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挡板的新型防护栅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2161阅读:6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挡板的新型防护栅栏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栅栏,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带挡板的新型防护栅栏。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迅速,为了保障高铁的安全,必须设围蔽防护,而防护设施形成则以栅栏为主,防护栅栏是高速铁路非常必要的安全设施。防护栅栏作用很多,是高铁建筑的防护层,是高铁的保护伞,它能防止人的攀爬,动物的进入从而引起的事故,同时可以美化建筑物,美化城市,更对高铁的环境提供了更加安全的保障。

目前铁路栅栏存在安全漏洞,表现在高铁在地势起伏地段有些栅栏立柱间地势低洼时,栅栏底部形成较大空间,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用性非常强的带挡板的新型防护栅栏,铺设后可以防止无关人员从栅栏底部爬越。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带挡板的新型防护栅栏,包括墩基础,每个所述墩基础上均设置有立柱,相邻两个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栏片,相邻两个所述墩基础之间设置有栅栏挡板,所述栅栏挡板设置于栏片底部,所述栅栏挡板的下部分预埋于地下,所述栅栏挡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通风孔。

所述栅栏挡板两端进行切角或缺口处理。

所述栅栏挡板由钢筋混凝土或石板或耐老化硬质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相邻两个墩基础之间设置有栅栏挡板,铺设后可以防止无关人员从栅栏底部爬越;

(2)本发明中栅栏挡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通风孔,可以过水、通风,减小两侧温差,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平面铺设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e-e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斜坡铺设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栅栏挡板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中栅栏挡板的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中栅栏挡板的钢筋布置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中栅栏挡板的钢筋布置侧视图;

图9是是本发明中栅栏挡板的一号钢筋简图;

图10是是本发明中栅栏挡板的二号钢筋简图;

图11是是本发明中栅栏挡板的三号钢筋简图。

附图标记:1墩基础;2立柱;3栏片;4栅栏挡板;

5通风孔;6一号钢筋;7二号钢筋;8三号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带挡板的新型防护栅栏,包括沿线设置的墩基础1,每个所述墩基础1上均设置有立柱2,相邻两个所述立柱2之间设置有横向和纵向的栏片3,相邻两个所述墩基础1之间设置有栅栏挡板4,所述栅栏挡板4设置于栏片3底部,在铺设时所述栅栏挡板4的下部分预埋于地下。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栅栏挡板4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通风孔5,所述通风孔5可设置为圆形、矩形或多边形等形状。

所述栅栏挡板4可由石板或钢筋混凝土(优选c30)或耐老化硬质材料等其他材料制成,斜坡装配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栅栏挡板4两端进行切角或缺口处理。若栅栏挡板4由c30钢筋混凝土制成,考虑斜坡问题栅栏挡板4内部钢筋端部向内收缩。

本发明的铺设过程:首先沿设定好的位置安放好全部的墩基础1,然后在相邻的两个墩基础1之间预埋栅栏挡板4,夯拍密实,其次在每个墩基础1上固定立柱2,最后将相邻两个立柱2之间的栏片3安装固定完成即可。

图7至图11所示的是栅栏挡板4一个具体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栅栏挡板4的长度为2560mm,宽度为150mm,高度为300mm,体积约为0.1m3,总重量为240kg,所述栅栏挡板4设置了九个圆形通风孔5,每个通风孔5的直径均为120mm,相邻两个通风孔5圆心之间的间距为240mm。本实施例中,栅栏挡板4中设置有两个平行的一号钢筋6,每个一号钢筋6的总周长为5059mm,重量为8.64kg,两个一号钢筋6之间平行设置有八个二号钢筋7,且每个二号钢筋7位于两个通风孔5之间,每个二号钢筋7总周长为676mm,重量1.20kg,两个一号钢筋6的两端部之间分别设置有三个三号钢筋8,每个三号钢筋8的总周长为166mm,重量为0.22kg。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功能及工作过程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功能和工作过程,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挡板的新型防护栅栏,包括墩基础,每个所述墩基础上均设置有立柱,相邻两个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栏片,相邻两个所述墩基础之间设置有栅栏挡板,所述栅栏挡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通风孔。本发明铺设后可以防止无关人员从栅栏底部爬越。

技术研发人员:孙继忠;王伟鹏;贺万里;张旭久;屈玉凤;刘乃宗;杨其振;王建双;刘道通;刘光鹏;张鸿;王栋;范志材;任少伟;李建斌;董志勇;陈敦昌;杜霄蒙;孙兆宏;西小鸣;袁英玉;刘江田;张新杰;马晋;薄清;齐峰;李超;刘重庆;麻金伟;谭大正;王翔昊;张奔;刘鑫;周永健;刘志雄;徐天然;孙宗生;常健;安然;赵提;吴世泽;田卫建;张赞;程保青;曹宇泽;田苗盛;徐彩彩;李强;王书卫;韩朝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31
技术公布日:2017.11.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