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厚筏板基础的内部支撑体系。
背景技术:
从传统的施工工艺来看,在筏板钢筋绑扎的施工过程中,上层钢筋的支撑比较常用的做法有钢筋马凳或型钢马凳,楼筏板厚度较大时候存在强度及稳定性低的问题,且型钢马凳安装比较笨重,吊装安全隐患大;同时筏板大体积混凝土散热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厚筏板基础的内部支撑体系,要解决现有技术楼筏板厚度较大时候存在强度及稳定性低的问题;并解决筏板大体积混凝土散热不均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厚筏板基础的内部支撑体系,支设在大理石垫层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马凳支撑和固定在马凳支撑内的钢筋层支撑;
所述马凳支撑包括竖向支撑钢管和水平支撑钢管,所述竖向支撑钢管的底部固定在铁板上,所述水平支撑钢管为数层,每层由横向钢管和纵向钢管组成,所述横向钢管和纵向钢管均通过扣件和竖向支撑钢管固定;所述竖向支撑钢管、横向钢管和纵向钢管内均灌有CGM灌浆料;
所述钢筋层支撑包括底板钢筋层和上部钢筋层,所述底板钢筋层铺设在大理石垫层上,其与水平支撑钢管之间设有扫地杆,所述上部钢筋层设于水平支撑钢管之上,所述底板钢筋层和上部钢筋层均为双层双向筋。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铁板呈梅花形布置在底板钢筋层的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的间隙中。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支撑钢高于水平支撑钢管至少100mm。
进一步地,所述扫地杆距大理石垫层的上表面距离不大于160mm。
进一步地,所述铁板的为矩形铁板,大小为100mm×100mm×3mm。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钢筋层的长向钢筋在下,短向钢筋在上。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支撑钢管、横向钢管和纵向钢管外径均为48mm。
此外,所述扣件为双扣件。
更加优选地,所述竖向支撑钢管之间的纵距为1500mm,横距为1500mm,上下相邻两层水平钢管层间的距离为18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竖向支撑钢管间距合理呈梅花形布置,钢管的稳定性比现有技术中钢筋的稳定性高;筏板越高,采用本实用新型施工效果越明显,同时用钢管取代钢筋作为上部钢筋层的支撑,能有效节约钢材;在浇筑筏板基础时,钢材具有很好的导热性能,在空气自然流动作用下将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带出,混凝土体内热量通过钢管排出,降低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减少混凝土和外部的温差,有效改善混凝土因温度过高造成的结构裂缝;本实用新型铁板与底板钢筋层未焊接在一起,能够使马凳支撑受力更加稳定,且不会改变底板钢筋层的受力环境。马凳支撑与钢筋层支撑的固定连接未使用对接扣件,能够保证竖向支撑钢管的防水性能。
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操作方便、适用等特点,有很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广泛的推广应用后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位本实用新型一种超厚筏板基础的内部支撑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马凳支撑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竖向支撑钢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横向钢管或纵向钢管灌注CGM灌浆料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竖向支撑钢管;2-水平支撑钢管;21-横向钢管;22-纵向钢管;3-铁板;4-底板钢筋层;5-上部钢筋层;6-扫地杆;7-扣件;8-大理石垫层;9-CGM灌浆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一种超厚筏板基础的内部支撑体系,如图1所示,支设在大理石垫层8上,包括马凳支撑和固定在马凳支撑内的钢筋层支撑;马凳支撑包括如图3所示的竖向支撑钢管1和如图2所示的水平支撑钢管2,竖向支撑钢管1高于水平支撑钢管2至少100mm。
竖向支撑钢管1的底部固定在铁板3上,铁板3的为矩形铁板,大小为100mm×100mm×3mm。水平支撑钢管2为数层,每层由横向钢管21和纵向钢管22组成,横向钢管21和纵向钢管22均通过扣件7和竖向支撑钢管1固定,扣件7为双扣件。如图4所示,竖向支撑钢管1、横向钢管21和纵向钢管22内均灌有CGM灌浆料9,CGM灌浆料是由水泥基灌浆材料是以高强度材料作为骨料,以水泥作为结合剂,辅以高流态、微膨胀、防离析等物质配制形成的。竖向支撑钢管1、横向钢管21和纵向钢管22外径均为规格为Φ48(外径)×2.75mm 的钢管。钢筋层支撑包括底板钢筋层4和上部钢筋层5,底板钢筋层4铺设在大理石垫层8上,其与水平支撑钢管2之间设有扫地杆6,扫地杆6距大理石垫层8的上表面距离为不大于160mm。上部钢筋层5设于水平支撑钢管2之上,底板钢筋层4和上部钢筋层5均为双层双向筋。底板钢筋层4的长向钢筋在下,短向钢筋在上。铁板3呈梅花形布置在底板钢筋层4的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的间隙中。竖向支撑钢管1之间的纵距为1500mm,横距为1500mm,上下相邻两层水平钢管层间的距离为1800mm。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施工前准备;
2、钢管进场;
3、钢管粗加工(长度方面的加工);
4、水平钢管层的钢管用CGM灌浆料灌实;
5、竖向支撑钢管(1)焊接铁板;
6、对竖向支撑钢管(1)进行水密性试验(全数试验);
7、 竖向支撑钢管(1)弹线定位;
8、 底板钢筋层绑扎;
9、 马凳支撑水平支撑钢管的搭设;
10、上部钢筋层绑扎;
11、 砼浇筑;
12、养护14天后对竖向支撑钢管(1)灌实CGM灌浆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