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墙隔音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0190阅读:8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墙隔音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内墙隔音板。



背景技术:

当前,噪声已成为一种主要的环境污染,环境噪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声环境是人们活动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声环境质量控制也成为建筑工程领域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尤其是在医院、会议厅、KTV、电影院、剧场等场所,常常因为隔音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场所内其他空间的正常活动。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墙面设置吸声材料实现消音,但是单纯的设置吸声材料其隔音效果不显著,同时使用的吸声材料不能同时满足防火、防潮的要求,从而导致消音效果有限,降低了建筑的安全系数。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506307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内墙隔音板,包括造型铝单板、保温岩棉、铝箔纸、U型挂件、铝连接件和龙骨,所述保温岩棉的外侧连接所述造型铝单板,所述保温岩棉的内侧连接所述铝箔纸,所述铝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造型铝单板的内侧通过点焊方式连接,所述铝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U型挂件连接,所述U型挂件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龙骨上。

上述内墙隔音板通过在外侧的造型铝单板和内侧的铝箔纸之间设置保温岩棉,起到隔音、阻热的作用。隔音板在装配时,由于各隔音板之间会存在安装缝隙,对于这样的缝隙目前只能通过打腻子抹平,由于腻子过厚时,墙体很难干透,这样不但使施工的工期延长,而且时间一长,由于墙体之间存在变现力会出现裂缝,进而导致渗雨等现象发生,更甚至会影响房屋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墙隔音板,有效实现内墙隔音板之间可靠连接,同时提高内墙隔音板抗裂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内墙隔音板,由若干内墙隔音板构成,相邻两块内墙隔音板之间通过防裂缝结构联接,内墙隔音板包括轻钢龙骨与纸面石膏板,内墙隔音板内设有第一填料槽、第二填料槽和第三填料槽,所述第一填料槽、第二填料槽和第三填料槽内分别填充有隔音材料、吸振材料和保温材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填料槽内填充隔音材料,隔音材料采用隔音棉,能把空气中传播的噪音隔绝、隔断、分离;在第二填料槽内填充吸振材料,吸振材料采用高聚物吸振材料,能够吸收振动波,防止或减轻机械振动对墙体的破坏;在第三填料槽内填充保温材料,保温材料采用发泡材料,发泡材料轻质、防火、遇明火不燃烧,隔热性能好;相邻两块内墙隔音板通过防裂缝结构联接,连接稳定,增强内墙隔音板的抗压抗震力,能避免内墙隔音板热胀冷缩造成的裂缝。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墙隔音板两侧对称设置消音单元,所述消音单元中填充消音材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消音单元中填充各种材料,使得声波在消音单元中的运行路径更加复杂,提高了内墙隔音板的消音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消音材料采用矿棉板或泡沫铝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矿棉板和泡沫铝板具有防潮防火功能,进一步改善了墙体的隔音消音效果,并改善了现有技术中隔音消音墙体阻燃性能差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墙隔音板表面涂有保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层可以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功能,又起到装饰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裂缝结构包括设置在相邻两块内墙隔音板连接处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上设有用于容纳上一块内墙隔音板的第一凹槽,第二连接板上设有用于容纳下一块内墙隔音板的第二凹槽,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从内墙隔音板的外侧延伸至其内侧,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在相邻两块内墙隔音板外侧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相邻内墙隔音板可靠连接的同时,提高内墙隔音板抗裂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墙隔音板内侧内嵌设有第一安装耳,内墙隔音板内侧内嵌设有第二安装耳;第一连接板、第一安装耳、第二连接板与第二安装耳在相邻两块内墙隔音板内侧通过第二螺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简单,连接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一安装耳通过第三螺栓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与第二安装耳通过第四螺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板与第一安装耳之间,第二连接板与第二安装耳之间固定连接,连接稳定,抗压抗裂能力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通过聚氨酯发泡胶密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氨酯发泡胶密封具有填缝、粘结、密封、隔热、吸音等多种效果,是一种环保节能、使用方便的建筑材料,具有很好的密封堵漏、填空补缝、保温隔音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墙隔音板与第一安装耳之间,以及内墙隔音板与第二安装耳之间分别设有缓膨型遇水膨胀止水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膨型遇水膨胀止水条在静水中浸泡其整体性完好不解体,膨胀速度缓慢,抗水压能力强,施工方法简便,其防水抗渗的可靠性远远优于传统的钢板,橡胶及塑料止水带,使内墙隔音板与第一安装耳、第二安装耳之间具有很好密封堵漏及防水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内墙隔音板由轻钢龙骨与纸面石膏板构成,纸面石膏板是以建筑石膏为主要原料,掺入适量添加剂与纤维做板芯,以特制的板纸为护面,经加工制成的板材,纸面石膏板具有重量轻、隔声、隔热、加工性能强、施工方法简便的特点;

