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内外排水功能的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5603阅读:10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内外排水功能的大棚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内外排水功能的大棚。



背景技术:

温室大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设施,为农作物提供反季节生长环境,在温室大棚中,许多环境因素都能够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适当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及光照强度等都是实现农作物优质、高产的关键。

在雨季或者浇水时,有时会造成温室大棚棚内湿度过大,另外大棚棚顶一般采用聚氯乙烯薄膜,温室内空气遇到薄膜后会凝成水珠,顺着棚顶下滑,落到较低的一侧,使大棚该侧的土壤长期含水量大,容易引起病害。

而对于连顶大棚来说,相邻棚顶连接处一般低于两侧,当遇到雨水或大雪的天气时,棚顶积水如果不能及时排除,会对棚顶产生挤压,可能会压塌棚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将大棚棚顶的积水和内壁凝结的水珠排出,且具有通风换气、能加快棚顶积雪融化的大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内外排水功能的大棚,包括相互连接以构成封闭空间的大棚前壁、大棚后壁、大棚侧壁、大棚棚顶,还包括外排水槽和内排水沟,其中:大棚后壁高于大棚前壁;大棚棚顶由多个拱形棚顶相连组成;外排水槽在大棚外部两相邻拱形棚顶的连接处沿拱形棚顶的长度方向设置;内排水沟在大棚内部与拱形棚顶最低处相对应的位置沿拱形棚顶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外排水槽的横截面为V字形,该V字形的两侧与拱形棚顶相贴合。

进一步的,内排水沟倾斜设置,其靠近大棚后壁一端高于靠近大棚前壁的一端。

进一步的,在大棚前壁一侧,外排水槽的排水口下方设置有接水槽,该接水槽下部连接有下水管。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地下管路,下水管均连接至地下管路。

进一步的,内排水沟靠近大棚前壁的一端均连接至地下管路。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地下管路连通的水箱和设置于该水箱上的水泵。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吹风系统,吹风系统包括设置于大棚后壁上的支撑板和安装在该支撑板上的风扇。

进一步的,吹风系统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大棚后壁上,大棚后壁上还开设有通风孔,其中:当吹风系统位于升高位置时,风扇高出大棚棚顶,支撑板遮挡通风孔;当吹风系统位于降低位置时,风扇与通风孔对应。

进一步的,同一拱形棚顶对应的风扇和通风孔的数量相同,为2-8个。

本实用新型具有内外排水功能的大棚,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相邻拱形棚顶连接处设置外排水槽、大棚内部设置内排水沟,且大棚后壁高于大棚前壁,使得大棚棚顶外壁的积水和内壁凝结的水滴可以顺利排出,减少了积水对大棚棚顶的挤压并且能够及时排出大棚内多于的水分,保持棚内湿度一定,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2)外排水槽和内排水沟排出的水流入地下管路,地下管路连通至水箱和设置于水箱上的水泵,可以将排水暂存在水箱中,且水泵可将排水泵入大棚内用于灌溉,循环利用排水,节约水资源;

(3)大棚后壁设置有可升降的吹风系统,当吹风系统位于升高位置时,可通过其上设置的风扇吹风加快棚顶积雪融化,防止冬季积雪压塌棚顶;且大棚后壁上还设置有通风孔,当吹风系统位于降低位置时,通风孔和风扇位置重合,可与大棚前壁的入口形成气流通道,有利于大棚内气体的流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内外排水功能的大棚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内外排水功能的大棚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内外排水功能的大棚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内外排水功能的大棚的吹风系统位于升高位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内外排水功能的大棚的吹风系统位于降低位置的示意图;

