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胶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0255阅读:2541来源:国知局
刮胶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刮胶板。



背景技术:

在建筑装饰工程中,特别是建筑墙、地面板材黏贴等施工缝隙填缝过程中,通常在打胶或是填缝之后需要进行缝后处理。传统的缝后处理作业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由工人师傅现场临时先在所需填缝的缝隙两边缘贴上胶纸,然后再进行打胶或是其他填缝处理,待全部填完缝后再撕掉之前粘贴在缝隙两边的胶纸;2、工人师傅直接在缝隙处进行打胶或是其他填缝处理,待完成缝隙填满后,再结合现场一些刀片等进行缝隙的修饰工作。由于第一种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胶纸,造成浪费,增加了成本,且贴胶纸还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

现代建筑中采用第二种方式较多,因此为了方便市面上出现了刮胶板等专门工具。现有的刮胶板,如公开号为CN20371646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两个弧形刮胶部的刮胶板。

但是这种刮胶板的使用,需要操作人员握持刮胶板。在空间较为有限的环境中,操作人员移动、施展较为困难,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在操作空间较为有限的环境中使用的刮胶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刮胶板,包括刮板,刮板的一个顶角设置为圆角或者倒角状,形成刮胶部,还包括与刮板固接的把手,把手包括与刮板连接的固定部以及与固定部滑动连接延伸部,把手上设有锁定固定部与延伸部相对位置的锁定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把手,便于将刮胶板实际参与工作的部分和操作者的握持点之间的距离延长。便于刮胶板伸入空间较小的位置进行操作。将把手变为可延伸的状态,可以减小刮胶装置非工作状态的占地空间,减小因增加把手所占用的空间,便于携带。

较佳的,延伸部和固定部上分别设有互相平行的倾斜端面,固定部上的倾斜端面与延伸部朝向固定部的端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倾斜端面在延伸部与固定部重合部分较多时距离较近,重合部分较少时较远距离较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把手展开后,延伸部和固定部重合的部分的厚度变小,使用手感较好。同时在把手的可延伸长度不变的情况下,使用的材料较少,把手收缩后占用空间减小。

较佳的,延伸部两端开有锁定孔,锁定装置包括与把手滑动连接的锁定件,锁定件与锁定孔相适配且插接在其中一个锁定孔内,锁定件的滑动方向与延伸部的滑动方向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锁定孔和锁定件,当锁定件插入锁定孔时,限制延伸部垂直于锁定孔轴向的移动,通过锁定件滑入和滑出,实现锁定件在限制和解除限制之间的切换。

较佳的,固定部上固接有滑沿,延伸部上开有与滑沿相适配的滑槽,滑沿的横截面为梯形,所述梯形的上底所对应的滑沿表面与固定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滑沿和滑槽,并将滑沿的横截面设置为梯形,使延伸部可以按照预设的轨迹滑动。

较佳的,滑槽的两端固接有挡块,当滑沿与挡块抵接时,锁定孔与锁定件对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挡块可以避免延伸部沿滑槽长度方向从固定部上滑脱,同时挡块可以作为延伸部的定位结构,便于锁定孔与锁定件对齐。进而便于使用。

较佳的,刮板包括夹持柄和多个刮头,把手上设有固定刮板形状的定型装置,刮胶部设置在刮头上,不同的刮头上的刮胶部形状不同,延伸部朝向固定部的端面上开有放置槽,不与夹持柄连接的刮头放置在放置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刮头,改变刮胶部,使刮胶板的适应性更高。同时在把手上设置放置槽,可以供刮头放置,使刮胶板的一体性更好,便于携带。只替换刮头,可以减小替用部分的体积,可以在放置槽内容纳更多的刮头。

较佳的,延伸部包括遮挡放置槽的槽盖,槽盖与把手滑动连接,槽盖与延伸部之间设有定盖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槽盖,遮挡放置槽,避免把手延伸时,刮头从放置槽内掉出。

较佳的,槽盖两端开有定盖孔,定盖装置包括与把手滑动连接的定盖件,定盖件与定盖孔相适配且插接在其中一个定盖孔内,槽盖的滑动方向与定盖件的滑动方向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定盖孔和定盖件,当定盖件插入定盖孔时,限制槽盖滑动,通过定盖件滑入和滑出,实现盖槽在限制和解除限制之间的切换。

