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加固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0673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加固框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固框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加固框架。



背景技术:

近10多年来,我国建筑行业高速发展,建筑行业总产值从2001年的15362亿上升到2012年的135303亿元,涨幅将近9倍,而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大幅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全球建筑市场价值约7.5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3.4%。

目前有很多住宅或低层商业建筑都是用木结构或轻钢架结构组成。这样的结构能承受雨、雪和风吹的负载条件。但是如果遇到暴雪,龙卷风等恶劣的天气,传统的建筑框架结构不能单独抵挡来自上述情况产生的力,急需外装更牢固的建筑构件承受施加于建筑上力量,以防止框架剥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加固框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加固框架,包括上固定板、左连接柱和下固定板,上固定板通过左连接柱与下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板上方一侧焊接有辅助连接杆一,所述下固定板上方另一侧焊接有辅助连接杆二,所述上固定板下方一侧焊接有右连接柱,所述上固定板上表面一侧焊接有左挡板一,且左挡板一前表面设置有固定螺母孔一,所述上固定板上表面另一侧焊接有右挡板一,所述下固定板上表面一侧焊接有左挡板二,且左挡板二前表面设置有固定螺母孔二,所述下固定板上表面另一侧焊接有右挡板二,所述左连接柱表面设置有切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均为5cm钢板制成,且表面均设置有圆形孔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上固定板的长度短于固定板的长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左挡板一和右挡板一表面均设置固定螺母孔一,且左挡板一和右挡板一表面均设置有三个固定螺母孔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螺母孔二共设置有十二个,且十二个固定螺母孔二对称设置在左挡板二和右挡板二表面。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均为5cm钢板制成,且表面均设置有圆形孔洞,从而较低了制作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制作材料,且降低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重量,使得安装更加的方便,其次通过设置有辅助连接杆一和辅助连接杆二,使得下固定板与左连接柱和右连接柱形成三角形结构,从而增加了该加固框架的稳定性,再有通过上固定板上方焊接有左挡板一和右挡板一,从而可以将上固定板套接在墙体支柱上,然后利用左挡板一和右挡板一表面的固定螺母孔进行固定,使得固定更加的稳定,安装更加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加固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加固框架上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加固框架下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加固框架左连接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上固定板、2-左连接柱、3-辅助连接杆一、4-下固定板、5-右连接柱、6-辅助连接杆二、7-左挡板一、8-固定螺母孔一、9-右挡板一、10-左挡板二、11-右挡板二、12-固定螺母孔二、13-切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加固框架,包括上固定板1、左连接柱2和下固定板4,上固定板1通过左连接柱2与下固定板4固定连接,下固定板4上方一侧焊接有辅助连接杆一3,下固定板4上方另一侧焊接有辅助连接杆二6,上固定板1下方一侧焊接有右连接柱5,上固定板1上表面一侧焊接有左挡板一7,且左挡板一7前表面设置有固定螺母孔一8,上固定板1上表面另一侧焊接有右挡板一9,下固定板4上表面一侧焊接有左挡板二10,且左挡板二10前表面设置有固定螺母孔二12,下固定板14上表面另一侧焊接有右挡板二11,左连接柱2表面设置有切口13。

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4均为5cm钢板制成,且表面均设置有圆形孔洞,上固定板1的长度短于固定板4的长度,左挡板一7和右挡板一9表面均设置固定螺母孔一8,且左挡板一7和右挡板一9表面均设置有三个固定螺母孔一8,固定螺母孔二12共设置有十二个,且十二个固定螺母孔二12对称设置在左挡板二10和右挡板二11表面。

工作原理:该新型建筑结构加固框架使用时,首先通过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4套接再需要加固的墙体支柱表面,然后利用左挡板一7、右挡板一9、左挡板二10和右挡板二11表面的固定螺母孔一8和固定螺母孔二12,进行固定,此时便完成了该加固框架的安装,通过左连接柱2和右连接柱5进行连接加固,辅助连接杆一3和辅助连接杆二6与下固定板4形成三角形结构,从而使得下固定板4更加的稳定,防止其发生变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