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加固基础的的通讯基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0835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加固基础的的通讯基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加固基础的的通讯基站。



背景技术:

通信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有限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基站是移动通信中组成蜂窝小区的基本单元,完成移动通信网和移动通信用户之间的通信和管理功能。

为了保证无线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一般把通讯天线安置到最高点以增加服务半径,以达到理想的通讯效果。而通讯天线必须有通讯塔来增加高度,为了保障通讯铁塔的稳定性,现有的通讯铁塔的基础一般埋在土内,需要先进行挖掘,而有些地方比较不容易挖掘,特别是山区,从而给建筑基础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加固基础的的通讯基站。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加固基础的的通讯基站,包括基础、基站机房、塔体、和通讯舱,所述基础上还设有加固机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底座、加固组件和固定组件;

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固定块、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固定组件有若干个,所述固定组件位于底座的下方,各固定组件通过固定块连接在底座上,所述固定块固定设置在底座内,所述第一支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支杆固定在固定块的下方,所述第一支杆上侧设有凹槽,所述第二支杆远离固定块的一端穿入第二支杆且位于第二支杆内,所述第一支杆的外周面上设有若干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沿着第一支杆的曲线周面均匀分布,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填充有水泥;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线盘、拉绳、连接块、底板、固定钉、支柱、丝杆、钻头和驱动单元,所述固定组件有若干个,各固定组件均匀设置在第一支杆的环形侧面上,所述拉绳的一端缠绕在第一线盘上,所述第一线盘通过连接块与丝杆同轴固定,所述丝杆水平设置,所述连接块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钉位于连接块的第一通孔内,所述丝杆远离连接块的一端上设有钻头,所述钻头与丝杆同轴固定,所述支柱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支柱上的第二通孔为水平贯穿孔,所述支柱的第二通孔上设有内螺纹,所述支柱的内螺纹与丝杆的外螺纹匹配,所述底板位于支柱的下方,所述丝杆通过支柱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设有走位孔,所述走位孔与固定钉匹配,所述走位孔位于固定钉的正下方;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支架、第二线盘、连杆和转轴,所述第二线盘的两侧通过轴承固定在支架上,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二线盘的一侧,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转轴垂直连接,所述拉绳缠绕在第二线盘上,所述第二线盘通过拉绳与第一线盘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增加与水泥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连接的牢固度,所述第二支杆上设有阻尼块,所述阻尼块有若干个,各阻尼块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二支杆的侧面上。

作为优选,为了增加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牢固度,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制作材料均为钢材。

作为优选,为了确定固定钉在旋转后保持竖直上下设置,所述固定钉的上侧还设有反光镜。

在第一支杆的上方投射光源,在固定钉旋转过程中,当安装人员看见反光镜中的光时,此时的固定钉垂直向下设置。

作为优选,为了避雷,塔身上方还设有避雷针。

作为优选,为了增加拉绳的牢固度,所述拉绳的制作材料为碳素线。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攀爬,所述塔体上还设有爬梯。

作为优选,为了增加安装人员攀爬时的安全性,所述爬梯上还设有防护栏。

作为优选,为了增加钻头的硬度和耐磨性,所述钻头上涂有金刚石膜。

作为优选,为了防滑,所述爬梯上还设有防滑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加固基础的的通讯基站设计巧妙,稳定性强,通过加固组件穿入地下,增加通讯铁塔的牢固度,再通过固定组件中的钻头横向穿入岩石中,从而更立体的固定柱地下的岩石,通过固定组件与驱动单元的传动,使地下的横向钻孔在地面上驱动,解决了地下不容易施工的困难,从而使该具有加固基础的的通讯基站稳定的设置在石质地面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加固基础的的通讯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加固基础的的通讯基站的加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加固基础的的通讯基站的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加固基础的的通讯基站的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避雷针,2.通讯舱,3.塔体,4.爬梯,5.底座,6.固定块,7.第二支杆,8.阻尼块,9.第一支杆,10.固定组件,11.第一线盘,12.拉绳,13.反光镜,14.固定钉,15.连接块,16.支柱,17.丝杆,18.钻头,19.底板,20.走位孔,21.第二线盘,22.支架,23.连杆,24.转轴,25.基站机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4所示,一种具有加固基础的的通讯基站,包括基础、基站机房25、塔体3、和通讯舱2,所述基础上还设有加固机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底座5、加固组件和固定组件10;

