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卷材屋面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9393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防水卷材屋面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以不同的施工工艺将不同种类的卷材固定在屋面上起到防水作用的屋面称之为卷材防水屋面。卷材防水屋面是用胶结材料粘结卷材进行防水的屋面。具有重量轻、防水性能好的优点,其防水层的柔韧性好,能适应一定程度的结构振动和胀缩变形。目前采用的卷材防水屋面材料一般是传统的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等三大系列,因这些卷材一般耐候性较差,经日光老化后会出现老化开裂,因此常在卷材基面上盖上一道不同厚度的混凝土层。

然而,由于屋面长时间的风吹雨淋、热胀冷缩,使得防水卷材出现“鼓包”、脱离结合层和出现开裂现象,因防水卷材与混凝土层几乎无任何粘接强度,会导致防水卷材材料表面的混凝土层出现开裂,时间稍长会出现大量的蜘蛛网式的裂缝,导致大量雨水渗透进入防水卷材材料层,因防水卷材材料施工本身就存在缝隙,经雨水长时间浸泡致使防水卷材的渗漏或破坏,造成严重的漏水现象。

有报道可通过机械对其进行加固,若一般的防水卷材出现脱离的情况,可利用压条进行封闭或用钉子进行禁锢处理,使用密封材料在钉子上进一步密封处理;若屋面范围不是很大,通常将防水层予以切开,对其进行干燥处理,然后将利用粘接剂对其进行牢固粘接,最后将卷材条粘贴到接缝处;如果屋面以及墙体或者结构较突出的屋面接缝出现渗漏现象,一般的处理方法为搭接,首先切开防水层,掀开立面防水卷材,对其找平层进行清理,通过满粘法将一层防水卷材的压平,接着翻下立面防水卷材对其进行再次粘贴工作,注意保证卷材在搭接宽度方面要在150mm以上。也有加设屋面卷材防水增强层,通常使用高分子卷材进行,要求宽为200-300mm,厚度在1.2mm,还可以利用改性沥青卷材要求厚度在3mm,将其厚单边点在屋面板板端处进行粘接,或通过压敏型粘接剂进行粘接,将大面积的防水层进行铺贴。但是,以上报道的方法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针对漏点进行维修,无法针对根本进行维修防水处理,其仅仅起到临时作用,时间稍长漏水现象仍频频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卷材屋面的防水结构,具有防水效果好、力学强度高、使用寿命长、施工方便和成本低廉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卷材屋面的防水结构,包括卷材基层,所述卷材基层表面覆盖有无纺布增强层,所述无纺布增强层表面复合有聚脲防水涂层。

进一步地,所述卷材基层和所述无纺布增强层之间还设有水性生物质底漆层。

进一步地,所述水性生物质底漆层的厚度为0.05~0.1mm。

进一步地,所述聚脲防水涂层通过刮或滚涂成型设置在所述无纺布增强层上。

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水卷材屋面的防水结构,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聚脲防水涂层具有高拉伸强度,高断裂伸长率和极其优异的耐候防水性能,通过无缝覆盖卷材防水屋面上的混凝土表面,防止混凝土开裂渗水,避免卷材内部储水,达到防水补漏效果,从根本上解决了漏水根源。本防水结构制作工艺简单,针对卷材防水屋面漏水不仅起到优异的防水效果,其防水保质期可长达十年以上,甚至通过不同颜色搭配还可以装饰屋面美观,在维修卷材防水屋面漏水案例中受到广大业主的认可。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水卷材屋面的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包括:1、卷材基层,2、无纺布增强层,3、水性生物质底漆层,4、聚脲防水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产品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水卷材屋面的防水结构,包括卷材基层1,所述卷材基层1表面覆盖有无纺布增强层2,所述无纺布增强层2表面复合有聚脲防水涂层4。所述卷材基层1和所述无纺布增强层2之间还设有水性生物质底漆层3。所述水性生物质底漆层3的厚度为0.05~0.1mm。所述聚脲防水涂层4通过刮或滚涂成型设置在所述无纺布增强层2上。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水卷材屋面的防水结构的具体制作方法为:

在卷材基层表面滚涂或刮涂形成0.05~0.1mm左右厚水性生物质底漆层后,3~10h可干燥封闭基面;接着在水性生物质底漆层上直接用水性生物质腻子填补空隙形成水性生物质底漆层,并滚涂粘贴无纺布,形成无纺布增强层,施工做到无纺布整齐铺垫,无明显起鼓等影响外观行为,3~10h可干燥并粘贴牢固;最后在无纺布增强层上均匀刮涂或滚涂0.5~2.5mm的聚脲防水涂层,一遍可达厚度,干燥时间为8~48h即可投入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