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轮辐式张拉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轮辐式张拉结构拓展体系库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轮辐式张拉结构是在张拉结构的基础上根据自行车车轮辐条结构概念提出来的,这种结构体系具有张拉结构的受力特点,同时克服了一般张拉结构体系复杂、传力不直接和容易形成机构的缺点。这种结构轻巧美观,能够与建筑造型和建筑美学很好的融合。但是目前结构形式比较单一,对该体系研究和分析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轮辐式张拉结构拓展体系库构建方法,为以后轮辐式张拉结构设计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轮辐式张拉结构拓展体系库构建方法,该方法基于建筑形态和结构受力性能对轮辐式张拉结构进行拓展,改变构件布置形式,构建轮辐式张拉结构拓展体系库。
所述建筑形态包括平面形态和立面形态。
根据所述结构受力性能将轮辐式张拉结构分类为外凸形体系和内凹形体系。
对所述外凸形体系进行的拓展包括支撑杆的刚柔变化、吊索的排列方式变化和/或上下索位置变化。
对所述内凹形体系进行的拓展包括支撑杆的刚柔变化、吊索的排列方式变化、吊索形式变化、上下索位置变化、外侧腹杆位置变化、上压环设置变化和/或整体形态变化。
在对外凸形体系和内凹形体系进行拓展后,还包括:
将对外凸形体系和内凹形体系拓展为闭合结构体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基于建筑形态到结构受力性能对轮辐式张拉结构进行拓展,所构建的轮辐式张拉结构拓展体系库形式多样。
(2)通过对外凸型和内凹型轮辐式张拉结构体系拓展,得到一个轮辐式张拉结构体系库,为以后轮辐式张拉结构设计提供借鉴和启示。
(3)对闭口式轮辐式张拉结构体系拓展,扩大了轮辐式张拉结构的应用范围,改善了轮辐式张拉结构的使用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构建逻辑框架图;
图2为对外凸形体系进行的拓展示意图;
图3为对内凹形体系进行的拓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轮辐式张拉结构拓展体系库构建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基于建筑形态和结构受力性能对轮辐式张拉结构进行拓展,改变构件布置形式,构建轮辐式张拉结构拓展体系库。首先,从可能使用到的体育场平面形式和立面形式对轮辐式张拉结构体系进行拓展;其次从不同的受力性能将结构分为外凸形体系和内凹形体系,并采用各种拓展方法分别对两种体系拓展;最后将开口的结构体系拓展到闭合的结构体系,并根据结构受力性能分为连贯一体型和叠合受力型。
所述建筑形态包括平面形态和立面形态,平面形态包括cc、ce、ec和ee,立面形态包括平屋面和马鞍形屋面。
根据所述结构受力性能将轮辐式张拉结构分类为外凸形体系和内凹形体系。对所述外凸形体系进行的拓展包括支撑杆的刚柔变化、吊索的排列方式变化和/或上下索位置变化,如图2的(2a)-(2g)所示。对所述内凹形体系进行的拓展包括支撑杆的刚柔变化、吊索的排列方式变化、吊索形式变化、上下索位置变化、外侧腹杆位置变化、上压环设置变化和/或整体形态变化,如图3的(3a)-(3g)所示。在对外凸形体系和内凹形体系进行拓展后,还包括:将对外凸形体系和内凹形体系拓展为闭合结构体系。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