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9904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墙体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墙体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在大多数的建筑结构中,墙体的牢固程度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整体稳固程度,然而,现有的墙体在对抗外界的压力时,会存在不同的缺陷,导致墙体的结构松散,造成坍塌,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墙体砌筑完成后,会对墙体进行加固,现有的墙体加固结构普遍采用锚杆加固,但锚杆的加固方向单一,整体砌筑后的关联性较差,因此加固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墙体加固结构,其优点是在砌筑时对墙体进行各个角度的加固。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墙体加固结构,墙体由至少两排相邻的砖体交错砌筑制成,同一水平面的砖体之间阵列有第一承接体,同一竖直面的砖体之间阵列有第二承接体;

第一承接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分隔砖体的第一间隔板、第一托接板和供砖体摆放定位的第一定位板;第一间隔板连接于第一托接板的中心位置;

第二承接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分隔砖体的第二间隔板、第二托接板和供砖体摆放定位的第二定位板;第二间隔板连接于第二托接板的中心位置;

所述第一承接体和第二承接体的各个壁面上均设有若干渗透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砖体的砌筑过程中,砖体的位置应避免偏向其中一侧,以遮盖砖体间的缝隙为准,以免产生沉降;因此在砖体摆放过程中,采用第一承接体和第二承接体分别实现了水平面和竖直面砖体的规整摆放,减少了砖体的偏移量;具体的,第一承接体和第二承接体减少了砖体的配合间隙,由此提高了砖体的配合紧密度,同时利用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的定位结构,能够在保证定位基准的前提下加快砌筑效率,减少校准的时间,砌筑过程中,混凝土从渗透孔内渗入,渗透孔内外形成机械连接,从而提高了砖体的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同一水平面中第一承接体的第一定位板与相邻第一承接体的第一间隔板形成插槽,插槽中插装有第二承接体,第二承接体的第二间隔板或第二定位板插装于插槽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组装第一承接体和第二承接体时,第一承接体先形成定位组装,进一步的,第二承接体从上下两个高度分别利用第二定位板以及第二间隔板插入插槽;由此形成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以及第二间隔板的相互配合,三者保持配合,渗透孔内的混凝土相互渗流,从而进一步加强了结构连接,增加了墙体的结构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承接体的第二托接板上设有导向斜槽,导向斜槽内斜向插装有紧固件,紧固件至少穿过第一间隔板或第一定位板其中一个板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承接体上的导向斜槽可实现预定位,便于紧固件的插接,进一步的紧固件可打入各个板体中,实现多个第一承接体以及第二承接体的斜向连接,斜向连接配合前述结构的横向和纵向连接,增加了整体结构连接的关联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件为一端开口的弧形管体结构,紧固件外周设有若干出浆口,紧固件外包裹有衬套,衬套上设有网眼,紧固件靠近开口的一端套接有用于固定衬套的套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紧固件在打桩的过程中可先塞装曲形的铁制工装,铁制工装插入紧固件后即可同时作为錾子,在砌砖的过程中,处于中部的砖体相对孤立,得不到墙体边缘的支撑,因此对于该部分结构利用紧固件进一步加强,使得第二承接体和第二承接体实现更加稳定的配合关系,减少墙体的不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同一水平面的第一承接体和第二承接体间插装有连接件,且连接件穿过第一承接体并形成与其60度的夹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的结构与前述紧固件的结构类似,同样是连接第一承接体和第二承接体的各个板体结构,因此为了达到水平方向的结构加固增设了连接件,若以砖体的长宽方向建立水平坐标,连接件实际与水平坐标的其中一个正方向呈60度或者120度,因此多个连接件相互配合,增加墙体的整体结构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托接板和第二托接板的各个外缘侧壁均设有横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横槽内渗入混凝土后,固化后的混凝土形成了多重凹凸面,由此避免砖体和第一、第二承接体的相互错位运动,增强了结构配合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承接体和第二承接体的各个表面均为截面呈波浪型的毛刺面,毛刺面的波谷深度为5mm-8mm。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毛刺面进一步增加了第一承接体、第二承接体和砖体的连接强度,在毛刺面的波谷与波峰之间,混凝土渗入波谷与波峰后形成抗滑动扭矩,减少了砖体的相对偏移,墙体的整体结构实现了加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第一间隔板和第二间隔板的外缘均倒圆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配合第一承接体和第二承接体时,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需相向插接保持紧贴,利用倒圆角的结构实现了第一承接体和第二承接体的配合更加流畅,减少了棱角带来的卡顿现象,配合更加顺畅。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第一承接体和第二承接体从两个方向实现结构加固;

2、利用紧固件和连接件对第一承接体和第二承接体进行斜向的连接加固;

3、在各部件的表面增加粗糙度,利用不等的粗糙度减少砖体、第一承接体、第二承接体的偏移,提高墙体整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砌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体现插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实施例体现第一、第二承接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本实施例体现第一、第二承接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体现第二承接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体现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体现连接件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砖体;2、第一承接体;21、第一间隔板;22、第一托接板;23、第一定位板;3、第二承接体;31、第二间隔板;32、第二托接板;33、第二定位板;4、渗透孔;5、插槽;6、导向斜槽;7、紧固件;71、出浆口;72、衬套;721、网眼;73、套环;8、连接件;9、横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参考图1,一种墙体加固结构,墙体由多排相邻的砖体1砌筑而成,并通过混凝土浇筑夯实。

