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水管槽防渗漏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71445发布日期:2018-06-23 01:35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下水管槽防渗漏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室内装饰工艺,特别是一种上下水管槽防渗漏工艺。



背景技术:

现在投入使用的楼房有相当部分存在着质量问题,其中反映比较普遍的是室内给排水系统漏水问题,给排水管道漏水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1、由管材本身质量问题产生的渗漏,如管材上出现裂痕、针眼,配件二端部出现的变形,丝口有偏丝、断丝、毛丝及缺口,各类阀体内的部件损蚀、密封圈破损、松懈、闸板和阀体毛糙而闸不到底,阀杆变形折断等;2、由于安装人员技术不熟练或操作不当造成的渗漏,如镀锌管在套丝接口时断丝或缺口大于丝口总长度10%,丝口过松或过紧;丝接口长度不足或缠绕物生料带、油麻丝不足、不均匀,或在边接旋转过头又返回、产生松动而造成渗漏水;另外,法兰之间偏心受压而渗漏,焊接管道之间或管道法兰之间焊缝不到位,造成开裂。

无论由以上哪种原因造成的上下水管渗漏,除了找到渗漏原因,对渗漏原因进行修补替换外,也需要事前对水管渗漏可能造成的对附近墙体渗漏做好一定的预防措施,即要求上下水管槽具有一定抗渗漏能力,即使水管发生局部渗漏,也不会对水管附近的墙体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致使墙体发霉、脱皮,室内环境潮湿。

现有的上下水管槽装修施工中,人们对开放式上下水管槽抗渗漏措施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施工中,管槽深度不控制、不检测,致使管槽深度过浅,管槽修补好安装水管后,水管凸出墙体表面,不美观,如果水管产生渗漏,则直接渗漏到两侧的外墙体,引起墙面发霉、产斑;在安装水管前,未对管槽内表面作任何防水处理或处理粗糙,使用过程中,因管槽内积累的灰尘影响,导致管槽修粉层开裂,防水能力下降或消失,上下水管一旦出现渗漏,则直接殃及两侧及背面墙体,导致墙体受潮发霉、甚至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下水管槽防渗漏工艺,施工后上下水管槽内表面形成抗渗漏防水层,长期使用后整体牢固,一旦发生水管渗漏可有效抵抗,保障水管附近墙体干燥不受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上下水管槽防渗漏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预埋管槽深度、宽度检测,确保深度、宽度达标;

步骤2:管槽内灰尘清理,湿润度处理;

步骤3:管槽内表面平整度修补,形成补平层;

步骤4:修补材料干燥后,管槽内表面涂刷三遍防水涂层;

步骤5:安装上下水管。

所述步骤4的三遍防水涂层整体厚度不小于20mm。

所述步骤1的管槽深度大于水管外径至少40mm。

所述步骤1的管槽宽度大于水管外径至少50mm。

所述步骤5的水管外表面低于墙体表面10mm。

本发明通过在管槽内表面进行平整度修补,并涂刷防水涂层,使管槽具备防水抗渗能力,一旦发生水管渗漏,水可沿着水槽内表面向下流动,不会渗入附近墙体,对墙体造成影响,保证墙体干燥不受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上下水管槽防渗漏工艺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上下水管槽防渗漏工艺剖面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1、基层清理:基层清扫干净,不得有浮尘、杂物。

2、墙壁定位放线:根据水电施工图纸,在墙上弹出管槽20的位置。

3、切割开槽:定位放线施工完毕后,使用手携式电动切割机对墙体进行开槽,尺寸及深度按照要求进行,剔凿时不得过于用力,使开槽尺寸过大影响墙体质量,切割槽边角时,人工用錾子配合修理,使槽口槽底平直。开槽深度不得大于1/3墙厚,墙厚小于或等于120mm的,不得双向对开线槽。管槽20方向宜为竖向或者斜向,严禁沿着水平方向开槽。开槽完毕将槽内清理干净,洒水湿润,刷素水泥浆连接层一道。

