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搬运及连接的轻量化建筑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4239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有关建筑模板的技术研发品。确切地说,这种建筑模板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能减轻建筑模板的整体重量,容易搬运及各种结合装置的连接,是一种方便搬运和连接的轻量化建筑模板。



背景技术:

在建造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时,在混凝土内部放置钢筋等加固材料后,用建筑模板将其缠裹之后再往建筑模板里浇注混凝土,即可完成混凝土结构。

此时所使用的建筑模板是临时构建的构筑物,是用胶合板、硬质纤维板、合成树脂、铝合金板、钢板等构建而成的。建筑模板的用途主要在于将混凝土构筑物固定为规定的形态和尺寸。

特别是,建筑模板与混凝土接触的一面是由胶合板及其他合成树脂等材料制成的,不和混凝土接触的一面添加了铁制金属材质的框架,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来抵抗混凝土的压力。

但是,在建造构筑物,要注入混凝土时,由于受到混凝土的压力,这种建筑模板相互之间的连接部位就可能会错位,使得构筑物无法得以建造。所以为了防止这种错位现象的发生,就需利用能够支撑建筑模板外部的各种装置。

可是,一直以来在建筑模板上没有另外设置把手,建筑模板搬运工在搬运建筑模板的过程中,建筑模板有可能会掉落,使得搬运工受伤或建筑模板破损。

并且,因为没能提供多种连接装可实现连接的技术,只能和像钳型夹这类受限制的连接装置相结合。

另外,为了提供一定的支撑压力,建筑模板框架过于笨重,使得建筑模板的搬运和施工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本项研发,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搬运及连接的轻量化建筑模板,这种方便搬运及连接的轻量化建筑模板既拥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又能减轻建筑模板的整体重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量化建筑模板,这种轻量化建筑模板能使搬运方便,也能使各种结合装置很容易地连接。

本建筑模板研发品还有一目的在于,当结合多个建筑模板时能防止建筑模板位置的散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搬运及连接的轻量化建筑模板,包括预先指定宽度和高度的四角形模板构件,位于所述模板部件边沿位置用于加强支撑强度的框架构件和横穿于所述模板构件上的横向加固构件;所述横向加固构件是将金属板材弯曲而成,其正面有一个开口部件。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横向加固构件的内部设有横贯于所述横向加固构件上下方向的加固结合构件。

并且,所述加固结合构件内有方便建筑模板固定用锁扣插入而设置的锁扣拆卸开口。

另外,所述横向加固构件正面的开口部件上设有把手部件。

可取的是,所述把手部件由形成所述横向加固构件的金属材料弯曲而成。

并且,在所述框架构件中,设置于所述模板构件的上半部和下半部的框架构件处设有容易分离建筑模板的脱模构件插入口。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框架构件处设有能使所述建筑模板固定锁扣通过的凹陷口。

并且,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模板构件高度方向的纵向加固构件。

根据本发明,能减轻建筑模板的重量,确保其拥有足够支撑强度。

并且,还能方便建筑模板施工者搬运以及能十分容易地连接上各种结合装置。

另外,当接连结合多个建筑模板时能防止建筑模板位置的散乱。

附图说明

下述附件的图样是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品以及帮助理解本发明品的技术思路,但对本发明品的理解不能只局限于下图所示的事项。

图1是方便搬运及连接的轻量化建筑模板的立体图。

图2a至图2d是上述建筑模板各种示例的正面图。

图3a和图3b是包含于上述建筑模板的横向加固构件的正面图。

图4是上述建筑模板的侧截面图。

图5a和图5b是设置于上述横向加固构件上加固结合构件的正面图和侧面图。

图6是上述建筑模板的横截面图。

图7是多个上述建筑模板结合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8是上述建筑模板结合状态时的部分立体图。

附图标记

10:模板构件;20:框架构件;21:加强构件;22:脱模构件插入口;24:凹陷口;30:横向加固构件;32:开口部件;33:把手部件;34:加固结合构件;35:锁扣拆卸开口;40:纵向加固构件;50:直线形钢管;62:锁扣;80: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件的图样对本发明品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在此之前,首先说明一点,在本明细书和权利要求书里使用的术语不能只局限于其字典意义来理解。发明人为了采用最佳方法来说明其发明,本着定义概念的最适宜原则来使用术语,因此在理解本明细书和权利要求书里的术语时,应按照符合本发明技术思想的意义和概念来理解。

因此,本明书上的示例及图样所示的组成部件只是本发明可取的合适示例,并不能体现本发明的所有技术思想。本发明还在申请专利阶段,因此有多种多样的等同物和变形例能替代本发明的示例。