其中:1-大棚棚顶、2-大棚后壁、3-大棚侧壁、4-大棚前壁、5-外排水槽、6-接水槽、7-下水管、8-内排水沟、9-地下管路、10-水箱、11-水泵、12-吹风系统、121-风扇、122-支撑板、201-通风孔、401-大棚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内外排水功能的大棚的第一个实施例,包括相互连接用以构成封闭空间的大棚前壁4、大棚后壁2、大棚侧壁3、大棚棚顶1,还包括外排水槽5和内排水沟8,其中:大棚后壁2高于大棚前壁4,便于大棚棚顶1外表面的积水向高度较低的大棚前壁4一端流动;大棚棚顶1由多个拱形棚顶相连组成,多个拱形棚顶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其连接处为大棚棚顶1的最低处,外排水槽5在大棚外部两相邻拱形棚顶的连接处沿拱形棚顶的长度方向设置,便于大棚棚顶1较高位置的积水向较低位置的连接处流动,从而使积水流入外排水槽5,并顺着外排水槽5向高度较低的大棚前壁4一端流下;内排水沟8在大棚内部与拱形棚顶最低处相对应的位置沿拱形棚顶的长度方向设置,内排水沟8可设置在大棚侧壁3上还可设置在地面上,本附图1中内排水沟8设置在地面上;大棚在日光照射下,棚内热空气上升,遇到较冷的大棚棚顶1后,凝结成水珠,水珠顺着大棚棚顶1的内壁向拱形的低处下滑,如果不对滑下的水珠进行处理,其顺大棚棚顶1及大棚侧壁3滴下,将使滴水的位置土壤湿度增加,长期处于水渍状态,易造成病害的产生和传染,在对应水滴滑下的大棚侧壁3或者地面位置设置内排水沟8,可以及时排出大棚棚顶1内壁的水珠,保证棚内湿度一定,更适宜作物生长。

具体的,外排水槽5可以根据需要制成各种适于排水的横截面形状,例如V字形、倒置梯形、半圆形等等。优选地,如图1所示,外排水槽5的横截面为V字形,且该V字形的两侧分别与两旁的拱形棚顶相贴合,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大棚棚顶1的积水向V字形较低凹的地方流动。

具体的,内排水沟8倾斜设置,其靠近大棚后壁2的一端高于靠近大棚前壁4的一端,例如可以设置成内排水沟8在大棚后壁2一端深度较浅,在大棚前壁4一端深度较深,便于棚内排水向大棚前壁4一端流动。

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内外排水功能的大棚实施例在大棚前壁4的一侧,外排水槽5的排水口下方设置有接水槽6,该接水槽6下部连接有下水管7。其中,接水槽6可以为圆锥形漏斗或者棱锥形漏斗,便于收集沿外排水槽5流下的积水,防止其四溅,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采用其他形状的接水槽6,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排水顺下水管7流下,同样起到防止排水飞溅的作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地下管路9,管路埋藏在地下,可防止其对人员出入造成妨碍,下水管7和内排水沟8靠近大棚前壁4的一端均连接至地下管路9,便于为大棚棚顶1内外壁的排水提供水流通道。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包括与地下管路9连通的水箱10和设置于该水箱10上的水泵11,其中,水箱10连接地下管路9,用于收集排水,当水箱10内排水收集到一定体积后,可通过水泵11将其泵入大棚内用于灌溉,实现排水的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内外排水功能的大棚的第二个实施例,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吹风系统12,其中:吹风系统12包括设置于大棚后壁2上的支撑板122和安装在该支撑板122上的风扇121;支撑板122设置于大棚后壁2内,风扇121内嵌在支撑板122上,可向大棚前壁4一侧吹风。

进一步的,如图4、5所示,吹风系统12可升降地设置于大棚后壁2上,可通过电力控制其自动上升或下降(其实现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故在此不再赘述),大棚后壁2上还开设有通风孔201。当冬季大棚棚顶1存留积雪时,控制吹风系统12上升至如图4所示的升高位置,此时风扇121高出大棚棚顶1,支撑板122遮挡通风孔201,开启风扇121,使其沿大棚棚顶1向大棚前壁4一侧吹风,可加快积雪融化,防止积雪长期积压在大棚棚顶1上,造成压塌棚顶的危害;当不需要使用风扇121吹扫大棚棚顶1时,控制吹风系统12下降至如图5所示的降低位置,此时风扇121与通风孔201重合对应,由于风扇121扇叶间有间隙,因此其与通风孔201及大棚前壁4上开设的大棚入口401将形成气流通道,有利于大棚内部的通风换气。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同一拱形棚顶对应的风扇121和通风孔201数量相同,各位为2-8个,优选为5个,且其排列与拱形棚顶的弧度一致分别设置在吹风系统12的支撑板122上和大棚后壁2上。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应理解的是,这里的具体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各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