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0792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网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网架。



背景技术:

由多根杆件按照一定的网格形式通过节点连结而成的空间结构。构成网架的基本单元有三角锥,三棱体,正方体,截头四角锥等,由这些基本单元可组合成平面形状的三边形,四边形,六边形,圆形或其他任何形体。具有空间受力、重量轻、刚度大、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可用作体育馆、 影剧院、展览厅、候车厅、体育场看台雨篷、飞机库、双向大柱网架结构距车间等建筑的屋盖。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200923U”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网架结构,这种网架结构可将建筑屋面板直接支撑在网架上,无需使用支托和檀条,在整个建筑过程中速度更快,且在现场安装时无需焊接,这种省时省力的焊接方式特别适用于快节奏的都市建筑;但是由这种网架制成的建筑,在建造完毕后仍然需要建造者携带电缆爬到网架上后将网架将电缆安装,但是电缆通常是由一根或者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和外包绝缘保护层制成,为了尽量减少电量的损失,通常采用铜作为电缆的内芯,而铜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3.5,密度为8.96克每立方厘米,所以携带这种铜电缆爬到网架上需要耗费极大的体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将网线运输到高处的的网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网架,包括连接件和通过连接件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部设置有圆筒,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柔性套环,所述柔性套环套设在圆筒中,所述柔性套环上设置有用于卡嵌线缆的卡扣,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电缆的固定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杆插设在连接件中,使连接杆交错形成网架,并且在连接件中插设长度较长的连接件,将网架支撑起来,当需要将电缆运送到网架上方时候,可将电缆的端部卡接在设置在柔性套环的卡扣中,而后拽动柔性套环,将设置有卡扣的一端向上运送,从而达到将电缆向上运送,当将电缆运送到上方后,可将电缆从卡扣中取下固定在固定部上,也可将电缆取下重新卡接在其他连接杆上的卡扣中后拽动柔性套环将电缆运送到需要的位置,避免了操作者在作业过程中需要随身携带线缆爬高的不便。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部包括铰接在连接杆上的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所述第一半圆环和能套设在第一半圆环上的第二半圆环的外边缘向外翻折形成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包裹住线缆,根据线缆的径长调整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之间的位置关系,使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的内壁紧贴在线缆的表壁上,而后将螺栓穿过设置在第一延伸部上的第二通孔后利用螺母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内壁为滚花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线缆外部都套设有一层绝缘外壳,而绝缘外壳通常采用塑胶橡胶等材料,这种材料的表壁都较为光滑;若线缆质量较大时,只靠第一半圆环、第二半圆环对线缆的压力可能难以平衡线缆的重力,也有可能因为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对线缆的压力过大而损坏线缆表壁,所以在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的表壁上设置滚花,增加第一半圆环、第二半圆环与线缆之间的摩擦力,摩擦力和压力共同平衡线缆的重力。

作为优选,所述圆筒上设置有定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线缆卡接在柔性套环上的圆筒上的卡扣时,由于线缆质量较大,所以当拽动柔性套环时,柔性套环会与圆筒的端部发生较大的摩擦从而受到损伤;为了避免线缆受到损伤,可在圆筒的端部设置定滑轮,将柔性套环放置的定滑轮上,从而减小定滑轮和柔性套环之间的摩擦力。

作为优选,所述圆筒端部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定滑轮设置在第一缺口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圆筒的端部设置第一缺口,将定滑轮安装在第一缺口处,且定滑轮的表面与圆筒的表面齐平,这样的设置可在连接杆的安装过程中,避免设置在圆筒上的定滑轮与地面或与其他连接杆相干涉。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为球形,所述连接件上均匀的设置有多个盲孔,所述盲孔内设置有螺纹,其中两个相对设置的盲孔斜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球形的连接件上分别设置有四个盲孔,两两相对;将连接杆通过螺纹连接在盲孔内部,其中一组相向设置在盲孔斜向伸入进盲孔内,插设进入盲孔内的连接杆也斜向设置,再利用设置在连接件上另一组盲孔,可将网架组装成上下两层,这样网架更为稳固、牢靠。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内部中空形成第一空腔,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能与第一空腔配合的锥筒,所述锥筒上设置有将外界与第一空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从第一通孔中穿过的固定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直接将连接杆伸入到连接件中的盲孔中进行固定时,需要制作较细的连接杆或径长较大的连接件;若连接杆较细时,可能会造成拼接出来的网架不够牢靠,若连接件径长较大时候,浪费材料且在制作、运输和安装过程中都极为不便,所以将固定杆伸入进第一空腔中,并且利用锥筒将第一空腔密封,即将固定杆固定在第一空腔内部,而后将固定杆伸入进盲孔中固定,可根据盲孔的大小和深度决定放置在第一空腔中的连接杆的长度和径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连接杆插设在连接件中,使连接杆交错形成网架,并且在连接件中插设长度较长的连接件,将网架支撑起来,当需要将电缆运送到网架上方时候,可将电缆的端部卡接在设置在柔性套环的卡扣中,而后拽动柔性套环,将设置有卡扣的一端向上运送,从而达到将电缆向上运送,当将电缆运送到上方后,可将电缆从卡扣中取下固定在固定部上,也可将电缆取下重新卡接在其他连接杆上的卡扣中后拽动柔性套环将电缆运送到需要的位置,避免了操作者在作业过程中需要随身携带线缆爬高的不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连接件和连接杆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2是实施例中连接件轴测图,用于体现设置在连接件上的盲孔;