本发明的上下水管槽防渗漏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预埋管槽20深度、宽度检测,确保深度、宽度达标;为了确保有足够空间涂刷防水涂层22及安装上下水管10、以及为水管渗漏水预留出向下流动的通道,避免渗漏水溢出管槽20,管槽20宽度和深度须符合以下指标:管槽20深度大于水管10直径至少40mm;管槽20宽度大于线管10直径至少50mm。

步骤2:管槽20内灰尘清理,湿润度处理;用清水对管槽20内进行清洗,确保内部不得有灰尘杂物等;抹灰前一天用水管把把管槽20浇透,第二天抹灰时再把管槽20充分润湿,有利于后道防水施工时增加修补材料的粘结力。

步骤3:管槽20内表面平整度修补,形成补平层21;内墙面如有蜂窝及松散的混凝土,要剔掉,用水冲刷干净,针对其它凹凸不平,用1∶3水泥砂浆抹平或用1∶2干硬性水泥砂浆捻实。

步骤4:修补材料干燥后,管槽内表面涂刷三遍防水涂层22;为了确保防水效果,三遍防水涂层22整体厚度不小于20mm。

一、对于混凝土墙分为以下步骤涂刷防水涂层22:

1、刷水泥素浆:配合比为水泥∶水∶防水油=1∶0.8∶0.025(重量比),先将水泥与水拌合,然后再加入防水油搅拌均匀,再用软毛刷在基层表面涂刷均匀,随即抹底层防水砂浆;

2、刷底层砂浆:用1∶2.5水泥砂浆,加水泥重3%~5%的防水粉,水灰比为0.6~0.65,稠度为7~8cm。先将防水粉和水泥、砂子拌匀后,再加水拌合。搅拌均匀后进行抹灰操作,底灰抹灰厚度为5~10分钟,在灰末凝固之前用扫帚扫毛。砂浆要随拌随用,拌合及使用砂浆时间不宜超过60分钟,严禁使用过夜砂浆;

3、刷水泥素浆:在底灰抹完后,常温时隔1天,再刷水泥素浆,配合比及做法与第一层相同;

4、抹面层砂浆:刷过素浆后,紧接着抹面层,配合比同底层砂浆,抹灰厚度在5~10mm左右,凝固前要用木抹子搓平,用铁抹子压光;

5、刷水泥素浆:面层抹完后1天刷水泥素浆一道,配合比为水泥∶水∶防水油=1∶1∶0.03(重量比),做法和第一层相同。

二、对于砖墙分为以下步骤涂刷防水涂层22:

1、抹底层砂浆:配合比为水泥∶砂=1∶2.5,加水泥重3%的防水粉。先用铁抹子薄薄刮一层,然后再用木抹子上灰,槎平,压实表面并顺平,抹灰厚度为6~10mm左右;

2、抹水泥素浆:底层抹完后1~2天,将表面浇水湿润,再抹水泥防水素浆,掺水泥重3%的防水粉。先将水泥与防水粉拌合,然后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用铁抹子薄薄抹一层,厚度在1mm左右;

3、抹面层砂浆:抹完水泥素浆之后,紧接着抹面层砂浆,配合比与底层砂浆相同,先用木抹子搓平,后用铁抹子压实、压光,抹灰厚度在6~8mm之间;

4、刷水泥素浆:面层抹灰1天后,刷水泥素浆,配合比为水泥∶水∶防水油=1∶1∶0.03(重量比),方法是先将水泥与水拌匀后,加入防水油再搅拌均匀,用软毛刷子将面层均匀涂刷一遍。

步骤5:将上下水管10安装入管槽20内,水管10中部以卡箍均匀间隔、固定在管槽20内壁上;水管10两边用钢钉固定,或者先将铁丝固定在钢钉上,然后将钢钉固定在墙体上,安装好后水管10不得有反弹、松动,外表面应低于墙体表面30为10mm。

采取本方案的上下水管槽20,整体牢固、具备抗渗漏能力,一旦发生水管渗漏,水可沿着水槽内表面向下流动,不会渗入附近墙体,对墙体造成影响,保证墙体干燥不受潮。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