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造于古建筑廊桥上的牌坊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09679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造于古建筑廊桥上的牌坊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造于廊桥上的牌坊,尤其是涉及一种建造于古建筑廊桥上的牌坊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其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在中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古建筑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保护及修建古建筑的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廊桥是古建筑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遍布于大江南北。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看风景等用途,是重要的古建筑文化遗产。牌坊又名牌楼,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廊桥牌坊作为廊桥的门面,用以标明廊桥;由于牌坊长时间暴露于外界环境下,其表面易沾染扬尘,从而影响廊桥外形的美观度;目前主要采用人为清洗方法,但该方法费时费力,清洗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造于古建筑廊桥上的牌坊及其施工方法,针对现有排放不易清洗的缺陷,在牌坊中增加自循环式的清洗系统,将收集到的雨水通过管件输送至牌坊主体部分,再以喷淋方式清洗牌坊,该清洗过程无需人为清洗,省时省力,合理利用雨水资源;且具有自循环的优点,无需频繁供水,节约水资源。施工过程中由下而上进行,使整个牌坊更具整体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造于古建筑廊桥上的牌坊,包括牌坊、牌坊基面及蓄水池,牌坊建造于牌坊基面上,牌坊基面的下方安装有蓄水池,牌坊包括有立柱、牌坊主体及横梁,立柱、牌坊主体及横梁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牌坊基面由木板组成,木板之间形成有孔隙,孔隙与蓄水池相互配合,左侧的立柱与右侧的立柱均安装有引水管,引水管的下端连接有潜水泵,潜水泵连接于蓄水池内,引水管的上端连接有增压泵,增压泵安装于横梁的左侧与右侧,增压泵上连接有汇流排,汇流排的两端均连接增压泵,汇流排上连接有喷淋头,喷淋头均匀设置。

进一步,蓄水池的上端连接有滤水槽,滤水槽内铺设有滤水膜,滤水膜与滤水槽相互匹配;蓄水池的内壁上安装有溢流器,溢流器上连接有溢流管,溢流管连接至市政排水系统。滤水槽内设有滤水孔,配合滤水膜使用,具有优异的过滤效果,能够过滤水中大部分颗粒杂质,进而提升清洗效果。

进一步,左侧的立柱下端与右侧的立柱下端均连接有大柱墩,大柱墩内形成有通孔,通孔内连接引水管。大柱墩体积大,十分稳定,提升牌坊整体强度;大柱墩重量重,承重大。

进一步,左侧的立柱与右侧的立柱上安装有木套管,木套管内安装引水管,木套管与左侧的立柱、右侧的立柱相互匹配;横梁的左侧穿出左侧的立柱,横梁的右侧穿出右侧的立柱,横梁的左侧与横梁的右侧均安装有木架,木架连接木套管,木架内安装有增压泵,横梁上安装有横架,横架的两端连接木架,横架内连接有汇流排。

进一步,喷淋头包括上喷淋头及下喷淋头,上喷淋头设于汇流排的上端,上喷淋头朝上设置;下喷淋头设于汇流排的下端,下喷淋头朝下设置。喷淋头分为上喷淋头与下喷淋头,喷淋的范围大,显著提升清洗效果。

如权利要求1一种建造于古建筑廊桥上的牌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开挖基坑:根据设计要求,在设计位置开挖基坑,控制基坑深度为3.2-4.8m,预留蓄水坑;开挖完成后,在基坑中建立支护;

(2)蓄水池浇筑:在浇筑前预先安装两根引水管及溢流器,并在每根引水管的下端口安装潜水泵,在溢流器上连接溢流管;然后在蓄水坑中浇筑蓄水池,混凝土养护完成后清洗蓄水池,在蓄水池的上端盖上滤水槽;在滤水槽内铺设一层滤水膜,并临时密封蓄水槽;

(3)基坑填埋:填埋基坑至滤水槽的位置,使得滤水槽暴露,滤水槽以下位置填埋,填埋完成后作夯实处理;

(4)牌坊基面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在蓄水池的上端搭建牌坊基面,计算此时牌坊基面的承重数据;若承重数据大于5t则拆除基面模板,养护5天;在基面施工过程中预留连接引水管的孔;