较佳的,槽盖的滑动方向与锁定件的滑动方向垂直,当槽盖完全遮盖放置槽且固定部和延伸部重合部分最多时,定盖孔与锁定孔重合,锁定件作为定盖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锁定件作为定盖件,可以通过同一结构,实现双重功能,有助于简化刮胶板的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便于刮胶板伸入空间较小的位置进行操作;便于携带;适用性好;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刮头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刮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刮胶板把手收缩时的示意图;

图3是为了展示刮胶板上滑槽与滑沿连接的示意图;

图4是两支撑面夹角为直角时用圆头直角刮头的示意图;

图5是两支撑面夹角为直角时用圆头钝角刮头的示意图;

图6是两支撑面夹角为直角时用另一圆头钝角刮头的示意图;

图7是两支撑面夹角为直角时用倒角刮头的示意图;

图8是两支撑面夹角为钝角时用的刮头的示意图;

图9是两支撑面夹角为锐角时用的刮头的示意图;

图10是夹持柄的示意图;

图11是两支撑面夹角为直角的刮板示意图;

图12是两支撑面夹角为钝角的刮板示意图;

图13是两支撑面夹角为锐角的刮板示意图;

图14是放置槽和其中刮头的示意图;

图15是为展示固定部与延伸部彼此相对表面的示意图;

图16是固定部的爆炸示意图;

图17是把手伸长且刮板形状固定时的剖视图;

图18是刮胶装置把手收缩时的剖视图;

图19是驱动块上施加外力滑插件缩入固定部时固定件的剖视图;

图20是驱动槽处的剖视图;

图21是驱动槽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刮板;11、夹持柄;111、限位槽;112、定型滑条;113、支撑面;12、刮头;121、刮胶部;122、辅助支撑面;123、夹持面;124、定位面; 125、限位块;126、限位孔;2、把手;21、固定部;211、甲部;2111、驱动槽;2112、移动槽;2113、封槽;2114、支撑柱;212、乙部;2121、第一滑道;2122、第二滑道;2123、固定槽;2124、滑沿;213、第一倾斜面;22、延伸部;221、放置槽;222、滑轨;223、滑槽;224、挡块;225、第二倾斜面;226、滑盖槽; 227、第一插孔;228、槽盖;2281、第二插孔;2282、第三插孔;2283、拨块; 2284、插块;229、插槽;3、滑插件;31、第一插件;32、第二插件;33、连接杆;331、通过孔;4、弹簧;5、驱动块;51、封板;52、拨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刮胶装置,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刮板1和把手2。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把手2包括固定部21以及与固定部21滑动连接的延伸部22。固定部21和延伸部22的整体均大致呈矩形块状,且二者的长度与宽度相同。结合图3所示,固定部21朝向延伸部22的端面的一端固接有两条滑沿2124,两条滑沿2124对称的设置在所述端面的两侧。滑沿2124的长度方向与固定部21的长度方向平行。滑沿2124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且直角梯形的直角边和上底所对应的端面与固定部21的侧壁对齐。延伸部22朝向固定部21 的端面上开有两条分别与两条滑沿2124相适配的滑槽223。滑沿2124在滑槽223 内滑动,滑槽223的两端分别固接有挡块224。

固定部21上设有第一倾斜面213,第一倾斜面213为固定部21长度方向的端面,且靠近滑沿2124。第一倾斜面213与固定部21朝向延伸部22的端面的夹角为锐角。结合图1和图2所示,延伸部22上设有与第一倾斜面213平行的第二倾斜面225,当第一倾斜面213与第二倾斜面225距离最近时,滑沿2124 与靠近第二倾斜面225的挡块224抵接。当第一倾斜面213与第二倾斜面225 距离最远时,滑沿2124与远离第二倾斜面225的挡块224抵接。