图3是实施例中连接件结构剖视图,用于体现斜向设置的盲孔;

图4是实施例中连接杆结构剖视图,用于体现设置在连接杆上的固定杆;

图5是实施例中连接杆结构剖视图,用于体现设置在连接杆上的圆筒;

图6是图5中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用于体现设置在第一缺口处的定滑轮;

图7是实施例中柔性套环部分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设置在柔性套环上的卡扣;

图8是实施例中连接杆结构俯视图,用于体现设置在连接杆上的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

图中,1、连接件;11、盲孔;2、连接杆;21、第一空腔;22、锥筒;23、第一通孔;24、固定杆;25、圆筒;251、定滑轮;26、柔性套环;261、第一缺口;27、卡扣;31、第一延伸部;32、第一半圆环;33、第二半圆环;34、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网架,由多根连接杆2和连接件1组成,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件1为球体,球形连接件1上设置有六个盲孔11,两两相对,且盲孔11与球心的连线相互垂直,其中一组相向设置的盲孔11垂直伸入进连接件1中,另外两组盲孔11斜向伸入到连接件1中;如图4所示,连接杆2为圆柱形长杆,在连接杆2的两端均向内凹陷形成第一空腔21,在第一空腔21内设置一根长度较短的固定杆24,再将一个表面设置有第一通孔23的锥筒22套设在固定杆24上,锥筒22的底面与连接杆2的径长相同,将锥筒22焊接在连接杆2上,固定杆24伸出第一通孔23的一端上设置有螺纹;将固定杆24伸入进盲孔11中,从而将连接杆2固定在连接件1上。

如图5所示,在连接杆2表面在设置有一个圆筒25,圆筒25材料与连接杆2材料相同,均采用钢材;将圆筒25焊接在连接杆2外壁上;如图5和图6所示,在圆筒25端部上均设置有第一缺口261,在第一缺口261上安装有定滑轮251,在圆筒25上套设有一根柔性套环26,柔性套环26可采用首尾相连的钢丝绳;柔性套环26设置在定滑轮251上,当拽动柔性套环26时,定滑轮251随着转动,以此减小柔性套环26和圆筒25端部之间的摩擦力。

如图7所示,在柔性套环26上设置有一个卡扣27,用于卡接线缆,卡扣27为U字形夹;如图8所示,在连接杆2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线缆的固定部,固定部包括铰接在连接杆2上的第一半圆环32和第二半圆环33,其中第二半圆环33稍大与第一半圆环32,可套在第一半圆环32上,在第一半圆环32和第二半圆环33的顶部均向外翻折形成第一延伸部31,在第一延伸部31上均匀的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34,第二通孔34内设置有螺纹,利用第一半圆环32和第二半圆环33包裹住线缆之后,将螺栓穿设过第二通孔34后与螺母连接固定,从而达到将线缆固定住的效果,为了使第一半圆环32和第二半圆环33与线缆之间固定的更加紧密,在第一半圆环32和第二半圆环33与线缆接触的面上设置有滚花。

使用方法:将固定杆24伸入到连接件1中的盲孔11中固定,以此利用连接件1和连接杆2连接成网架,利用斜向设置的盲孔11,可将网架安装成两层,从而使网架更为稳固、牢靠;在线缆固定在卡扣27上后,拽动柔性套环26,随着柔性套环26的运动,将卡扣27和连接在卡扣27上的线缆运送到网架高处,而后可将线缆从卡扣27中取下固定在设置在连接杆2上的固定部或者将线缆重新固定在其他柔性套环26上的卡扣27中,而后拽动柔性套环26将线缆运送到合适的位置处,而后将线缆依次固定在连接杆2上的固定部上,利用铰接在连接杆2上的第一半圆环32和第二半圆环33包裹住线缆后,将螺栓穿设在第二通孔34中后与螺母连接从而将线缆固定在第一半圆环32和第二半圆环33内;不影响线缆的使用,而且在更换、检修线缆时,更为便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