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索拱体系采光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2327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索拱体系采光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幕墙采光顶,特别是一种索拱体系采光顶。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中采光顶是常见的元素之一。普通采光顶多采用主体结构钢梁结合采光顶次龙骨进行设计,这种形式为双层龙骨。或者将二者合二为一,即采光顶龙骨(一般为钢材质或铝合金材质)既作为主受力构件又作为面材的构造构件,这种形式为单层龙骨。然而,由于受力体系为简支梁体系的原因,导致以上两种形式龙骨截面较大,影响了采光顶的通透性和美观性,并且用钢量很大,提高了生产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采光顶存在的通透性较差、不美观、不经济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索拱体系采光顶,其通透性好、美观、经济且结构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索拱体系采光顶,它包括龙骨系统和位于该龙骨系统顶部的多个玻璃板;

该龙骨系统包括若干桁架,该桁架包括顶部的第一钢管、底部的第一钢索以及固定于该第一钢管和第一钢索之间的多个支撑杆,相邻支撑杆之间通过交叉的斜拉杆固定连接;相邻桁架之间对应的支撑杆顶部通过第二钢管固定连接,底部通过横拉杆固定连接;

各支撑杆顶部设有连接件,该连接件具有四个驳接爪,分别连接四个相邻玻璃板的一角,并通过驳接头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钢管两端固定在建筑主体的第一钢架上,靠近该第一钢架的所述斜拉杆末端也固定在该第一钢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钢管一端固定在建筑主体的第二钢架上,靠近该第二钢架的所述横拉杆末端也固定在该第二钢架上。

进一步的,与所述第二钢架相对的一端的两个桁架之间通过交叉的斜拉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钢架外侧包饰有铝板。

进一步的,所述斜拉杆、第一钢索、横拉杆、斜拉索末端均与耳板通过销轴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钢管的中部隆起,所述玻璃板形成的板面具有坡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索拱体系采光顶,其建筑效果通透、美观,大面积减少了用钢量,综合造价低,并且解决了三边固定的采光顶的受力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索拱体系采光顶的平面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索拱体系采光顶的横向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索拱体系采光顶的纵向剖面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3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3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3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索拱体系采光顶,它包括龙骨系统和位于该龙骨系统顶部的多个玻璃板1。

如图4-图8所示,该龙骨系统包括若干桁架2,该桁架2包括顶部的第一钢管21、底部的第一钢索22以及固定于该第一钢管21和第一钢索22之间的多个支撑杆23,相邻支撑杆23之间通过交叉的斜拉杆24固定连接。相邻桁架之间对应的支撑杆23顶部通过第二钢管3固定连接,底部通过横拉杆4固定连接。

各支撑杆23顶部设有连接件5,该连接件5具有四个驳接爪51,分别连接四个相邻玻璃板的一角,并通过驳接头52固定。与现有采光顶类似,该第一钢管21的中部隆起,该玻璃板1形成的板面具有坡度,以避免积存雨水。

另外,在与主体结构连接方面,该第一钢管21两端固定在建筑主体的第一钢架6上,靠近该第一钢架6的该斜拉杆24末端也固定在该第一钢架6上。该第二钢管3一端固定在建筑主体的第二钢架7上,靠近该第二钢架7的该横拉杆4末端也固定在该第二钢架7上。与该第二钢架7相对的一端的两个桁架之间通过交叉的斜拉索8固定连接,该第二钢架7外侧包饰有铝板71。

本实用新型的斜拉杆24、第一钢索22、横拉杆4、斜拉索8末端均与耳板通过销轴铰接,耳板固定在对应的支撑杆23、第一钢架6、第二钢架7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索拱体系采光顶建筑效果通透美观。

2、本实用新型索拱体系采光顶大面积减少了用钢量,综合造价低。

3、本实用新型索拱体系采光顶解决了三边固定的采光顶的受力问题。

另外,任何熟悉本项技术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和变化,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做出的变化都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