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稳固钢结构活动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6629阅读:6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稳固钢结构活动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钢结构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层稳固钢结构活动房。



背景技术:

钢结构房屋是一种新型的房屋结构,指的是主要以钢为主要材料并且以其作为重要支撑的房屋,对于目前应用在施工场地或用于居住地点不定的人群,一般来说这种钢结构活动房是是通过简单的安装或直接放置在一块较为平整的地面上,并且大多钢结构房屋是由一层型材搭建出来的,因而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所以需要一种更加坚固稳定钢结构房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双层稳固钢结构活动房。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层稳固钢结构活动房,包括支撑墙,所述支撑墙由固定连接在地面上的安装底座、位于安装底座一侧且与安装底座固定连接的支撑型钢、开在支撑型钢表面右侧下方位置的安装孔和位于支撑型钢内与支撑型钢固定连接的支撑工字钢共同构成,所述安装底座由部分埋在地面以下的混凝土块、开在混凝土块前表面中间位置且与安装孔位置相对应的开孔、插装在安装孔且插装在开孔内的紧固螺栓和与紧固螺栓相配合的紧固螺母共同构成,所述支撑型钢后表面中间位置设有二层支撑装置,所述二层支撑装置由与支撑墙内支撑工字钢翼缘外表面固定连接的支撑角钢、位于支撑角钢内侧与支撑角钢内表面固定连接的加强板、位于支撑角钢上方与支撑角钢上表面固定连接的加强工字钢、位于相邻加强工字钢中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檀条、位于加强工字钢上方与加强工字钢上表面固定连接的二层型钢和铺在二层型钢上表面的塑胶垫共同构成,所述支撑墙内沿支撑墙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支撑工字钢,所述支撑工字钢中间位置水平设有加强槽钢,所述加强槽钢两侧表面与支撑工字钢翼缘内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墙左右两侧设有侧墙,所述侧墙由与支撑墙垂直的两个外墙板型钢和与两个外墙板型钢内侧表面固定连接的外墙板工字钢共同构成,所述支撑墙上方设有房顶部分,所述房顶部分由两端分别与两支撑墙顶端固定连接且与侧墙顶端固定连接的房顶工字钢、位于相邻房顶工字钢中间位置且与两房顶工字钢腰两侧表面固定连接的房顶檀条、位于房顶工字钢上方且与房顶工字钢上表面固定连接的房顶型钢和位于房顶型钢较矮一端且与房顶型钢上表面固定连接的集水槽共同构成,所述侧墙一侧设有钢结构楼梯,所述钢结构楼梯由与加强工字钢固定连接且与侧墙固定连接的楼梯扶手、位于楼梯扶手下方与楼梯扶手固定连接的栏杆和位于栏杆下方与栏杆固定连接的阶梯台阶共同构成。

所述支撑工字钢翼缘外表面与两支撑型钢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混凝土块所在地面表面均匀铺有一层混凝土,所述混凝土面上方设有塑胶垫。

所述支撑角钢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支撑工字钢的翼缘外表面,所述加强板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支撑角钢内表面。

