比传统的编织物手动插入快得多,这意味着每分钟更多的编织物进入纺织机进行纺织。

根据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树篱的横截面切割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切割装置,所述切割装置布置在沿着所述套锤的宽度的位置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切割装置具有沿着所述套锤的宽度移动的装置。

根据另一方面,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装置包括同时折叠所述编织物的两端的两个折叠元件,所述编织物的两端对应于所得切割树篱的两个相邻部分。

这些折叠元件分别在其自己的轴线上具有旋转运动。而且,每个折叠元件固定到中间件上,中间件具有连接一个第一活塞的柱塞的端部的齿轮,所述第一活塞定位在两个折叠元件之间的中心处并且位于两个折叠元件上方,以及激活所述第一活塞的运动的第二活塞。

根据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纺织机包括用于树篱的、在沿形成所述树篱的编织物的方向上的纵向切割装置,其中所述纵向切割装置包括树篱蓄能器器和纵向计量器。

而且,在本说明书中,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通过上述制造系统公开了人工树篱制造方法。

该方法具有以下阶段:连续生产编织物的第一阶段,其中每个编织物的两个线材和至少一个塑料带从它们各自的线材圈供给到至少一个编织机线材圈。

第二阶段包括将编织物连续切割成一定长度,并将它们中的每一个分别连续地放入转移装置的抽屉中。

第三阶段用于通过转移装置将编织物连续地传送到纺织机,其中一个抽屉连续地定位成与所述套锤的进入线对齐的行。

第四阶段是从抽屉内部启动空气推进机构,以使所述编织物朝向所述套锤的进入线移动。

第五阶段包括在缝纫线的方向上使所述套锤和引入其中的编织物移动,并且将所述编织物缝纫在相应的缝纫线中以形成树篱。

第六阶段是在不同高度切割树篱。

第七阶段包括折叠所得树篱的每个部分的端部。

最后,第八阶段是树篱部分的纵向切割,第九阶段是树篱的每个部分的卷起。

利用人造树篱自动制造系统和使用该制造系统的制造方法,实现了现有技术的显著改进。

使用该系统和该制造方法,可以实际地使整个过程自动化,达成最大限度地减少所需的人力劳动,从而显著降低生产时间和成本。

这样,在该系统中呈现的用于织布机的进入装置显著地增加了编织机转移到纺织机中的速度。通过手动转移,引入1米长的编织物需要4秒钟,而使用本申请提出的转移装置,在相同的4秒内能够插入4.21米长的编织物,从而产生更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将更高的数量的编织物转移到纺织机中,这样可以获得更大的产量。

另外,已经引入了进一步的改进,例如实现允许使用更大直径的线材圈的纺织方法,使得线材圈不像当前的机器那样快地排空,因此,它们不需要像目前需要的那样经常更换。这再次降低了人工劳动成本并减少了机器停工时间,从而产量更多。

此外,通过这种系统,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树篱,其中高度是实际上所需的高度,因为完成了各部分的切割,使得各部分具有所需的高度加上两端的额外几厘米,以便两端尖端折叠。因此,客户不再在树篱高度方面被误导,因为这种新技术提供的高度与实际高度相符。

此外,该系统现在能够通过拉伸树篱来提供更精确的织物厚度调整,从而获得重量更大和更精确的生产的树篱。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特征,根据其实施的优选实施方式,提供一系列附图作为说明书的组成部分,附图出于说明而非限制的目的,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人造树篱自动制造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人造树篱自动制造系统的没有切割和折叠装置的纺织机的平面图。

图3示出了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人造树篱自动制造系统的纺织机的正视图。

图4示出了图3的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人造树篱自动制造系统的纺织机的截面a-a'的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人造树篱自动制造系统的纺织机的后视图。

图6.1和6.2分别示出了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人造树篱自动制造系统的树篱的横截面切割装置的正视图和剖视图。

图7.1和7.2分别示出了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人造树篱自动制造系统的折叠装置的正视图和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前面提供的附图,可以观察到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人造树篱自动制造系统(1),其包括用于形成树篱(16)的编织物(3)的至少一个编织机(2)和如图所示的纺织机(4),还包括转移装置(10)和顺序装置,所述转移装置(10)用于将从至少一个编织机(2)获得的编织物转移到纺织机(4),所述转移装置设置在所述编织机和所述纺织机之间,所述顺序装置用于通过使用空气推进系统将编织物(3)引入纺织机(4)。

如图2、3和4所示,纺织机(4)包括:套锤(5);用于编织物(3)的缝纫装置,所述缝纫装置使得分布在所述编织物(3)的不同高度处的缝纫线进入套锤(5);用于切割树篱(16)的端部的切割装置,所述端部在不同的高度上横向缝合到编织物(3)上;用于切割下的树篱部分的尖端的折叠装置(7);和用于每个部分的辊子。

缝纫装置对于每个缝纫线具有两个线材(17)圈(8)和用于这些所述线材(17)的旋转头(9),其中对于每个编织物(3),旋转头(9)在一个方向和相反方向上交替呈现180°的旋转运动。

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方式中,缝纫线以16cm的间隔放置。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方式中,两个编织机(2)用于向纺织机(4)供料。每个编织机(2)同时生产四个编织物(3)。一旦制造和切割编织物,就必须将它们转移到纺织机(4)上。

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方式中,用于这些编织物(3)的转移装置包括带有u形抽屉的传送带,传送带设置在编织机(2)下方,其中每个编织物(3)由抽屉拾取并转移到纺织机(4)的进入点。

一旦编织物(3)定位在纺织机(4)的进入点处,接下来编织物(3)将被转移到制造织物的机器的套锤(5)中。

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方式中,用于引入编织物(3)的装置包括空气推进机构,其中所述空气推进机构包括压缩机。

