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竖向层间变形的全玻幕墙玻璃接缝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71475发布日期:2018-06-23 01:36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可吸收竖向层间变形的全玻幕墙玻璃接缝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建筑幕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吸收竖向层间变形的全玻幕墙玻璃接缝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玻璃幕墙的玻璃接缝的设计,基本采用打密封胶的形式,由于密封的变位能力有限,在竖向层间变形的情况下,无法满足变形要求,而加大玻璃接缝也会影响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吸收竖向层间变形的全玻幕墙玻璃接缝结构,其可以保证在主体竖向变形情况下,玻璃胶缝可以满足变形要求,而且可以不加大玻璃接缝的宽度,从而也保证了玻璃幕墙的外观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吸收竖向层间变形的全玻幕墙玻璃接缝结构,它包括玻璃肋和位于该玻璃肋外侧的玻璃面板;

该玻璃肋顶部与建筑主体的顶部固定梁连接,底部与建筑主体的底部固定梁连接;该玻璃肋内侧与建筑主体的预埋件连接;该玻璃肋两侧对称设有驳接板,各驳接板之间通过固定螺栓与该玻璃肋固定在一起;各驳接板外端向外延伸设有两个驳接爪;

该玻璃面板呈矩形,包括玻璃板及相邻玻璃板之间边缘的夹胶;该玻璃面板四个角部分别与对应的驳接爪末端固定连接;上下相邻的玻璃面板的横向接缝内设有具有弹性的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该横向接缝内的夹胶具有截面呈U型的凹陷部;该第一缓冲件包括第一头部和与该第一头部连接的两个第一尾部,该第一头部位于上下相邻的内侧玻璃板之间,各第一尾部截面呈折线型,末端分别位于上下相邻的凹陷部内;该第二缓冲件包括第二头部和与该第二头部连接的两个第二尾部,该第二头部位于上下相邻的外侧玻璃板之间,各第二尾部截面呈折线型,末端分别位于上下相邻的凹陷部内,并与各第一尾部的末端相对;各凹陷部内设有卡扣件,该卡扣件位于该第一尾部和第二尾部的末端之间,并分别与该第一尾部和第二尾部的末端卡扣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件两侧分别具有插槽,所述第一尾部和第二尾部末端均具有与该插槽对应的插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头部和第二头部均具有空腔,各空腔内设有横向的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尾部和第二尾部与所述玻璃面板之间的空隙填充有密封胶。

进一步的,所述驳接板内侧具有插板,该插板插设于一个套筒内,各套筒内端与所述预埋件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驳接板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加强肋板,对应的驳接板的加强肋板之间通过螺栓与所述玻璃肋固定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肋顶部固定设有第一转接件,该第一转接件具有两个侧板,两个侧板之间设有销轴,该销轴穿设于该玻璃肋顶部;该第一转接件与所述顶部固定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肋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二转接件,该第二转接件截面呈U型,该玻璃肋底部位于该第二转接件的U型槽内,并通过螺栓与该第二转接件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肋顶部外端固定设有容置槽,所述玻璃面板的顶部位于该容置槽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玻璃面板之间设置开模胶皮以及注入结构胶的形式,使胶皮和玻璃面板连接在一起,从而可以通过胶皮的变形有效的吸收主体结构的层间变形,既解决了传统玻璃胶缝无法满足竖向层间变形的问题,又解决了加大胶缝宽度影响幕墙外观的问题,很好的满足了建筑效果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可吸收竖向层间变形的全玻幕墙玻璃接缝结构的中部节点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可吸收竖向层间变形的全玻幕墙玻璃接缝结构的中部节点横剖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可吸收竖向层间变形的全玻幕墙玻璃接缝结构的中部节点纵剖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可吸收竖向层间变形的全玻幕墙玻璃接缝结构的横向接缝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可吸收竖向层间变形的全玻幕墙玻璃接缝结构的玻璃肋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可吸收竖向层间变形的全玻幕墙玻璃接缝结构的玻璃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充分说明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和创作特征,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吸收竖向层间变形的全玻幕墙玻璃接缝结构,它包括玻璃肋1和位于该玻璃肋1外侧的玻璃面板2。

该玻璃肋1顶部与建筑主体的顶部固定梁3连接,底部与建筑主体的底部固定梁4连接。该玻璃肋1内侧与建筑主体的预埋件5连接。该玻璃肋1两侧对称设有驳接板6,各驳接板6之间通过固定螺栓与该玻璃肋1固定在一起。各驳接板6外端向外延伸设有两个驳接爪7。

该玻璃面板2呈矩形,包括玻璃板21及相邻玻璃板之间边缘的夹胶22。该玻璃面板2四个角部分别与对应的驳接爪7末端固定连接。如图4所示,上下相邻的玻璃面板2的横向接缝内设有具有弹性的第一缓冲件8和第二缓冲件9,该横向接缝内的夹胶具有截面呈U型的凹陷部23。该第一缓冲件8包括第一头部81和与该第一头部81连接的两个第一尾部82,该第一头部81位于上下相邻的内侧玻璃板之间,各第一尾部82截面呈折线型,末端分别位于上下相邻的凹陷部23内。该第二缓冲件9包括第二头部91和与该第二头部91连接的两个第二尾部92,该第二头部91位于上下相邻的外侧玻璃板之间,各第二尾部92截面呈折线型,末端分别位于上下相邻的凹陷部23内,并与各第一尾部82的末端相对。该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91均具有空腔,各空腔内设有横向的隔板。该第一尾部82和第二尾部92与该玻璃面板2之间的空隙填充有密封胶。各凹陷部23内设有卡扣件24,该卡扣件24位于该第一尾部82和第二尾部92的末端之间,并分别与该第一尾部82和第二尾部92的末端卡扣固定。具体来说,该卡扣件24两侧分别具有插槽,该第一尾部82和第二尾部92末端均具有与该插槽对应的插头。

如图1所示,该驳接板6内侧具有插板,该插板插设于一个套筒61内,各套筒61内端与该预埋件5通过固定杆51固定连接。该驳接板6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加强肋板62,对应的驳接板的加强肋板62之间通过螺栓与该玻璃肋1固定连接在一起。

如图5所示,该玻璃肋1顶部固定设有第一转接件11,该第一转接件11具有两个侧板,两个侧板之间设有销轴,该销轴穿设于该玻璃肋1顶部。该第一转接件11与该顶部固定梁3固定连接,通过纯铰接的形式保证玻璃肋的实际受力模式和分析受力模式一样。该玻璃肋1顶部外端固定设有容置槽12,该玻璃面板2的顶部位于该容置槽12内。

如图6所示,该玻璃肋1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二转接件13,该第二转接件13截面呈U型,该玻璃肋1底部位于该第二转接件13的U型槽内,并通过螺栓与该第二转接件13固定在一起。

本发明的玻璃面板是通过驳接爪的形式连接在玻璃肋的上,玻璃面板上的荷载通过驳接爪传递给玻璃肋,通过玻璃肋的刚度实现抵抗风荷载作用。玻璃面板在层间断开的位置采用开模的胶皮和结构胶使胶皮和玻璃面板连接起来,在主体结构有竖向变形的情况时,通过胶皮的挤压或者拉伸完成吸收变形的作用,保证玻璃面板不被压坏或者接缝不被拉坏导致漏水的现象。

本发明中没有详细说明的技术特征为现有技术,上述仅为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凡在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未脱离本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