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水泥发泡材料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48511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水泥发泡材料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发泡材料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环保水泥发泡材料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发泡水泥是通过发泡机的发泡系统将发泡剂用机械方式充分发泡,并将泡沫与水泥浆均匀混合,然后经过发泡机的泵送系统进行现浇施工或模具成型,经自然养护所形成的一种含有大量封闭气孔的新型轻质保温材料。发泡水泥具有密度小、保温性能好、隔音耐火、抗震性能好、易于施工等优点,通常应用的领域为地面采暖保温层、屋面保温层、框架结构墙体填充层等。

发泡水泥是轻质水泥的后起之秀。它是在加气水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际上是一种物理发气的加气水泥,应说它是加气水泥的一个变种和特殊生产方式。它最初的发展,也是起源于对加气水泥的一种补充。由于加气水泥需要蒸压,无法现场施工,虽性能优异,但应用仍受到一定的限制,于是大家又发明了发泡水泥。它的性能和气孔结构均接近于加气水泥,却不需蒸压,可十分方便的在任何建筑部位浇筑。

发泡水泥的最初应用是现浇轻砼,由于其便利性,以后又扩展到了发泡轻砼制品。发泡水泥在国内外的第一阶段应用,均是以降低砼体或其制品密度为出发点的。后来,随着它保暖优异性能的显现,它的应用逐渐向保暖功能发展。这是发泡水泥的第二应用阶段。在北欧北美高寒地区的一些国家,如瑞典、加拿大、芬兰等,发泡水泥已经成为仅次于加气水泥的第二大轻砼,在建筑保暖方面的应用占有很大的比例,被誉为“建筑保暖服”。近几年,发泡水泥的其它主要作用又陆续被大家发现,如它作为硬化后具备一定强度的低成本大体积流体回填材料、垃圾覆盖材料、地基处理材料、具备无以替代的优势。再如它作为轻质景观材料、装饰材料、天然浮石取代材料等,都是得天独厚、非它物所能的。发泡水泥的这些新功能、新用途的发现和应用,又将它推向了用途更广阔的第三应用阶段。目前,发泡水泥正处于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发展的过渡阶段。这一过渡阶段仍将持续很长的时间。当发泡水泥完成这一过渡,完全进入第三阶段后,它的用途将是非常广泛的。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泡水泥现浇开始在我国的建筑工程回填及岩土工程回填开始应用,成为我国的第三大应用领域。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从国外引进了发泡水泥工程填充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开滦煤矿特大顶板冒落崆峒的浇筑回填。其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又将现浇发泡水泥应用于建筑补偿地基填充、引黄工程洞穿管回填等。2000年以后,发泡水泥在交通岩土工程方面开始应用。2003年,广东某路桥公司从日本引进了公路岩土工程回填技术,受到交通部的支持,在国内中江高速、京珠高速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中成功应用。随后,他们又将这一回填技术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地下通道工程,2008年奥运会鸟巢周边地下通道工程中成功应用,使现浇回填技术日益发展。2006年以后,我国以现浇为代表的发泡水泥,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

在建筑施工以及在家装过程中,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各种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比如说保温效果、隔热效果、以及硬度、强度等,水泥发泡材料就是一种能够满足现代化城市建设需要的一种材料,其加工制造原理主要使将空气与发泡液混合后与水泥浆混合,待凝结后制成水泥发泡材料,空气与发泡液的混合程度直接决定制成的水泥发泡材料质量的好坏,然而现在传统的加工方法是将发泡液与水泥混合后在通过搅拌将空气融入,这种方法制成的发泡水泥空气的融入量比较少,而且也不均匀,虽然成本低,但是效率并不高,而且制成的产品质量又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环保水泥发泡材料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环保水泥发泡材料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包括发泡剂搅拌室、混合室和控制器,所述发泡剂搅拌室下方设置有搅拌支撑、出料管及阀门,所述发泡剂搅拌室中间设置有搅拌主轴和搅拌叶片,所述发泡剂搅拌室上方设置有电机支撑、搅拌电机和发泡液进料斗,所述发泡剂搅拌室一侧设置有所述控制器、搅拌带轮、电机带轮及v带,所述出料管一侧设有所述混合室,所述混合室下方设置有混合电机、混合支撑、成品出料管和阀门,所述混合室中间及上方设置有混合搅拌主轴、搅拌棒和混合进料斗。

