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墙拼装木模板整体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56288阅读:23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的外墙支模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外墙拼装木模板整体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一栋高层房屋建筑,外墙的工程量占据较大比重,施工现场若按以往的常规方法进行模板施工:模板设计→配(拼)模→模板加固→模板设计→配(拼)模→······,每层施工周而复始,施工方法繁琐,重复作业之处较多,施工效率低;同时模板的每次拆装,降低了模板拼缝严密的效果,造成混凝土漏浆、混凝土相邻表面高低不平等现象的频发,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影响极大。

众所周知,一个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成本的控制,而工期的缩短无疑是成本控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促进建筑施工技术现代化,提高效率,缩短工期,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并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性能,建筑工程新技术以及高效率的应用已经是行业发展的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了以上现有技术出现的问题,加快了施工进度,简便了模板的拆装过程,保证了施工质量,降低了施工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外墙拼装木模板整体施工方法,该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和特点及现场施工条件设计模板,确定模板平面布置,绘制全套模板设计图。

步骤二:组装模板,按照步骤一中所述设计图拼装模板,将完成拼装的模板上预留对拉螺栓孔,所述模板的外侧以纵向拼装的方木做为次龙骨,所述木方的外侧以横向拼装且两根为一组的钢管作为主龙骨,各组钢管的中心线与所述对拉螺栓孔的中心相对应,所述各组钢管的外侧以c形托板进行加固,所述c形托板固定到所述方木上。利用木方将其整体钉牢,使主次龙骨及面板连接成整体,利用c形托板的作用,下一层外墙模板拆除时,拆掉对拉螺杆也不会造成主次龙骨及面板的散落,确保上一层周转时整体吊装。

步骤三:在所述对拉螺栓孔周边设置墙体的定位钢筋。防止模板位移。

步骤四:将步骤二完成加固的所述模板吊装在墙体一侧,所述模板就位后,以模板位置线调整模板,在所述模板与阴角模下部用水泥砂浆封堵。在所述模板与阴角模下部用水泥砂浆封堵,避免墙体出现烂根现象。

步骤五:吊装墙体另一侧的模板,调整两块模板的位置和垂直度,同时调整斜撑角度,固定斜撑,贯穿所述混凝土外墙内外侧的模板、木方以及钢管安装对拉螺栓并在两端戴上扣件及螺母,对拉紧固后,拧紧螺母。

步骤六:墙体模板与楼板拼缝采用硬拼缝,在所述墙模板下口加贴海绵条。防止少量渗浆以及在安装模板压缩变形伸入墙内。

步骤七:墙体模板拆除,先拆除所述穿墙螺栓,再拆除所述斜撑,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整体离开墙体。拆卸方便,模板可以重复使用并且加快了施工进度。

本发明的一种外墙拼装木模板整体施工方法,所述模板优先选用通用、大块模板。使其种类和块数最小,木模镶拼量最少。模板长向拼接宜采用错开布置。以增加模板的整体刚度。

本发明的一种外墙拼装木模板整体施工方法,所述c形托板竖向间距与所述钢管一致,横向间距为1.0-1.5m。托板按此要求的间距,起到撑托作用。模板设计并经组装完成后,利用c形托板的作用,下一层外墙模板拆除时,拆掉对拉螺杆也不会造成主次龙骨及面板的散落,确保上一层周转时整体吊装。

本发明的一种外墙拼装木模板整体施工方法,所述海绵条宽度为30mm,厚度为10mm,海绵条距模板线5mm。防止安装模板压缩变形伸入墙内。依据放线位置进行模板的安装就位贴海绵条,校正模板并用斜撑固定。

本发明的一种外墙拼装木模板整体施工方法,所述模板位置线包括均与墙体平行的内线和外线,所述内线到墙体的距离与模板整体厚度相同,所述外线到墙体的距离为200㎜。这样的目的是使外模板安装误差在线区内,减小误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外墙采用了整体提升式模板,在每一施工层模板支设时,省去了木工配置木模的施工的时间,同时缩短了施工员、质量员及监理检查验收时间,6~10层施工完毕共缩短工期2天,6~25层共节约工期8天,工期提前8天节约三钢租赁费、塔吊租赁费:8天×(0.2136万元+0.06万元)=2.1888万元。采用外墙拼装木模板整体施工方法,不仅保证了工程质量,而且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施工成本费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简便了模板的拆装过程,提高效率,模板整体的拆装可以重复利用,并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容易被清楚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以详细的说明。

由图1和图2可见,一种外墙拼装木模板整体施工方法,该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和特点及现场施工条件设计模板,确定模板平面布置,绘制全套模板设计图。

步骤二:组装模板,按照步骤一中所述设计图拼装模板1,将完成拼装的模板1上预留对拉螺栓孔,模板1的外侧以纵向拼装的方木3做为次龙骨,方木3的外侧以横向拼装且两根为一组的钢管4作为主龙骨,各组钢管4的中心线与对拉螺栓孔的中心相对应,各组钢管4的外侧以c形托板5进行加固,c形托板5通过长钉固定到方木3上。

步骤三:在对拉螺栓孔周边设置墙体的定位钢筋7。

步骤四:将步骤二完成加固的模板1吊装在墙体一侧,模板1就位后,以模板位置线调整模板1,在模板1与阴角模下部用水泥砂浆封堵。

步骤五:吊装墙体另一侧的模板1,调整两块模板的位置和垂直度,同时调整斜撑10角度,固定斜撑10,贯穿混凝土外墙内外侧的模板1、木方3以及钢管4安装对拉螺栓6并在两端戴上扣件2及螺母8,对拉紧固后,拧紧螺母8。

步骤六:墙体模板1与楼板拼缝采用硬拼缝,在模板下口加贴海绵条9。

步骤七:墙体模板拆除,先拆除穿墙螺栓8,再拆除斜撑10,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1,使模板1整体离开墙体13。

模板1优先选用通用、大块模板,使其种类和块数最小,木模镶拼量最少,模板长向拼接宜采用错开布置。以增加模板的整体刚度。

c形托板5竖向间距与钢管4一致,横向间距为1.0m。c形托板5按此要求的间距,起到撑托作用。利用c形托板5的作用,下一层外墙模板拆除时,拆掉对拉螺杆6也不会造成主次龙骨及面板的散落,确保上一层周转时整体吊装。

海绵条9宽度为30mm,厚度为10mm,海绵条距模板线5mm。防止安装模板压缩变形伸入墙内。依据放线位置进行模板的安装就位贴海绵条,校正模板并用斜撑10固定。

模板位置线包括均与墙体平行的内线11和外线12,内线11到墙体13的距离与模板外侧厚度相同,外线12到墙体13的距离为200㎜。这样的目的是使外模板安装误差在线区内,减小误差。

参照附体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适宜性描述,改描述没有限制性。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中各个步骤的实施细节均有可能发生某些变化,而其他人员在其启示下也可能做出相似设计。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涉及宗旨,所有显而易见的细节变化或相似设计,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