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装式楼梯马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1109阅读:2315来源:国知局
拼装式楼梯马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拼装式楼梯马道,用于基坑。



背景技术:

目前,基坑施工现场所用楼梯马道一般采用钢管脚手架现场搭设,由钢管作为竖向和水平受力框架,由木枋和模板作为楼梯踏步,搭拆均为一次性,费时费工,劳动强度大,搭设的楼梯马道稳固性差,安全隐患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目前基坑用楼梯马道一般采用钢管脚手架现场搭设,由钢管作为竖向和水平受力框架,由木枋和模板作为楼梯踏步,搭拆均为一次性,费时费工,劳动强度大,搭设的楼梯马道稳固性差,安全隐患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以上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拼装式楼梯马道,包括两对竖立的平行钢柱,第一对所述钢柱中两根钢柱之间的间距和第二对所述钢柱中两根钢柱之间的间距相等;

第一对所述钢柱中两根钢柱之间连接有多根主钢梁,第二对所述钢柱中两根钢柱之间连接有多根主钢梁;

两对所述钢柱之间连续架设有多对梯梁,所述梯梁与水平面呈一定夹角,各对所述梯梁上均匀铺设有踏步板;

在第一对所述钢柱和第二对所述钢柱外侧面上对应于所述梯梁搭接的位置均水平安装有一对次钢梁,一对所述次钢梁两对端部之间连接有一对第三钢梁,一对所述第三钢梁之间铺设有平台板。

进一步地,所述钢柱通过多组拉结杆连接至基坑护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对钢柱由第一下段和多个上段连接而成,所述第二对钢柱由第二下段和多个上段连接而成;所述第一下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下段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下段比所述第二下段长2150mm。

进一步地,所述踏步板和平台板均为花纹钢板。

进一步地,所述两对钢柱正上方安装有防雨棚。

进一步地,第一对所述钢柱之间平行于各所述主钢梁并与其间隔一定距离分别连接有支撑杆,第二对所述钢柱之间平行于所述主钢梁并与其间隔一定距离分别连接有支撑杆。

进一步地,所述主钢梁、钢柱和支撑杆之间围成的矩形对角线位置安装有第二支撑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构件均在预制工厂加工完成后运至施工现场组装,省时高效,可多次周转使用;经过多重支撑和拉结,结构稳定,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拉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圆圈C圈出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防雨棚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对钢柱下段1-1;第二对钢柱下段1-2;上段钢柱1-3;主钢梁2-1;次钢梁2-2;第三钢梁2-3;梯梁3;踏步板4;平台板5;拉结杆6;基坑护梁7;次钢梁安装螺栓8;上下段钢柱连接螺栓9;支撑杆10-1;第二支撑杆10-2;防雨棚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拼装式楼梯马道,包括两对竖立的平行钢柱,第一对钢柱中两根钢柱之间的间距和第二对钢柱中两根钢柱之间的间距相等;其中,第一对钢柱由第一下段1-1和多个上段1-3通过上下段钢柱连接螺栓9连接而成,第二对钢柱由第二下段1-2和多个上段1-3通过上下段钢柱连接螺栓9连接而成;第一下段1-1的长度大于第二下段1-2的长度,例如,第一下段1-1比第二下段1-2长2150mm,以保证楼梯有最佳的倾斜角度;

第一对钢柱中两根钢柱之间连接有多根主钢梁2-1,第二对钢柱中两根钢柱之间连接有多根主钢梁2-1;

两对钢柱之间连续架设有多对梯梁3,梯梁3与水平面呈一定夹角,各对梯梁3上均匀铺设有踏步板4,用于上下楼梯,图4中的箭头方向为下楼梯的行进方向;

在第一对钢柱和第二对钢柱外侧面上对应于梯梁3搭接的位置均水平通过次钢梁安装螺栓8安装有一对次钢梁2-2,一对次钢梁2-2两对端部之间连接有一对第三钢梁2-3,一对第三钢梁2-3之间铺设有平台板5,用于各段楼梯之间的接续。

优选地,钢柱通过多组拉结杆6连接至基坑护梁7,用于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地,踏步板4和平台板5均为花纹钢板,具有防滑作用。

优选地,两对钢柱正上方安装有防雨棚11,用于防止楼梯马道遭受雨水侵蚀。

优选地,第一对钢柱之间平行于各主钢梁2-1并与其间隔一定距离分别连接有支撑杆10-1,第二对钢柱之间平行于主钢梁并与其间隔一定距离分别连接有支撑杆10-1,以增强每对钢柱之间的结构强度。

优选地,主钢梁2-1、钢柱和支撑杆10-1之间围成的矩形对角线位置安装有第二支撑杆10-2,以进一步增强每对钢柱之间的结构强度。

本拼装式楼梯马道的钢柱1-1、1-2、1-3,钢梁2-1、2-2、2-3,梯梁3均由双肢角钢加工而成,结构自重较轻,其中钢柱竖向分段的数量可根据基坑的不同高度进行增减,以形成适应于基坑高度的马道高度;本拼装式楼梯马道所采用的各构件均在预制工厂加工完成后运至施工现场组装,省时高效,可多次周转使用;经过多重支撑和拉结,结构稳定,安全性高。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