2、相邻两块内墙隔音板之间通过防裂缝结构联接,防裂缝接结构使相邻内墙隔音板连接稳定,保证相邻内墙隔音板可靠连接的同时,提高内墙隔音板抗裂能力;

3、防裂缝结构具有分别容纳两块内墙隔音板的凹槽,凹槽与两块内墙隔音板之间都具有一定的间隙,在间隙内通过聚氨酯发泡胶密封,具有很好抗压抗震力,能避免内墙隔音板热胀冷缩造成的裂缝;

4、在内墙隔音板与防裂缝结构之间,设置了遇水膨胀橡胶条,遇水膨胀橡胶条既有一般橡胶制品的性能,又能遇水自行膨胀的性能,是一种新型防水材料、止水、防水效果比一般橡胶更为可靠;

5、在内墙隔音板两侧对称设置隔音材料和消音单元,并在消音单元中填充各种材料,使得声波在消音单元中的运行路径更加复杂,提高了内墙隔音板的隔音消音效果;

6、内墙隔音板表面分别涂料设置,涂料采用环境友好型材料,无毒、无害、经济又环保,涂料可以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功能,又起到装饰目的,既能隔音,又能与周围环境相融的生态型隔音墙,符合医院建筑“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内墙隔音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施例内墙隔音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内墙隔音板;2、内墙隔音板;3、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第一凹槽;6、第二凹槽;7、第一安装耳;8、第二安装耳;9、第一螺栓;10、第二螺栓;11、第三螺栓;12、第四螺栓;13、遇水膨胀橡胶条;14、减震橡胶垫;15、缓膨型遇水膨胀止水条;16、轻钢龙骨;17、纸面石膏板;18、第一填料槽;19、第二填料槽;20、第三填料槽;21、隔音材料;22、吸振材料;23、保温材料;24、消音单元;25、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种内墙隔音板,由若干内墙隔音板1、2构成,参照图1,相邻两块内墙隔音板1、2之间通过防裂缝结构联接。

参照图2,内墙隔音板1、2包括轻钢龙骨16和纸面石膏板17,内墙隔音板1、2两侧对称设置消音单元24,消音单元24中填充消音材料,消音材料采用矿棉板或泡沫铝板,内墙隔音板1、2表面涂有保护层25,保护层25采用环境友好型材料。内墙隔音板1、2内设有第一填料槽18、第二填料槽19和第三填料槽20。

参照图3,在第一填料槽18内填充隔音材料21,在第二填料槽19内填充吸振材料22,在第三填料槽20内填充保温材料23。

参照图1,防裂缝结构包括设在内墙隔音板1和内墙隔音板2连接处的第一连接板3 和第二连接板4,第一连接板3上设有用于容纳内墙隔音板1的第一凹槽5,内墙隔音板1设置在第一凹槽5内,内墙隔音板1与第一连接板3之间设有遇水膨胀橡胶条13,且内墙隔音板1与第一凹槽5之间通过聚氨酯发泡胶密封;第二连接板4上设有用于容纳内墙隔音板2 的第二凹槽6,内墙隔音板2设置在第二凹槽6内,内墙隔音板2与第二连接板4之间设有遇水膨胀橡胶条13,且内墙隔音板2与第二凹槽6之间通过聚氨酯发泡胶密封;第一连接板 3和第二连接板4在内墙隔音板1和内墙隔音板2外侧通过第一螺栓9固定连接,在第一螺栓9上设有橡胶密封圈。

参照图1,第一连接板3从内墙隔音板1的外侧延伸至其内侧,在内墙隔音板1内侧位于其上方内嵌设有第一安装耳7,第一连接板3与第一安装耳7通过第三螺栓11固定连接,在第三螺栓11上设有橡胶密封圈,内墙隔音板1与第一安装耳7之间设有缓膨型遇水膨胀止水条15,缓膨型遇水膨胀止水条15与内墙隔音板1、第一安装耳7分别通过聚氨酯发泡胶密封。

参照图1,第二连接板4从内墙隔音板2的外侧延伸至其内侧,在内墙隔音板2内侧位于其上方内嵌设有第二安装耳8,第二连接板4与第二安装耳8通过第四螺栓12固定连接,在第四螺栓12上设有橡胶密封圈,内墙隔音板2与第二安装耳8之间设有缓膨型遇水膨胀止水条15,缓膨型遇水膨胀止水条15与内墙隔音板2、第二安装耳8分别通过聚氨酯发泡胶密封。

参照图1,在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之间设有减震橡胶垫14,减震橡胶垫14 与第一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4之间分别通过聚氨酯发泡胶密封。

参照图1,第一连接板3、第一安装耳7、第二连接板4与第二安装耳8在内墙隔音板 1和内墙隔音板2内侧通过第二螺栓10固定连接,在第二螺栓10上设有橡胶垫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