上述结构中,通过控制器启动所述搅拌电机与所述混合电机,使设备进入工作状态,通过所述发泡液进料斗将发泡液加入到所述发泡液搅拌室中,通过所述混合进料斗将水泥与适量的水加入到所述混合室中,高速旋转的所述搅拌叶片在液体中暴露,和空气接触,将空气引入到发泡液中,伴随着搅拌过程的进行,使空气与发泡液均匀混合,待达到要求时,打开所述出料管上的所述控制阀,通过液压泵将与空气混合的发泡液通过所述混合进料斗加入到所述混合室中,在所述混合电机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搅拌棒旋转将带有空气的发泡液与水泥浆混合,从而制成水泥发泡材料。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保水泥发泡材料加工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发泡剂搅拌室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搅拌支撑上方。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保水泥发泡材料加工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搅拌主轴与所述发泡剂搅拌室两侧转动连接,所述搅拌叶片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搅拌主轴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保水泥发泡材料加工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电机支撑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发泡剂搅拌室上方,所述搅拌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电机支撑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保水泥发泡材料加工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发泡液进料斗与所述出料管均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发泡剂搅拌室上,并与所述发泡剂搅拌室相连通。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保水泥发泡材料加工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搅拌带轮通过键与所述搅拌主轴连接,所述电机带轮通过键与所述搅拌电机连接,所述电机带轮与所述搅拌带轮通过所述v带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保水泥发泡材料加工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混合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混合室下方,所述混合电机主轴与所述混合搅拌主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搅拌棒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混合搅拌主轴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保水泥发泡材料加工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控制器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发泡剂搅拌室一侧,所述搅拌电机、所述混合电机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水泥发泡材料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通过高速旋转的叶片将空气均匀的引入到发泡剂溶液中,与水泥混合搅拌,结构接单,实用性强,全程在半密封状态下进行,污染几乎为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环保水泥发泡材料加工装置中发泡剂制造设备的主视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环保水泥发泡材料加工装置中发泡剂制造设备的主视结构图的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一种环保水泥发泡材料加工装置中水泥与发泡剂混合设备的主视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搅拌支撑;2、发泡剂搅拌室;3、搅拌主轴;4、搅拌带轮;5、v带;6、电机带轮;7、搅拌电机;8、电机支撑;9、发泡液进料斗;10、搅拌叶片;11、出料管;12、控制器;13、混合支撑;14、混合电机;15、混合室;16、混合搅拌主轴;17、搅拌棒;18、混合进料斗;19、成品出料管;20、出料管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环保水泥发泡材料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包括发泡剂搅拌室2、混合室15和控制器12,发泡剂搅拌室2下方设置有搅拌支撑1、出料管11及阀门20,发泡剂搅拌室2中间设置有搅拌主轴3和搅拌叶片10,搅拌主轴3带动搅拌叶片10高速旋转,将搅拌叶片10暴露在空气中,从而带动空气与发泡液混合,制成发泡剂,发泡剂搅拌室2上方设置有电机支撑8、搅拌电机7和发泡液进料斗9,发泡剂搅拌室2一侧设置有控制器12、搅拌带轮4、电机带轮6及v带5,将搅拌电机7通过电机带轮6、搅拌带轮4直接与搅拌主轴3连接,是为了提供较高的转速,出料管11一侧设有混合室15,混合室15主要是将制成的发泡剂与水泥混合,从而制成发泡水泥,混合室15下方设置有混合电机14、混合支撑13、成品出料管19和阀门20,混合室15中间及上方设置有混合搅拌主轴16、搅拌棒17和混合进料斗18。

上述结构中,通过控制器12启动搅拌电机7与混合电机14,使设备进入工作状态,通过发泡液进料斗9将发泡液加入到发泡液搅拌室2中,通过混合进料斗18将水泥与适量的水加入到混合室15中,高速旋转的搅拌叶片10在液体中暴露,和空气接触,将空气引入到发泡液中,伴随着搅拌过程的进行,使空气与发泡液均匀混合,待达到要求时,打开出料管11上的控制阀20,通过液压泵将与空气混合的发泡液通过混合进料斗18加入到混合室15中,在混合电机14的作用下,带动搅拌棒17旋转将带有空气的发泡液与水泥浆混合,从而制成水泥发泡材料。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保水泥发泡材料加工装置的使用功能,发泡剂搅拌室2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搅拌支撑1上方,搅拌主轴3与发泡剂搅拌室2两侧转动连接,搅拌叶片10通过螺钉固定在搅拌主轴3上,电机支撑8通过螺栓固定在发泡剂搅拌室2上方,搅拌电机7通过螺栓固定在电机支撑8上,发泡液进料斗9与出料管11均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发泡剂搅拌室2上,并与发泡剂搅拌室2相连通,搅拌带轮4通过键与搅拌主轴3连接,电机带6轮通过键与搅拌电机7连接,电机带轮6与搅拌带轮4通过v带5连接,混合电机14通过螺栓固定在混合室15下方,混合电机14主轴与混合搅拌主轴16通过联轴器连接,搅拌棒17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混合搅拌主轴16上,控制器12通过螺钉固定在发泡剂搅拌室2一侧,搅拌电机7、混合电机14均与控制器12电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