(5)牌坊施工:a,在设计位置浇筑柱墩,左侧与右侧柱墩浇筑成大柱墩,大柱墩浇筑过程中预留立柱插口及引水管通孔;浇筑完成后,将引水管向上贯穿大柱墩,固定所有柱墩;b、借助吊车将对应的立柱依次吊装至柱墩的立柱插口内,调整立柱厚采用混凝土粘结;c:横梁拼装;d、牌坊主体安装拼装;

(6)拼装清洗系统:a、分别预装引水管、增压泵及汇流排,并调整汇流排中的喷淋头朝向;b、搭建木套管、木架及横架,三者分别安装引水管、增压泵及汇流排。

优选后,步骤(2)中蓄水池浇筑的具体过程:a、浇筑蓄水池底板混凝土;b、蓄水池周边边墙依次进行钢模板拼装,钢筋绑扎及脚手架搭设,完成后浇筑蓄水池边墙。

优选后,步骤(2)中在蓄水池的上端盖上滤水槽后,蓄水池与滤水槽用混凝土连接,养护1.5天。

优选后,步骤(4)中搭建牌坊基面的具体过程为:首先建立基面模板,并采用钢筋绑扎;然后在指定位置依次焊上钢板,每块钢板上依次安装木板,模板用锚固钉固定。

优选后,步骤(6)中拼装清洗系统的具体过程为:a、预装引水管、增压泵及汇流排,引水管预装在左侧立柱与右侧立柱上,用钢丝临时固定;增压泵预装于横架的左端与右端,采用钢丝临时固定;汇流排预装于横梁上,预装后调整汇流排中的喷淋头朝向,采用钢丝临时固定;b、在引水管的预装位置搭建木套管,木套管采用锚固钉固定,固定后拆除引水管上的钢丝;组装木架,组装预留增压泵的安装位置;然后拆下木架的侧盖,将木架安装至增压泵的预装位置,木架连接木套管,拆卸增压泵上的钢丝,增压泵装入木架中,并将木架用锚固钉固定,最后盖上侧盖,侧盖用钉子固定;在汇流排的预装位置搭建横架,横架采用锚固钉固定,固定后拆除横架上的钢丝。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为一种建造于古建筑廊桥上的牌坊及其施工方法,针对现有排放不易清洗的缺陷,在牌坊中增加自循环式的清洗系统,将收集到的雨水通过管件输送至牌坊主体部分,再以喷淋方式清洗牌坊,该清洗过程无需人为清洗,省时省力,合理利用雨水资源;且具有自循环的优点,无需频繁供水,节约水资源。施工过程中由下而上进行,使整个牌坊更具整体性。其具体有益效果表现为以下几点:

1、蓄水池用于储蓄清洗用水,在其上部设置滤水槽,从上向下渗入的水通过滤水槽过滤其中的颗粒杂质,实现物理净化,净化水质,间接提升清洗效果。

2、牌坊基面由木板连接而成,木板在连接过程中形成有孔隙,木板的下方即为蓄水池上端滤水槽,雨水及清洗后的水落入木板上,通过木板上的孔隙向下渗入到滤水槽上,从而形成一个可循环的清洗系统,一方面无需频繁供水,节约水资源;另一方面能够合理利用雨水资源,辅助下水道泄水,一举多得。