该空气推进机构(图中未示出)仅使用空气以大约10m/s的速度将编织物(3)引入到套锤(5)中,这意味着编织物(3)不会变形或变劣。

如图6.1和6.2所示,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方式中,树篱(16)的横截面切割装置包括两个切割装置(6),根据所需的树篱高度,这两个切割装置(6)分别布置在套锤(5)的宽度的两个位置处。由于树篱(16)的部分的确切特征,高度可能变化,这些切割装置(6)沿着套锤(5)的宽度具有位移装置,该位移装置可以定位在所需树篱高度的相应点处。

一旦树篱(16)部分被切割成不同的高度,端部需要被折叠,使得使用者在操纵它们时不会受伤。

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5、7.1和7.2所示,折叠装置(7)包括用于编织物(3)的两个端部(3.1)的折叠元件(11)。这些编织物的端部(3.1)对应于由树篱(16)的切割产生的两个相邻的树篱部分。

折叠元件(11)围绕其相应的固定轴线(12)进行旋转运动,同时,每个折叠元件(11)固定到中间板(13)上,中间板(13)具有连接第一活塞(14)的柱塞的端部的齿轮。

该第一活塞(14)位于两个折叠元件(11)之间的中央并位于两个折叠元件(11)上方。折叠机(7)还包括第二活塞(15),以启动第一活塞(14)的运动。

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纺织机(4)包括在形成树篱的编织物的方向上的树篱的纵向切割装置(图中未示出)。该纵向切割装置包括树篱蓄能器和纵向计量器。

在本说明书中,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还通过使用上述制造系统公开了人工树篱自动制造方法(16)。

制造方法在下面定义的步骤中描述。

该方法从第一阶段开始,该第一阶段是在两个编织机(2)中连续生产编织物(3),该编织机(2)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方式中为系统(1)的纺织机(4)供料。每个编织物(3)需要一系列线材圈,两个线材圈带有线材,至少一个线材圈带有塑料带,因此每个编织机(2)同时产生四个编织物(3),每个编织机(2)需要供给两个线材圈。

第二步包括将编织物(3)切割成确定的长度并将它们分别连续地转移到转移装置的抽屉中。

第三阶段包括通过转移装置(10)连续向纺织机(4)转移编织物,意味着每个编织物在u形抽屉内部,每个抽屉连续定位以转移与套锤(5)的进入线对齐的每个编织物(3)。

第四步是启动抽屉内部的空气推进机构,以移动直接与套锤(5)的进入线对齐、在所述套锤内位于进入点上方的编织物(3)。

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方式中,纺织机(4)包括具有多个钕磁体的压板,其位于来自线材圈(8)的线材(17)的进入点之前,使得线材(17)位于这些磁体上方。

磁体对线的吸引力产生对线材的摩擦力,导致它们变得张紧。通过施加制动在线材圈中产生这种张力,并且取决于是否需要更多或更少的摩擦力,提供更多或更少的磁体以增加或减小该摩擦力。

而且,在线材(17)在编织物(3)中打结的点处,纺织机(4)在编织物(3)的方向上具有第二磁体条。当套锤(5)移动时,该第二磁体条固定已插入的编织物(3)并使它们与所述磁体条对齐。

在第二磁铁条和树篱之间,纺织机(4)具有条带,当缝纫编织物时,该条带移动整个树篱(16)。通过这种方式,树篱通过施加小的张力而行进,该张力赋予织物上各处刚性。

一旦编织物(3)被引入到套锤(5)的进入点,第五阶段开始,使套锤(5)和编织物(3)在线材(17)的方向上移动,以及将其缝合在各自的缝纫线中以形成树篱。对线材(17)施加张力以使编织物的纺织织物张紧和变硬,从而防止编织物(3)从编织树篱上松脱。

第六步包括横向于编织物(3)切割树篱,以获得不同长度的树篱(16)部分。

由于这些部分的端部可能是尖锐的,因此第七阶段在于折叠所得树篱的每个部分的端部。

第八阶段是树篱部分(16)的纵向切割,由此获得一定长度的树篱,最后,第九阶段是将树篱的每个部分的卷起。

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的示例,因此,这里使用的具体细节,术语和短语不应被解释为限制,而是仅被理解为提供全面描述的代表性基础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用本发明的充分信息。

利用这里提出的人工树篱自动制造系统和制造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在所获得产品的质量和增加生产,减少时间尺度及其成本方面实现了显著改进。

因此,该系统提供了这种人工树篱的编织和纺织过程的自动化,显著减少了生产中使用的手工劳动,假设成本更低,生产时间减少并且工作事故减少,通过这种方式,与这种类型机器接触的人数要少得多,并且现在已经消除了危险的任务。

减少生产时间的一个过程是将编织物转移到纺织机中,这要归功于将编织物转移到纺织机上的创新方法。这种使用空气推进机构的方法允许相对于手动转移的编织物转移而言更大长度的编织物。所述方法设法在4秒内传输4个,12米的编织物,与此相比,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手动转移最多1米长的编织物。

使用空气推进和进入装置的另一个好处是,当不使用辊子时,编织物保持其形状,因此不会被压碎或变形。

减少生产时间的另一个方面是,使用新的缝纫装置,可以使用更大的线材圈,这所需在机器上更换的线材圈更少,因此减少了所需的手工劳动和用于更换的机器停机时间。

产品质量很好,表现出预期的长度,并且非常精致地完成。由于两个辊子之间的牵引系统,树篱厚度也获得了更高的精度。

因此,它是一种简单、实用和有效的系统,改进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方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