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轿车移车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328306阅读:1730来源:国知局
住宅小区轿车移车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轿车移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轿车移车方法,特别是一种住宅小区轿车移车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内几乎所有住宅小区内轿车乱停乱放的现象随处可见,尤其是在物业管理比较混乱的小区,经常会出现有轿车停在住户车库门前的现象,导致该住户的轿车无法驶入、驶出车库,在没有方法快速联系到该车主的情况下,就急需一种实用、成本低廉的轿车移车方法,用以快速移走挡路轿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住宅小区轿车移车方法,应用通用随车千斤顶、底板、减摩垫,以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移走挡在城市住宅小区车库门前的轿车,以解决车库主人顺利出入车库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住宅小区轿车移车方法,其步骤如下:

步骤一:把随车千斤顶放置在靠近左前车轮的轿车纵梁顶升位置,操作随车千斤顶顶升左前车轮。

步骤二:将底板放置在左前车轮的正下方,所述底板的后端面稍超出左前车轮与地面接触的边界。

步骤三:将减摩垫放置在底板的上表面,所述减摩垫的面积大于左前车轮与底板接触的总面积。

步骤四:操作随车千斤顶,放下左前车轮,左前车轮压在减摩垫上。

步骤五:按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所述方法将底板和减摩垫放置其它3个车轮的下方,所述底板长度方向与轿车移动方向同向,相互平行。

步骤六:用人力向前推动轿车离开挡道位置。

步骤七:依次使用随车千斤顶顶升4个车轮,取出底板和减摩垫。

在上述的住宅小区轿车移车方法中,所述底板为硬质材料构成,上表面设有至少一条纵向凸起,上表面与两侧面相交处设有圆角,所述底板的长度小于轿车前后车轮的轴距,宽度小于轿车轮胎宽度的二分之一、厚度略高于轿车轮胎接触底板后的变形高度。

在上述的住宅小区轿车移车方法中,所述减摩垫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薄板,易变形,摩擦系数很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应用随车千斤顶、底板和减摩垫三种简易部件,成本低廉,起升高度低,底板上表面设有至少一条纵向凸起,底板宽度小于轿车轮胎宽度的二分之一,可以使轿车轮胎通过减摩垫压到底板上时在轿车轮胎下表面形成凹槽,从而自然形成导向槽,在人力推动轿车时,沿导向槽直线前进,从而安全、快速地移走挡道轿车,解决车库主人顺利出入车库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住宅小区移车方法实施步骤图;

图2是住宅小区移车方法实施主视图;

图3是住宅小区移车方法实施侧视图

图4是图2中i部放大视图;

图5是图3中ii部放大视图。

图中,1、左前车轮;2、随车千斤顶;3、轿车纵梁;4、减摩垫;5、底板;6、轿车轮胎;7、地面;501、纵向凸起;502、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住宅小区轿车移车方法,其步骤如下:

步骤一:把随车千斤顶2放置在靠近左前车轮1的轿车纵梁3顶升位置,操作随车千斤顶2顶升左前车轮。

步骤二:将底板5放置在左前车轮1的正下方,所述底板5的后端面稍超出左前车轮1与地面7接触的边界。

步骤三:将减摩垫4放置在底板5的上表面,所述减摩垫4的面积大于左前车轮与底板接触的总面积。

步骤四:操作随车千斤顶2,放下左前车轮1,左前车轮1压在减摩垫4上。

步骤五:按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所述方法将底板5和减摩垫4放置其它3个车轮的下方,所述底板5长度方向与轿车移动方向同向,相互平行。

步骤六:用人力向前推动轿车离开挡道位置。

步骤七:依次使用随车千斤顶2顶升4个车轮,取出底板5和减摩垫4。

所述底板5为硬质材料构成,上表面设有至少一条纵向凸起501,上表面与两侧面相交处设有圆角502,所述底板4的长度小于轿车前后车轮的轴距,宽度小于轿车轮胎6宽度的二分之一、厚度略高于轿车轮胎6接触底板5后的变形高度。

所述减摩垫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薄板,易变形,摩擦系数很小。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左前车轮1、随车千斤顶2、轿车纵梁3、减摩垫4、底板5、轿车轮胎6、地面7、纵向凸起501、圆角50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住宅小区轿车移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把随车千斤顶放置在靠近左前车轮的轿车纵梁顶升位置,操作随车千斤顶顶升左前车轮;将底板放置在左前车轮的正下方,所述底板的后端面稍超出左前车轮与地面接触的边界;将减摩垫放置在底板的上表面,所述减摩垫的面积大于左前车轮与底板接触的总面积;操作随车千斤顶,放下左前车轮,左前车轮压在减摩垫上;按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所述方法将底板和减摩垫放置其它3个车轮的下方;用人力向前推动轿车离开挡道位置;依次使用随车千斤顶顶升4个车轮,取出底板和减摩垫;应用随车千斤顶、底板和减摩垫,成本低廉,可以安全、快速地移走挡道轿车。

技术研发人员:穆洪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娜娜
技术研发日:2017.04.06
技术公布日:2017.1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