结合图2,砖体1间存在的配合间隙将导致不同位置砖体1的相对沉降,进而产生裂纹。为了减少砖体1的沉降和错位现象,在铺砖时,砖体1应尽量对中铺设。本实施例中,砖体1间通过第一承接体2和第二承接体3实现定位,同时利用第一承接体2和第二承接体3从两个方向固接砖体1,增加墙体结构的强度。

参考图2,关于砖体1的水平面铺设:第一承接体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间隔板21、第一托接板22和第一定位板23,多个砖体1以及多个第一承接体2相互配合,形成阵列。第一间隔板21使得两个相邻砖体1保持间隔,第一托接板22以及第一定位板23可供砖体1摆放定位,加快砌筑的效率。

关于砖体1的竖直面铺设,参考图3a和图3b,第一承接体2的各个面贴合有若干个第二承接体3,第二承接体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间隔板31、第二托接板32和第二定位板33。第二承接体3同样采用阵列的方式布置,且第二承接体3与第一承接体2的铺设位置相关,结合图2,对于高于二层的铺设结构,在两个相邻砖体1间,砖体1宽度方向的一侧将贴合第一定位板23以及第一间隔板21,砖体1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将贴合第二承接体3的第二定位板33,该第二承接体3的主体位于该层砖体1的下层砖体1中,第二定位板33与第一间隔板21和第一定位板23之间留有插槽5,可供第二承接体3的第二间隔板31插装。

砖体1的实际铺设将涉及第一承接体2的铺设定位以及第二承接体3的铺设定位,在铺设过程中需挤压砖体1保持配合紧密,从而使得各个砖体1层与层之间的铺设均匀,上层砖体1能够对下层砖体1的间隔处实现对中覆盖,减缓砖体1的沉降。

第一承接体2和第二承接体3的结构类似,仅在于长宽高之比不同,因此参考图4单独描述第二承接体3的结构,同时第一承接体2具有类似结构。第二承接体3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渗透孔4,该渗透孔4从第二承接体3的厚度方向贯通,在混凝土灌注时,渗透孔4供混凝土渗流,渗透孔4内外的混凝土固结后形成砖体1、第一承接体2、第二承接体3三者之间的固定连接结构。在水平面防止砖体1错位移动,在竖直面防止砖体1沉降或产生裂纹。第二承接体3的第二托接板32的各个外缘侧壁均设有横槽9,随着混凝土的浇筑横槽9帮助混凝土成型,最终形成凹凸的结构,从而在水平面上增加其与第一承接体2的连接强度,减少错位运动。进一步的,第一承接体2和第二承接体3的各个表面均为毛刺面(图上未示出),毛刺面呈波浪型分布,并且毛刺面的波谷深度为5mm-8mm,优选的可采用8mm,由此增加混凝土灌注后的连接结构强度。

为了上述结构的相互拼接更为顺畅,第一定位板23、第二定位板33、第一间隔板21和第二间隔板31的外缘均倒圆角。

参考图3a和图5,第二承接体3上设置有导向斜槽6,该导向斜槽6为倾斜结构,导向斜槽6内插装紧固件7,紧固件7为弧形管体的结构,其从第二承接体3上穿过后再进一步穿过第一承接体2以及层级低一级的第二承接体3。紧固件7在第二托接板32上伸出的一端为管口,另一端为封闭端,在打入紧固件7时,先在紧固件7内插入形似錾子的工装,利用錾子将紧固件7沿导向斜槽6插入第一承接体2和第二承接体3内,形成竖直方向的连接节点,增加整体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根据导向斜槽6的位置不同,紧固件7将依次穿过第二托接板32、第一间隔板21、第二间隔板31、第二定位板33(归属下一层的第二承接体3),或者,紧固件7将依次穿过第二托接板32、第二定位板33(归属下一层的第二承接体3)、第二间隔板31、第一定位板23。因此除去水平的第二托接板32,紧固件7将斜向穿过三个竖直设置的板体,由此进一步增加了第一承接体2和第二承接体3的关联度,墙体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参考图5,紧固件7的外周设有出浆口71,出浆口71可供混凝土渗流,在紧固件7的外周包裹网状的衬套72,紧固件7在管口利用套环73固定衬套72,套环73具有一定的弹性收缩能力,由此扎紧衬套72,同时衬套72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可与紧固件7紧贴并随混凝土的灌入而扩张。混凝土渗流时,衬套72随着混凝土的渗流,产生膨胀扩张,从而进入第一承接体2和第二承接体3的配合间隙,由此对连接结构进行填实加固,衬套72可供水渗出,使得紧固件7内的混凝土具有较高的粘度,进入配合间隙内的衬套72具有较好的填实效果。

参考图6,同一水平面的第一承接体2和第二承接体3件插装有连接件8,连接件8可采用类似于紧固件7的弧形管体结构,也可采用直线管体结构,且连接件8穿过第一承接体2并与其形成60度的夹角。由此连接件8与紧固件7相互结合,形成了水平面和竖直面的结构约束,增加了砖体1结构的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