所述加强工字钢和二层型钢伸出支撑墙前表面,所述加强工字钢伸出支撑墙部分上表面前方位置固定安装有护栏。

所述加强工字钢伸出支撑墙外部分每两个相邻之间固定连接有楼面檀条。

所述支撑墙、侧墙和房顶型钢内部均设有保温板。

所述支撑墙前表面依次设有塑钢门窗。

所述房顶型钢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烟雾报警器。

所述侧墙右表面且位于钢结构楼梯下方固定安装有电力供给柜。

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双层稳固钢结构活动房,安装底座直接和地面固定连接,先保证了地基的稳定,然后无论时支撑墙、侧墙和房顶都采用了双型钢加工字钢的安装方法,有效的加强了整个钢结构活动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双层稳固钢结构活动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双层稳固钢结构活动房的右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二层支撑装置局部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房顶部分的局部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支撑角钢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支撑墙;2、安装底座;3、支撑型钢;4、安装孔;5、支撑工字钢;6、混凝土块;7、开孔;8、紧固螺栓;9、紧固螺母;10、支撑角钢;11、加强板;12、加强工字钢;13、支撑檀条;14、二层型钢;15、塑胶垫;16、加强槽钢;17、侧墙;18、外墙板型钢;19、外墙板工字钢;20、房顶部分;21、房顶工字钢;22、房顶檀条;23、房顶型钢;24、集水槽;25、钢结构楼梯;26、楼梯扶手;27、栏杆;28、阶梯台阶;29、护栏;30、楼面檀条;31、保温板;32、塑钢门窗;33、烟雾报警器;34、电力供给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5所示,一种双层稳固钢结构活动房,包括支撑墙1,所述支撑墙1由固定连接在地面上的安装底座2、位于安装底座2一侧且与安装底座2固定连接的支撑型钢3、开在支撑型钢3表面右侧下方位置的安装孔4和位于支撑型钢3内与支撑型钢3固定连接的支撑工字钢5共同构成,所述安装底座2由部分埋在地面以下的混凝土块6、开在混凝土块6前表面中间位置且与安装孔4位置相对应的开孔7、插装在安装孔4且插装在开孔7内的紧固螺栓8和与紧固螺栓8相配合的紧固螺母9共同构成,所述支撑型钢3后表面中间位置设有二层支撑装置,所述二层支撑装置由与支撑墙1内支撑工字钢5翼缘外表面固定连接的支撑角钢10、位于支撑角钢10内侧与支撑角钢10内表面固定连接的加强板11、位于支撑角钢10上方与支撑角钢10上表面固定连接的加强工字钢12、位于相邻加强工字钢12中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檀条13、位于加强工字钢12上方与加强工字钢12上表面固定连接的二层型钢14和铺在二层型钢14上表面的塑胶垫15共同构成,所述支撑墙1内沿支撑墙1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支撑工字钢5,所述支撑工字钢5中间位置水平设有加强槽钢16,所述加强槽钢16两侧表面与支撑工字钢5翼缘内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墙1左右两侧设有侧墙17,所述侧墙17由与支撑墙1垂直的两个外墙板型钢18和与两个外墙板型钢18内侧表面固定连接的外墙板工字钢19共同构成,所述支撑墙1上方设有房顶部分20,所述房顶部分20由两端分别与两支撑墙1顶端固定连接且与侧墙17顶端固定连接的房顶工字钢21、位于相邻房顶工字钢21中间位置且与两房顶工字钢21腰两侧表面固定连接的房顶檀条22、位于房顶工字钢21上方且与房顶工字钢21上表面固定连接的房顶型钢23和位于房顶型钢23较矮一端且与房顶型钢23上表面固定连接的集水槽24共同构成,所述侧墙17一侧设有钢结构楼梯25,所述钢结构楼梯25由与加强工字钢12固定连接且与侧墙17固定连接的楼梯扶手26、位于楼梯扶手26下方与楼梯扶手26固定连接的栏杆27和位于栏杆27下方与栏杆固定连接的阶梯台阶28共同构成;所述支撑工字钢5翼缘外表面与两支撑型钢3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块6所在地面表面均匀铺有一层混凝土,所述混凝土面上方设有塑胶垫15;所述支撑角钢10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支撑工字钢5的翼缘外表面,所述加强板1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支撑角钢10内表面;所述加强工字钢12和二层型钢14伸出支撑墙1前表面,所述加强工字钢12伸出支撑墙1部分上表面前方位置固定安装有护栏29;所述加强工字钢12伸出支撑墙1外部分每两个相邻之间固定连接有楼面檀条30;所述支撑墙1、侧墙17和房顶型钢23内部均设有保温板31;所述支撑墙1前表面依次设有塑钢门窗32;所述房顶型钢23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烟雾报警器33;所述侧墙17右表面且位于钢结构楼梯25下方固定安装有电力供给柜34。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支撑墙由固定连接在地面上的安装底座、位于安装底座一侧且与安装底座固定连接的支撑型钢、开在支撑型钢表面右侧下方位置的安装孔和位于支撑型钢内与支撑型钢固定连接的支撑工字钢共同构成,安装底座由部分埋在地面以下的混凝土块、开在混凝土块前表面中间位置且与安装孔位置相对应的开孔、插装在安装孔且插装在开孔内的紧固螺栓和与紧固螺栓相配合的紧固螺母共同构成,支撑型钢后表面中间位置设有二层支撑装置,二层支撑装置由与支撑墙内支撑工字钢翼缘外表面固定连接的支撑角钢、位于支撑角钢内侧与支撑角钢内表面固定连接的加强板、位于支撑角钢上方与支撑角钢上表面固定连接的加强工字钢、位于相邻加强工字钢中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檀条、位于加强工字钢上方与加强工字钢上表面固定连接的二层型钢和铺在二层型钢上表面的塑胶垫共同构成,支撑墙内沿支撑墙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支撑工字钢,支撑工字钢中间位置水平设有加强槽钢,加强槽钢两侧表面与支撑工字钢翼缘内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支撑墙左右两侧设有侧墙,侧墙由与支撑墙垂直的两个外墙板型钢和与两个外墙板型钢内侧表面固定连接的外墙板工字钢共同构成,支撑墙上方设有房顶部分,房顶部分由两端分别与两支撑墙顶端固定连接且与侧墙顶端固定连接的房顶工字钢、位于相邻房顶工字钢中间位置且与两房顶工字钢腰两侧表面固定连接的房顶檀条、位于房顶工字钢上方且与房顶工字钢上表面固定连接的房顶型钢和位于房顶型钢较矮一端且与房顶型钢上表面固定连接的集水槽共同构成,侧墙一侧设有钢结构楼梯,钢结构楼梯由与加强工字钢固定连接且与侧墙固定连接的楼梯扶手、位于楼梯扶手下方与楼梯扶手固定连接的栏杆和位于栏杆下方与栏杆固定连接的阶梯台阶共同构成,安装底座直接和地面固定连接,先保证了地基的稳定,然后无论时支撑墙、侧墙和房顶都采用了双型钢加工字钢的安装方法,有效的加强了整个钢结构活动房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案中,首先是将安装底座浇筑好,一部分固定在地面内,然后将一些安装孔打好,然后进行安装支撑墙的支撑型钢和支撑工字钢,通过支撑角铁连接二层支撑装置中的加强工字钢,继续安装位于加强工字钢上方的二层型钢,接下来需要连接侧墙的外墙板工字钢和外墙型钢,最后进行安装房顶部分的房顶工字钢和房顶型钢,最后需要一些外部的设备钢结构楼梯、塑钢门窗和集水槽等。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发明的原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