图1是方便搬运及连接的轻量化建筑模板的立体图,图2a至图2d是上述建筑模板各种示例的正面图,图3a和图3b是包含于上述建筑模板的横向加固构件的正面图,图4是上述建筑模板的侧截面图,图5a和图5b是设置于上述横向加固构件上加固结合构件的正面图和侧面图,图6是上述建筑模板的横截面图,图7是多个上述建筑模板结合状态时的立体图,图8是上述建筑模板结合状态时的部分立体图。

参照图1~6,在本发明中的方便搬运及连接的轻量化建筑模板包括预先指定宽度和高度的四角形模板构件10,位于上述模板部件10边沿位置用于加强支撑强度的框架构件20和横穿于上述模板构件10上的横向加固构件30;上述横向加固构件30是将金属板材弯曲而成,其正面有一个开口部件32。

上述模板构件10由合成树脂覆面的建筑模板的四角形板材构成。

上述模板构件10的边沿位置设有加强支撑强度的框架构件20。

即,上述框架构件20设置于四角形的上述模板构件10的各个边沿处,且大体上呈四角形。

上述框架构件20可以由金属材料或合成树脂材料的条梁构成,为了提高上述框架构件20的承载力,在其内部设置有方木的承载力加强构件21。

还设有横穿于上述模板构件10上的横向加固构件30。

上述横向加固构件30能提高建筑模板的支撑强度。

此处,上述横向加固构件30是切断并弯曲类似不锈钢等金属板材形成的,正面形成一个开口部件32。

即,上述横向加固构件30大体是将金属板材切割成四角形的状态下,通过往外拔的工序形成上述开口部件32,在这样的状态下,上述横向加固构件得以弯曲形成如图4所示的约梯形的侧截面。

此处,在上述开口部件32处,通过往外拔的工序将部分切开的金属板材保留并使之弯曲,再加大上述开口部件32边缘部分的厚度,用之作为把手部件33。

并且,在上述横向加固构件30内部设置有如图5所示的加固结合构件34。

上述加固结合构件34也是切断金属板材弯曲形成,并且形成一对梯形侧面,在上述侧面中形成有锁扣拆卸开口35。

此处,上述梯形侧面的大小与上述横向加固构件30的梯形侧截面大小一致,因此上述加固结合构件34从建筑模板的高度方向横穿于上述横向加固构件30的内部。

位于上述加固结合构件34内部的上述锁扣拆卸开口35是为了插入如图8所示的结合用锁扣62而设置的开口。

如上所述,横向加固构件30和加固结合构件34都是弯曲金属板材形成,在上述横向加固构件30中形成一个大的开口部件32,从而在大大提高建筑模板的支撑强度的同时,也能减少建筑模板的整体重量。

并且,如上所述,将横向加固构件30中的开口部件32的边缘部分弯曲形成较厚的把手部件33,这样就能控制住上述开口部件32的边缘部分,从而更方便搬运。

另外,由于从建筑模板的高度方向横穿于上述横向加固构件30内部的上述加固结合构件34的作用,能够防止上述横向加固构件30的变形。锁扣插入上述加固结合构件34内的锁扣拆卸开口35中,将直线形钢管50与上述建筑模板相结合,如图7所示,使得多个建筑模板相连接,从而能提高整体建筑模板的直线度。

并且,在上述框架构件20中,设置于上述模板构件10的上半部和下半部的框架构件20处设有容易分离建筑模板的脱模构件插入口22。

因此,在混凝土被注入并凝固后,将脱模构件的端口插入上述脱模构件插入口22中并施加力量,从而能容易地将建筑模板从凝固的混凝土处分离回收。

并且,在上述框架构件20处使多个建筑模板相连接,并用锁扣80将相邻的建筑模板固定住,则需设有使锁扣通过的凹陷口24。

在上述凹陷口24的作用下,建筑模板之间设有锁扣80,在这种情况下,相邻建筑模板的框架构件20之间不会产生间隔,呈紧密贴合状态。

因此,可以用锁扣将建筑模板们相连接,与之相比,用简单廉价的扇形夹钳也能将建筑模板们相连接,这种方法也能使建筑模板们相互紧密贴合。

另外,横穿上述框架构件20和横向加固构件30之间,往上述建筑模板的高度方向设置有纵向加固构件40。

上述纵向加固构件40是由长大于宽的长直线形板材弯曲形成如图6所示的截面,并且上述纵向加固构件被固定设置于模板构件10中。

至此,本发明虽然采用有限的示例和图样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却不仅仅局限于这些。在本发明的技术领域内,根据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的建议,并且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下述权利要求书的同等范围内,可允许多次修正及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