3、增压泵增加上升水的动力,进而增加水的冲击力,进一步提升清洗效果。

4、汇流排上安装有多个喷淋头,每个喷淋头等间距设置,能够向上或者向下冲淋牌坊主体部分,冲淋范围大,清洗彻底,且该结构简单,设计巧妙。

5、木套管、木架及横架均有木材制成,与牌坊结构上相互吻合,不会影响牌坊美观;且木套管、木架及横架均由锚固钉固定,连接牢固。

6、牌坊施工过程中由下而上进行,在确保底部施工强度条件下有序进行上部施工,安全可靠。

7、施工过程中多次作预留处理,防止拆卸重装,加快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一种建造于古建筑廊桥上的牌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牌坊基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ⅰ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木架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横架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建造于古建筑廊桥上的牌坊,包括牌坊1、牌坊基面2及蓄水池3,牌坊1建造于牌坊基面2上,牌坊基面2的下方安装有蓄水池3;蓄水池3长385cm、宽256cm、高315cm,能够储蓄25000l左右的水;蓄水池3内接入有引水管7,引水管7的下端位置连接潜水泵10,当潜水泵10启动后,蓄水池3内的水输入引水管7中;再由引水管7向上输送;蓄水池3的左侧壁上安装有溢流器8,溢流器8上连接有溢流管9,溢流管9连接至市政排水系统,当蓄水池3内的雨水过多时,溢流器8启动,将雨水通过溢流管9排放至市政排水系统,避免蓄水池3内雨水过多而导致蓄水池3损坏。蓄水池3的上端连接有滤水槽24,滤水槽24的尺寸与蓄水池3的上表面尺寸相互匹配,能够完美契合;滤水槽24内铺设有滤水膜(图中未标出),滤水膜与滤水槽24相互匹配,恰好能够完全铺设滤水槽24,滤水槽24内设有滤水孔,配合滤水膜使用,具有优异的过滤效果,能够过滤水中大部分颗粒杂质,进而提升清洗效果。蓄水池3用于储蓄清洗用水,在其上部设置滤水槽24,从上向下渗入的水通过滤水槽24过滤其中的颗粒杂质,实现物理净化,净化水质,间接提升清洗效果。

牌坊基面2建造于蓄水池3的正上方,牌坊基面2若干木板16相互拼装而成,木板16之间形成有1-4mm宽的孔隙18(如图3所示),每块木板16下方均加装有钢板17,借助钢板17提升每块木板16的牢固度。孔隙18与蓄水池3相互配合,木板16的下方即为蓄水池3上端滤水槽24,雨水及清洗后的水落入木板16上,通过木板16上的孔隙18向下渗入到滤水槽24上,从而形成一个可循环的清洗系统,一方面无需频繁供水,节约水资源;另一方面能够合理利用雨水资源,辅助下水道泄水,一举多得。

牌坊1包括有立柱6、牌坊主体13及横梁14,立柱6、牌坊主体13及横梁14相互连接;立柱6设有4个,每个立柱6下方均连接有柱墩5,左侧的柱墩5与右侧的柱墩5为大柱墩4,大柱墩4体积大,十分稳定,提升牌坊1整体强度;大柱墩4重量重,承重大。大柱墩4内形成有通孔(图中未标出),向上的引水管7连入通孔,再由通孔穿出;左侧的立柱6与右侧的立柱6上安装有木套管11,木套管11内安装引水管7,引水管7通过木套管11安装至立柱6上,木套管11与左侧的立柱6、右侧的立柱6相互匹配,即木套管11选取的木材、外观与立柱6相互吻合,不会影响立柱6的外形美观度;横梁14架在四个立柱6中,横梁14的左侧穿出左侧的立柱6,横梁14的右侧穿出右侧的立柱6;横梁14的左侧与横梁14的右侧均安装有木架12,木架12与横梁14相互匹配,即木架12选取的木材、外观与横梁14相互吻合,不会影响横梁14的外形美观度;木架12连接木套管11,木架12内安装有增压泵20,增压泵20增加上升水的动力,进而增加水的冲击力,进一步提升清洗效果。增压泵20连接引水管7,引水管7中的水通过增压泵20后产生较大的冲击力;横梁14上安装有横架15,横架15的两端连接木架12,横架15内连接有汇流排22,汇流排22连接增压泵20,通过增压泵20的水被输送至汇流排22内;汇流排22上连接有喷淋头,喷淋头等间距的设置,每组喷淋头包括一个上喷淋头23及一个下喷淋头25,上喷淋头23设于汇流排22的上端,上喷淋头23朝上设置;下喷淋头25设于汇流排22的下端,下喷淋头25朝下设置。喷淋头分为上喷淋头23与下喷淋头25,喷淋的范围大,显著提升清洗效果。

