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部采用活动柱的并联筒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7081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部采用活动柱的并联筒体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部采用活动柱的并联筒体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住宅建筑领域,用户均希望自己的户内空间尽量开敞,能自由的布局,装修少受梁柱限制。但现有的建筑,为了确保强度及承载力,室内均有梁柱(承重墙),以确保建筑的使用安全。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结构以使室内没有梁柱(承重墙)也能确保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部采用活动柱的并联筒体结构,该结构采用活动柱代替现有建筑的室内梁柱(承重墙),使住户户内空间更加开敞,布局更加自由,装修少受梁柱影响。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部采用活动柱的并联筒体结构,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活动柱、楼板、上柱墩、下柱墩;

第一筒体包括沿着住宅的外围设置的多个剪力墙肢,相邻剪力墙肢通过连梁连接;在第一筒体上留出门洞和/或窗洞; 楼板将第一筒体分为若干层;

第二筒体包括沿着电梯和/或楼梯四周布置的多个剪力墙肢,相邻剪力墙肢通过连梁连接;可在第二筒体上留出门洞和/或窗洞;第一筒体、第二筒体交接的地方共用剪力墙肢和连梁;

活动柱位于第一筒体内,为外包钢板的约束混凝土柱,活动柱的上端依次穿过楼板与顶板连接,活动柱的下端与上柱墩连接,下柱墩与建筑基础连接,在上下柱墩之间设置有摩擦隔震支座;

所述连梁为混凝土连梁和/或框架梁等梁构件。

活动柱内的钢筋与楼板内的钢筋连接。

活动柱的外包钢板在楼板处断开,活动柱内的钢筋与楼板内的钢筋连接后,整体浇筑混凝土,使楼板和活动柱形成一个整体。

所述第一筒体包括多个住宅单元,每个住宅单元为一个住户住宅,相邻住宅单元通过剪力墙肢、连梁隔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少量活动柱和筒体结构就能达到建筑的要求,使用户住宅内无承重墙,达到使用户户内空间开敞,能自由的布局,装修少受承重墙限制的目的;

活动柱采用外包钢板的约束混凝土柱,因外包钢板对柱体混凝土有很好约束作用,在保证柱体强度的前提下节约柱截面,避免过多占用用户住宅空间,增加了房间使用空间;所述活动柱的截面面积满足以下公式:N=fAs+fcAc,其中,N—活动柱轴心压力设计值;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c—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As—为钢管的截面面积;Ac—为钢管内混凝土的截面面积。

在上下柱墩之间设置摩擦隔震支座,以将活动柱与建筑基础分开,在地震作用下活动柱可以自由的水平运动,减少地震对活动柱的影响,确保了建筑安全;

地震作用主要由第一筒体、第二筒体承担,活动柱仅承受竖向荷载,不承当弯矩,因此活动柱的柱截面小,增加房间使用空间;

住宅户内采用无梁楼盖,增加净高,方便使用;

地震作用下,活动柱下的摩擦隔震支座可以消耗掉部分地震能量,保护活动柱免受损坏;另一部分能量首先由筒体的混凝土连梁,框架梁等连梁出现塑性变形耗能,最后由筒体的剪力墙肢塑性变形耗能;本申请能形成较好的耗能机制,有两道防线概念,抗震能力强。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部采用活动柱的并联筒体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活动柱的与楼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中:1、第一筒体,2、第二筒体,3、剪力墙肢,4、混凝土连梁,5、框架梁,6、活动柱,7、楼板,8、顶板,9、基础,10、上柱墩,11、下柱墩,12、摩擦隔震支座,13、防护板,14、剪力墙,15、钢板,16、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4,一种内部采用活动柱的并联筒体结构,包括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活动柱6、楼板7、上柱墩10、下柱墩11。第一筒体1包括沿着住宅的外围设置的多个剪力墙肢3,相邻剪力墙肢3通过混凝土连梁4连接,剪力墙肢3、混凝土连梁4构成剪力墙14;在第一筒体1上留出门洞和/或窗洞。第一筒体包括多个住宅单元,每个住宅单元为一个住户住宅,相邻住宅单元通过剪力墙肢3、混凝土连梁4隔开。 楼板7将第一筒体1分为若干层。第二筒体2包括沿着电梯和/或楼梯四周布置的多个剪力墙肢3,相邻剪力墙肢3通过混凝土连梁4连接;电梯和楼梯通过框架梁5连接;可在第二筒体2上留出门洞和/或窗洞;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交接的地方共用剪力墙肢3和混凝土连梁4。活动柱6位于第一筒体1内,为外包钢板15的约束混凝土柱;施工时,外包钢板15在楼板7处断开,活动柱6内的钢筋16与楼板7内的钢筋16连接后,整体浇筑活动柱和楼板的混凝土,使楼板7和活动柱6形成一个整体;活动柱6的上端依次穿过楼板7与顶板8连接,活动柱6的下端与上柱墩10连接,下柱墩11与基础9连接,在上下柱墩之间设置有摩擦隔震支座12,摩擦隔震支座12将立柱与基础9分开;在摩擦隔震支座12的四周设置有防护板13。

本实用新型中,活动柱的截面面积满足以下公式:N=fAs+fcAc,其中,N—活动柱轴心压力设计值;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c—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As—为钢管的截面面积;Ac—为钢管内混凝土的截面面积。

本实用新型既具有较好耗能的功能,又有较好的空间性能;既满足工程受力,又满足规范要求,同时也满足建筑使用功能需求。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住宅建筑,其他建筑也适用。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