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固定块6、第一支杆9和第二支杆7,所述固定组件10有若干个,所述固定组件10位于底座5的下方,各固定组件10通过固定块6连接在底座5上,所述固定块6固定设置在底座5内,所述第一支杆9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支杆7固定在固定块6的下方,所述第一支杆9上侧设有凹槽,所述第二支杆7远离固定块6的一端穿入第二支杆7且位于第二支杆7内,所述第一支杆9的外周面上设有若干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沿着第一支杆9的曲线周面均匀分布,所述第一支杆9和第二支杆7之间填充有水泥;

所述固定组件10包括第一线盘11、拉绳12、连接块15、底板19、固定钉14、支柱16、丝杆17、钻头18和驱动单元,所述固定组件10有若干个,各固定组件10均匀设置在第一支杆9的环形侧面上,所述拉绳12的一端缠绕在第一线盘11上,所述第一线盘11通过连接块15与丝杆17同轴固定,所述丝杆17水平设置,所述连接块15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钉14位于连接块15的第一通孔内,所述丝杆17远离连接块15的一端上设有钻头18,所述钻头18与丝杆17同轴固定,所述支柱16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支柱16上的第二通孔为水平贯穿孔,所述支柱16的第二通孔上设有内螺纹,所述支柱16的内螺纹与丝杆17的外螺纹匹配,所述底板19位于支柱16的下方,所述丝杆17通过支柱16与底座5固定连接,所述底座5上设有走位孔20,所述走位孔20与固定钉14匹配,所述走位孔20位于固定钉14的正下方;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支架22、第二线盘21、连杆23和转轴24,所述第二线盘21的两侧通过轴承固定在支架22上,所述连杆23的一端固定在第二线盘21的一侧,所述连杆23的另一端与转轴24垂直连接,所述拉绳12缠绕在第二线盘21上,所述第二线盘21通过拉绳12与第一线盘11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增加与水泥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第一支杆9与第二支杆7连接的牢固度,所述第二支杆7上设有阻尼块8,所述阻尼块8有若干个,各阻尼块8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二支杆7的侧面上。

作为优选,为了增加第一支杆9和第二支杆7的牢固度,所述第一支杆9和第二支杆7的制作材料均为钢材。

作为优选,为了确定固定钉14在旋转后保持竖直上下设置,所述固定钉14的上侧还设有反光镜13。

在第一支杆9的上方投射光源,在固定钉14旋转过程中,当安装人员看见反光镜13中的光时,此时的固定钉14垂直向下设置。

作为优选,为了避雷,塔身上方还设有避雷针1。

作为优选,为了增加拉绳12的牢固度,所述拉绳12的制作材料为碳素线。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攀爬,所述塔体3上还设有爬梯4。

作为优选,为了增加安装人员攀爬时的安全性,所述爬梯4上还设有防护栏。

作为优选,为了增加钻头18的硬度和耐磨性,所述钻头18上涂有金刚石膜。

作为优选,为了防滑,所述爬梯4上还设有防滑垫。

在安装时,首先在岩石上打竖直方向的孔,把第一支杆9放置在孔内,然后把固定组件10放入第一支杆9内,其中驱动单元位于地面上,通过旋转第二线盘21使第一线盘11旋转,从而使丝杆17旋转,因丝杆17上的内螺纹与支柱16上的外螺纹匹配,所述使丝杆17和丝杆17上的钻头18旋转着向一侧移动,钻头18钻进岩石中,再敲击固定钉14,把固定钉14钉入岩石中,从而把固定组件10固定在地面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具有加固基础的的通讯基站设计巧妙,稳定性强,通过加固组件穿入地下,增加通讯铁塔的牢固度,再通过固定组件10中的钻头18横向穿入岩石中,从而更立体的固定柱地下的岩石,通过固定组件10与驱动单元的传动,使地下的横向钻孔在地面上驱动,解决了地下不容易施工的困难,从而使该具有加固基础的的通讯基站稳定的设置在石质地面上。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