本发明清洗过程为:在下雨天,雨水落在牌坊基面2上,通过牌坊基面2上的孔隙18向下渗入滤水槽24中,经过滤后,雨水进入蓄水池3中;需要清洗牌坊1时,启动潜水泵10,水通过引水管7向上输送,再在增压泵20作用下产生较大的冲击力,通过喷淋头喷出,从而冲刷牌坊主体13;上喷淋头23冲刷上部,下喷淋头25冲刷下部;该清洗方式无需人为清洗,省时省力,合理利用雨水资源;且具有自循环的优点,无需频繁供水,节约水资源。

上述的一种建造于古建筑廊桥上的牌坊1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开挖基坑:

a、首先利用规范方法对基坑在桩锚支护条件下开挖进行计算和基坑稳定性评价;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基坑在桩锚支护条件下的开挖进行稳定性分析,深入研究护坡桩嵌固深度较短情况下桩锚支护结构的变形、受力状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基坑加固支护建议,并通过方案比选确定基坑加固支护方案;对实施加固支护方案后的基坑开挖进行数值模拟,预测基坑及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基坑延深开挖加固支护方案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b、确定开挖顺序和深度,然后分段分层有序下挖,控制基坑深度为3.2-4.8m,预留蓄水坑,挖成后进行修边与清底;然后根据施工要求搭建基坑支护,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做封闭式防护。

(2)蓄水池3浇筑:

在浇筑前预先安装两根引水管7及溢流器8,并在每根引水管7的下端口安装潜水泵10,在溢流器8上连接溢流管9,溢流管9、引水管7、溢流器8及潜水泵10均作临时固定处理;

然后在蓄水坑中浇筑蓄水池3:a、浇筑蓄水池3底板混凝土;b、蓄水池3周边边墙依次进行钢模板拼装,钢筋绑扎及脚手架搭设,完成后浇筑蓄水池3边墙。浇筑完成后养护混凝土36h,混凝土养护完成后清洗蓄水池3,

在蓄水池3的上端盖上滤水槽24,滤水槽24用混凝土固定联结;养护36h后在滤水槽24内铺设一层滤水膜,并临时密封蓄水槽;

(3)基坑填埋:

填埋基坑至滤水槽24的位置,使得滤水槽24暴露,滤水槽24以下位置填埋;然后进行修边和整平,完成后作夯实处理;

(4)牌坊基面2施工:

根据设计要求,在蓄水池3的上端搭建牌坊基面2:首先建立基面模板,并采用钢筋绑扎;然后在指定位置依次焊上钢板17,每块钢板17上依次安装木板16,模板用锚固钉固定。

计算此时牌坊基面2的承重数据;若承重数据大于5t则拆除基面模板,养护5天;

在基面施工过程中预留连接引水管7的孔,基面施工完成后向上连接引水管7,并作临时固定;

(5)牌坊1施工:

a,在设计位置浇筑柱墩5,左侧与右侧柱墩5浇筑成大柱墩4,大柱墩4浇筑过程中预留立柱6插口及引水管7通孔;浇筑完成后,将引水管7向上贯穿大柱墩4,固定所有柱墩5;

b、借助吊车将对应的立柱6依次吊装至柱墩5的立柱6插口内,调整立柱6厚采用混凝土粘结;

c:横梁14拼装;

d、牌坊主体13安装拼装;

(6)拼装清洗系统:

a、预装引水管7、增压泵20及汇流排22,引水管7预装在左侧立柱6与右侧立柱6上,用钢丝临时固定;增压泵20预装于横架15的左端与右端,采用钢丝临时固定;汇流排22预装于横梁14上,预装后调整汇流排22中的喷淋头朝向,采用钢丝临时固定;

b、在引水管7的预装位置搭建木套管11,木套管11采用锚固钉固定,固定后拆除引水管7上的钢丝;组装木架12,组装预留增压泵20的安装位置;然后拆下木架12的侧盖19,将木架12安装至增压泵20的预装位置,木架12连接木套管11,拆卸增压泵20上的钢丝,增压泵20装入木架12中,并将木架12用锚固钉固定,最后盖上侧盖19,侧盖19用钉子固定;在汇流排22的预装位置搭建横架15,横架15采用锚固钉固定,固定后拆除横架15上的钢丝。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发明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