如图1所示,刮板1包括两个与固定部21转动连接的夹持柄11和刮头 12。

刮头12为三元乙丙橡胶制成。如图4-图9所示,刮头12设有多个,且每个刮头12的形状均不相同。刮头12包括为块状,刮头12上设有刮胶部121、辅助支撑面122、夹持面123以及定位面124。两个辅助支撑面122与形成缝隙的墙体平齐抵接,两个辅助支撑面122相交形成的理论顶角上倒圆角或者倒角形成刮胶部121。不同的刮板1其刮胶部121和辅助支撑面122的夹角不同。结合图1所示,其中一个刮头12被夹持在两个夹持柄11之间,与夹持柄11连接的刮头12的夹持面123与定位面124分别于夹持柄11抵接。

结合图1和图10所示,固定部21远离第一倾斜面213的一端开有固定槽2123,两个夹持柄11对称的设置在固定槽2123内。结合图2所示,两个夹持柄11的转动轴线互相平行且垂直于固定部21朝向延伸部22的端面。

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两个夹持柄11彼此远离的端面为支撑面113,支撑面113与形成缝隙的墙体平齐抵接。与夹持柄11连接的刮头12的辅助支撑面122分别与支撑面113平齐。两个夹持面123分别与两个夹持柄11靠近处相对的表面抵接。结合图1所示,两个定位面124分别与两个夹持柄11远离滑沿 2124的端面抵接。

如图14所示,延伸部22朝向固定部21的端面上开有放置槽221,除与夹持柄11连接的刮头12外,其余的刮头12放置在放置槽221内。放置槽221 的内壁上开有滑盖槽226,滑盖槽226贯穿延伸部22远离第二倾斜面225的端面。滑盖槽226内滑动有矩形板状的槽盖228。槽盖228朝向固定部21的端面上固接有插块2284,插块2284设置在槽盖228靠近第二倾斜面225的一端。放置槽221靠近第二倾斜面225的侧壁上开有与插块2284相适配的插槽229。插块2284远离放置槽221的端面上固接有拨块2283,拨块2283固接在拨块2283 露在放置槽221内的端面上。

把手2上设置有确定刮板1形状的定型装置。

定型装置包括使不夹持刮头12时的夹持柄11的形状(如图2所示)固定的结构,以及固定刮头和夹持柄11工作状态时(如图1所示)的结构。

结合图3和图15所示,定型装置包括固接在夹持柄11上的定型滑条112,定型滑条112设置在夹持柄11朝向延伸部22的端面上。定型滑条112的长度方向与夹持柄11的长度方向平行。延伸部22朝向固定部21的端面上开有两条与定型滑条112相适配的凹槽形滑轨222。滑轨222设置在延伸部22靠近第二倾斜面225的一端,且贯穿第二倾斜面225。滑轨222的长度方向与延伸部22的滑动方向平行。结合图2和图3,当两个夹持柄11相互靠近并抵接时,两个定型滑条112互相平行且与滑轨222平行,此时定型滑条112恰好可以滑入滑轨 222。定型滑条112和滑轨222可以限定不夹持刮头12时的夹持柄11的转动。

结合图4和图10所示,定型装置还包括固接在夹持面123上的限位块125。夹持柄11与夹持面123抵接的表面上开有与限位块125相适配的限位槽111。限位槽111贯穿夹持柄11与定位面124抵接的表面。刮头12上开有限位孔126,限位孔126的轴线与夹持柄11的转动轴线平行。

如图16所示,固定部21分为远离延伸部22的甲部211和靠近延伸部22 的乙部212。甲部211通过穿过乙部212与甲部211螺纹连接的螺栓与乙部212 固接。甲部211朝向乙部212的端面上开有移动槽2112。

结合图17,移动槽2112内设置有滑插件3,滑插件3整体为U型。滑插件3包括与移动槽2112相适配的连接杆33、固接在连接杆33一端的第一插件 31以及固接在连接杆33另一端的第二插件32。第一插件31设置在远离第一倾斜面213的一端,第二插件32设置在靠近第一倾斜面213的一端。

其中第一插件31作为定型装置中,限定刮头12沿垂直于限位孔126轴向滑动的限位件。结合图11、图12和图13所示,当刮头12夹持在两夹持柄11 之间时,第一插件31可以插入限位孔126内。

乙部212上开有与第一插件31相适配的第一滑道2121以及与第二插件32相适配的第二滑道2122。第一插件31和第二插件32可以分别从第一滑道2121 和第二滑道2122伸出或者缩入固定部21。

