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模板垂直度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6715阅读:6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墙体模板垂直度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竖向墙体模板垂直度的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以往工艺是用钢管架加U托再配合地锚进行斜撑来调整墙体的垂直度施工。其施工顺序如下:打地锚—安装斜撑钢管—安装U形托,在此过程中,先要在地面安装地锚,这就难免造成了墙体周围地面的破坏,产生的后续修补费;并且在利用此工艺调整墙体垂直度时,向外顶时,可以通过调整U托的可调高度来实现,当需要向内拉进行调整时,只能通过人工来调整模板内拉角度,再调整U托高度。这样不仅浪费了人工又增加了调整墙体垂直度的时间,而且还不能保证墙体垂直度的标准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墙体模板垂直度调整装置,要解决利用传统的墙体垂直度的调整工艺施工过程复杂、浪费人力和时间以及而且还不能保证墙体垂直度的标准要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墙体模板垂直度调整装置 ,安装在主龙骨与脚手架架体之间;包括有支撑在模板结构外侧的顶托和连接在顶托下方的支撑杆,所述顶托的上端设有山形卡件,其中山形卡件与主龙骨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顶托的下端设有外螺纹;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设有外螺纹,支撑杆的下端与脚手架架体之间可拆卸连接;顶托的下端设有外螺纹;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设有外螺纹,支撑杆的下端与脚手架架体连接;

所述顶托和支撑杆之间连接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的上端设有与顶托下端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所述调节件的下端设有与支撑杆上端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所述调节件上下端分别与顶托和支撑杆之间均通过螺纹可调连接。

优选的,所述顶托由一个山形卡件和连接在山形卡件底部的一T形连接件构成;

所述山形卡件包括有三块平行间隔布置的夹板和一块连接在三块夹板底部之间的连接板,其中中间夹板端部超出两侧夹板的端部,且超出部分上开有通孔。

所述T形连接件包括有横杆和竖杆;所述横杆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山形卡件的水平板底部的长轴线位置处;所述竖杆为螺纹杆,竖杆的顶部可调连接在横杆中部。

优选的,所述顶托的山形卡件插接在主龙骨的双方钢上;其中中间夹板端部的通孔超出双方钢的内侧面,且通孔中插接有插销。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由上杆和下杆对接而成,其中支撑杆的上杆为螺纹杆,支撑杆的下端为型钢杆。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下杆通过扣件连接在脚手架架体上。

优选的,所述调节件呈椭圆环形,椭圆环调节件的长轴两端分别向外突出形成连接端头;并且两个连接端头的中轴位置处均开有设内螺纹的通孔;所述顶托的外螺纹端和支撑杆的外螺纹端分别穿在两个连接端头的通孔中,与调节件可调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比以往技术达到的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墙体模板与脚手架架体之间(山形卡件与墙体模板的主龙骨连接,支撑杆与脚手架架体之间用扣件连接),旋转调节件即可进行垂直度调整,从安装过程可以看的出来,利用这种墙体模板垂直度调整装置施工相比传统调整工艺,少了安装地锚的过程,实现了材料和人工的节省,也保护混凝土成品不被地锚孔破坏,从而产生的后续费用,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垂直度调整即节省了人工又缩短了调整墙体垂直度的时间,而且还可以保证墙体垂直度的标准要求。

2、本实用新型的山形卡件上连接有插销,利用插销将调整装置与主龙骨连接,当向内拉进行调整时,不用通过人工来调整模板内拉角度,只往反方向旋转调节件,即可实现垂直度调整,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并且使用施工现场普遍使用的材料钢管、丝杠作为原材料制作,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山形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主龙骨与脚手架架体之间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主龙骨与脚手架架体之间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山形卡件与主龙骨连接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山形卡件与主龙骨连接结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顶托、1.1-山形卡件、1.2-T形连接件、2-调节件、2.1-连接端头、3-支撑杆、3.1-上杆、3.2-下杆、4-主龙骨、5-脚手架架体、6-扣件、7-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和图6所示,这种墙体模板垂直度调整装置 ,安装在主龙骨4与脚手架架体5之间;包括有支撑在主龙骨4外侧的顶托1和连接在顶托1下方的支撑杆3,所述顶托1的上端设有山形卡件1.1,其中山形卡件1.1与主龙骨4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顶托1的下端设有外螺纹;所述支撑杆3的上端设有外螺纹,支撑杆3的下端与脚手架架体5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顶托1和支撑杆3之间连接有调节件2;所述调节件2的上端设有与顶托1下端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所述调节件2的下端设有与支撑杆3上端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所述调节件2上下端分别与顶托1和支撑杆3之间均通过螺纹可调连接。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托1由一个山形卡件1.1和连接在山形卡件1.1底部的一T形连接件1.2构成;所述山形卡件1.1包括有三块平行间隔布置的夹板和一块连接在三块夹板底部之间的连接板,其中中间夹板端部超出两侧夹板的端部,且超出部分上开有通孔。

所述T形连接件1.2包括有横杆和竖杆;所述横杆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山形卡件1.1的水平板底部的长轴线位置处;所述竖杆为螺纹杆,竖杆的顶部可调连接在横杆中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托1的山形卡件1.1插接在主龙骨4的双方钢上;其中中间夹板端部的通孔超出双方钢主龙骨的内侧面,且通孔中插接有插销7。

如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3由上杆3.1和下杆3.2对接而成,其中支撑杆3的上杆3.1为螺纹杆,支撑杆3的下杆3.2为型钢杆。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3的下杆3.2通过扣件6连接在脚手架架体5上。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2呈椭圆环形,椭圆环调节件2的长轴两端分别向外突出形成连接端头2.1;并且两个连接端头2.1的中轴位置处均开有设内螺纹的通孔;所述顶托1的外螺纹端和支撑杆3的外螺纹端分别穿在两个连接端头2.1的通孔中,与调节件2可调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主龙骨为墙体模板的主龙骨。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顺序如下:在墙体模板与脚手架架体5之间安装墙体模板垂直度调整装置—旋转调件进行垂直度调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