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地窖式强震动观测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3613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地窖式强震动观测室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震、地质观测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层地窖式强震动观测室。



背景技术:

我国西北、东北、内蒙等地区冬季漫长,夜间平均温度都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夜间最低温度达零下40摄氏度左右,既有强震动台站都是在地表之上建设的且一般没有供暖设施,在这样低的温度下强震动观测设备(记录器和力平衡加速度传感器)和辅助通讯设备以及供电电池等工作效率低,甚至由于低温引起的以上设备故障或电池不能工作导致观测系统停止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合高寒地区使用的双层地窖式强震动观测室。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层地窖式强震动观测室,包括:

观测室本体,所述观测室本体位于地面下方,所述观测室本体包括地坪、墙壁和二层楼板,所述墙壁的下端与地坪固定连接组成上端开口的腔体,所述二层楼板固定连接在墙壁的中部,所述二层楼板与所述地坪平行设置,并将观测室本体分别为上下两层;

盖体,所述盖体与墙壁的上端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盖体的上端突出于地面;

仪器墩,所述仪器墩位于地坪中部并穿过所述地坪与地坪下的土层相连接;

隔震槽,所述隔震槽环设在仪器墩的周围,并将仪器墩与地坪分隔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地窖式强震动观测室,能够保证低温状态下的强震动观测设备和辅助通讯设备以及供电电池等工作效率不降低,避免由于低温引起的以上设备故障或电池不能工作导致观测系统停止运行的问题。

进一步,所述二层楼板的设有连通上、下两层空间的活动门,所述活动门的尺寸不超过二层楼板尺寸的一半。所述活动门为推拉门,所述推拉门的活动方向与二层楼板相平行,所述推拉门包括门体和滑轨,所述门体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轨固定连接在二层楼板上。

进一步,所述观测室本体为上端开口的圆柱形腔体,所述地坪为直径为1m的圆形,所述观测室本体的深度为3米;所述盖体为高度为0.1米的弧形玻璃钢盖。

进一步,所述地坪为直径为1m的圆形,所述观测室本体的深度为3米;所述盖体为高度为0.1米的曲面形玻璃钢盖。

进一步,所述仪器墩为长方体,所述仪器墩的顶面高出地坪;所述仪器墩的下端深入地坪之下土层中。

进一步,所述地坪、墙壁和二层楼板均由玻璃钢制成。

进一步,所述地坪、墙壁和二层楼板均由混凝土制成。

进一步,所述隔震槽中填充有密封胶或者止水带,所述隔震槽中也可以填充其它具有防水功能的材料,或者替换为其它防渗漏水的措施。

进一步,所述墙壁上连接有下井装置,所述下井装置贯穿二层楼板上的活动门。

进一步,所述下井装置为壁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地窖式强震动观测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地窖式强震动观测室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观测室本体,11、地坪,12、墙壁,13、二层楼板,2、盖体,3、仪器墩,4、隔震槽,5、井装置,6观测装置,7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层地窖式强震动观测室,包括:

观测室本体1,所述观测室本体1位于地面下方,所述观测室本体1包括地坪11、墙壁12和二层楼板13,所述墙壁12的下端与地坪11固定连接组成上端开口的腔体,所述二层楼板13固定连接在墙壁12的中部,所述二层楼板13与所述地坪11平行设置,并将观测室本体分别为上下两层;

盖体2,所述盖体2与墙壁12的上端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盖体2的上端突出于地面;

仪器墩3,所述仪器墩3位于地坪11中部并穿过所述地坪11与地坪下的土层相连接,所述传感器7放置在仪器墩3上;

隔震槽4,所述隔震槽4环设在仪器墩3的周围,并将仪器墩3与地坪11分隔开。

所述二层楼板13的设有连通上、下两层空间的活动门,所述活动门的尺寸不超过二层楼板13尺寸的一半,所述观测装置6放置在除活动门之外的二层楼板上。所述活动门为推拉门,所述推拉门的活动方向与二层楼板相平行,所述推拉门包括门体和滑轨,所述门体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轨固定连接在二层楼板上。