移动槽2112内设置有弹簧4,移动槽2112远离乙部212的端面上固接有支撑柱2114。结合图17、图18和图19,连接杆33上开有允许支撑柱2114通过的通过孔331。弹簧4套设在支撑柱2114上,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甲部211 和连接杆33抵接。连接杆33与弹簧接触处向乙部212方向凸出,乙部212上开有与凸出相适配的凹陷;甲部211与连接杆33与弹簧4接触的表面上开有凹槽,从而为弹簧4提供更多的伸缩空间。弹簧4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将连接杆33压向乙部212,使人工拨动滑插件3缩入固定部21内后,去掉施加在滑插件3上的外力撤去后,滑插件3可以自动复位。

结合图17和图19所示,甲部211的平行于夹持柄11轴线的侧壁上开有连通移动槽2112的驱动槽2111。连接杆33上固接有伸入驱动槽2111内的驱动块5。结合图20和图21所示,驱动块5远离连接杆33的一端固接有封板51,驱动槽2111的侧壁上开有允许封板51的通过的封槽2113,封槽2113贯穿甲部 211远离乙部212的端面。当连接杆33与乙部212抵接时,第一插件31和第二插件32伸出固定部21,且封板51将驱动槽2111封死。封板51上背向驱动槽 2111的端面上凸出有拨棱52,拨棱52位于驱动槽2111范围内。

滑插件3同时作为锁定固定部21和延伸部22相对位置的锁定装置。延伸部22朝向固定部21的端面上开有第一插孔227,且第一插孔227设置在靠近第二倾斜面225的一端。第一插孔227贯穿插槽229。

槽盖228的两端分别开有第二插孔2281和第三插孔2282,其中第三插孔 2282开设在插块2284上。第三插孔2282与第二插孔2281均为通孔。第一插孔 227与第三插孔2282等径。第三插孔2282和第二插孔2281的间距,与第一插件31和第二插件32之间的间距相同。第三插孔2282和第二插孔2281分别与第一插件31和第二插件32相适配。

如图17和图18所示,当槽盖228封死放置槽221时,插块2284插入插槽229,第一插孔227与第三插孔2282重合。第一插孔227、第二插孔2281和第三插孔2282均作为锁定孔与滑插件3配合,确定固定部21和延伸部22的相对位置。

如图17所示,当第一倾斜面213和第二倾斜面225距离最近时,把手2 展开,第二滑道2122与第一插孔227以及第三插孔2282对齐。第二插件32插入第三插孔2282和第一插孔227中,使固定部21与延伸部22无法相对滑动。

如图18所示,当第一倾斜面213和第二倾斜面225距离最远时,把手2 收缩,第一滑道2121与第一插孔227以及第三插孔2282对齐,第二滑道2122 与第二插孔2281对齐。第一插件31和第二插件32分别插入第一插孔227和第二插孔2281中,使固定部21与延伸部22无法相对滑动。

在使用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固定部21与延伸部22的相对位置锁定时,槽盖228与延伸部22的相对位置也需要锁定。因此,滑插件3还可以作为限定槽盖228滑动的定盖装置,第二插孔2281和第三插孔2282作为定盖孔与滑插件 3配合,限制槽盖228与延伸部22的相对滑动。

使用前,如图2和图18所示,把手2处于收缩状态,夹持柄11远离其转动中心的一端隐藏在固定槽2123内。定型滑条112位于滑轨222中,此时第一插件31插接在第一插孔227和第三插孔2282中,第二插件32插接在第二插孔2281中。需要使用时,拨动拨棱52,使滑插件3缩入固定部21,滑动延伸部 22使第一倾斜面213和第二倾斜面225相互靠近,向远离第二倾斜面225的方向滑动槽盖228。放置槽221敞开,取出所需的刮头12。将槽盖228推向第二倾斜面225直至拨块2283与放置槽221的侧壁抵接,第三插孔2282与第一插孔 227同轴。将刮头12插入两个夹持柄11之间。限位块125滑入限位槽111内,直至定位面124与两个夹持柄11抵接。松开拨棱52,弹簧4推动滑插件3向延伸部22移动。第一插件31插入限位孔126中,第二插件32插入第一插孔227 和第三插孔2282中,如图1和图17所示。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