所述观测室本体1为上端开口的圆柱形腔体,所述地坪11为直径为1-2米的圆形,所述观测室本体1的深度为3-4米;所述盖体2为高度为0.1-0.2米的曲面形玻璃钢盖。

所述仪器墩3为长方体,所述仪器墩3的顶面高出地坪11;所述仪器墩3的下端深入地坪11之下土层中。

所述地坪11、墙壁12和二层楼板13均由混凝土制成。

所述隔震槽4中填充有密封胶或者止水带,所述隔震槽中也可以填充其它具有防水功能的材料,或者替换为其它防渗漏水的措施。

所述墙壁12上连接有下井装置5,所述下井装置5贯穿二层楼板13上的活动门。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层地窖式强震动观测室,包括:

观测室本体1,所述观测室本体1位于地面下方,所述观测室本体1包括地坪11、墙壁12和二层楼板13,所述墙壁12的下端与地坪11固定连接组成上端开口的腔体,所述二层楼板13固定连接在墙壁12的中部,所述二层楼板13与所述地坪11平行设置,并将观测室本体分别为上下两层;

盖体2,所述盖体2与墙壁12的上端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盖体2的上端突出于地面上方;

仪器墩3,所述仪器墩3位于地坪11中央并穿过所述地坪11与地坪下的土层相连接;

隔震槽4,所述隔震槽4环设在仪器墩3的周围,并将仪器墩3与地坪11分隔开。

所述二层楼板13的设有连通上、下两层空间的活动门,所述活动门的尺寸不超过二层楼板13尺寸的一半。

所述活动门为推拉门,所述推拉门的活动方向与二层楼板相平行,所述推拉门包括门体和滑轨,所述门体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轨固定连接在二层楼板上。

所述观测室本体1为上端开口的圆柱体,所述地坪11为直径为1m的圆形,所述观测室本体1的深度为3米;所述盖体2为高度为0.1米的弧形玻璃钢盖。

所述仪器墩3为长方体,所述仪器墩3的顶面高出地坪11;所述仪器墩3的下端深入地坪11之下土层中。

所述地坪11、墙壁12和二层楼板13均由玻璃钢制成。

所述隔震槽4中填充有密封胶或者止水带,所述隔震槽中也可以填充其它具有防水功能的材料,或者替换为其它防渗漏水的措施。

所述墙壁12上连接有下井装置5,所述下井装置5贯穿二层楼板13上的活动门。

制作时,按照强震动观测台站建设相关规程要求,并结合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台站观测室的建筑结构充分考虑了保温、冻土及回填土影响。观测室均开挖至回填土下的原状土,如挖到原状土不到3米必须在下挖至3米,保证仪器敦置于原状土之上且在冬季不受冻土影响。仪器观测室平面形状为正方形。考虑到仪器观测室深度尺寸较大,观测室墙壁安装了相应的下井设施(壁梯),以方便工作人员出入安装拆卸仪器、检查仪器运行状态。

仪器敦设置在观测室地面的正中央,仪器墩的平面尺寸为:长40cm,宽40cm。仪器墩顶面高出摆房地面10cm,深入观测室内地平之下土层中10cm,即仪器墩总高度为20cm+摆房地板厚度。在仪器墩的四周留有隔震槽,以尽可能减少观测室建筑的影响。仪器墩采用标号为C30号混凝土现场浇制。为保证仪器墩与场地土层或基岩牢固联结在一起,仪器墩施工中采用了如下做法:

(1)对于基岩场地,先除去表面风化岩屑,再现场浇制混凝土墩。

(2)对于土层场地,先除去表层腐植土或垃圾回填土,然后挖坑,将8根φ22mm的钢筋砸入土层,砸入深度为100cm之间调整。然后,用水泥砂浆渗入插筋空隙中,待其渗透初凝后,再浇制混凝土墩。

防水设计,隔振槽采取密封防水设计。具体方案:

(1)用防水胶将特殊处理的油布连接仪器墩和观测室地面。

(2)在隔振槽内用建筑止水带填充密封(不透水)。

在仪器观测室内布设仪器柜、专用电缆、信号线分配器以及用于电缆接地地线。

考虑地下观测室的隔振槽夏季渗水的问题,在强震动台站选址是应避免在低洼或有较深回填土的地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