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动式单板幕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2306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动式单板幕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幕墙安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浮动式单板幕墙。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建筑装饰的美观、实用等综合性能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近年来,许多国家的建筑外墙广泛采用玻璃、人造石、铝单板等装饰材料,其中铝单板装饰材料被大量使用,铝单板装饰材料的优点是所制成的幕墙板无光污染、重量轻、安装容易、抗压强度高等。但随着铝单板加工及安装工艺的不统一,部分建筑幕墙铝单板出现受约束变形的问题,传统的铝单板安装是完全固定式的连接方式,不能够消化受温差带来的结构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铝单板安装是完全固定式的连接方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浮动式单板幕墙,其具有结构强度高、受温度差不易变形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浮动式单板幕墙,包括固定连接在墙面上的立柱、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柱上的横梁,所述横梁或者所述立柱远离墙面的一端面上固定连接有软质的第一压接件,所述横梁或者所述立柱上还可拆卸连接有沿远离墙面的方向延伸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二压接件,所述第一压接件与所述第二压接件之间压紧有单元面板,所述第二压接件抵接所述单元面板的部位上固定连接有其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变大的形变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立柱竖立地固定在墙面上,使单元面板在墙面的纵向上有所支撑,横梁水平地固定连接在立柱之间,让单元面板在墙面的横向上能够得到固定,从而使单元面板能够铺满墙面;第二压接件通过形变件将单元面板压接在第一压接件上,不用让单元面板直接与其它物件固定连接,当单元面板受温度差的影响而发生体积上的变化时,不会受到外力对其体积的约束,从而不会让单元面板出现约束变形的现象,当温度升高,形变件的体积变大,从而将单元面板压得更紧,避免单元面板在第一压接件与第二压接件之间出现滑动摩擦。

进一步的,所述形变件抵接所述单元面板的一端面上开设有扩口状的吸附槽,所述吸附槽的扩口朝向所述单元面板,所述单元面板抵接所述形变件的部位上开设有卡合所述形变件的形变槽,所述形变槽的尺寸等于所述形变件的尺寸。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形变件抵接在单元面板的形变槽内,其扩口状的吸附槽吸附在形变槽的内壁上,当单元面板发生热涨冷缩的现象后,形变件的扩口缘能随其发生形变从而保持其抵接力,并避免发生滑动摩擦,若单元面板收到外界的破坏而断裂后,其与形变件连接的部位还能被吸附在形变件上,而不会掉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接件抵接所述单元面板的部位上开设有抵接槽,所述形变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抵接槽的内壁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单元面板的周缘压接在抵接槽内,降低第一压接件在单元面板的表面上突出的高度,从而使幕墙的表面更加的平滑,利于提高幕墙的视觉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接件为气囊,所述形变件为橡胶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气囊内填充有热胀冷缩的气体,并与单元面板一起热涨冷缩,从而当单元面板受温度差而与其一起发生温度形变时,避免两者之间发生滑动摩擦,以保持抵接力与相同的静摩擦力,当发生滑动摩擦后,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就会减小,会发生单元面板活动甚至脱落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接件朝向所述单元面板的一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平行的阻力条,所述单元面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阻力条卡接配合的阻力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压接件压接在单元面板,使阻力条卡合在阻力槽内,即增加了第一压接件与单元面板之间的静摩擦力,又能使单元面板有一个标准的参考位置,提高幕墙上单元面板安装后的整齐度。

进一步的,所述横梁或者所述立柱上远离墙面的一面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件朝向墙面的一端延伸入所述固定孔,且与所述横梁或者所述立柱的内壁之间抵接有弹性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件通过弹性件抵接在立柱或者横梁的内壁上,从而使其能让第二压接件压接厚度不同的单元面板,越厚的单元面板的重量越重,而固定件通过弹性件能让第二压接件提高越大的压接力,提高幕墙的稳定性与适用性。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呈锥状的弹簧,其锥尖朝向墙面,且与所述固定件朝向墙面的一端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锥状的弹性件能够在安装时快速的将其锥尖插入固定孔,然后旋转着卡入固定孔,降低固定件安装的时间与难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立柱或者横梁上设置带弹性件的固定件,固定件上的第一抵接件与立柱或者横梁上的第二抵接件在相反的方向上压接单元面板,从而让单元面板固定在幕墙上,而形变件与软质的第二抵接件能够让单元面板在热涨冷缩时,提供更紧地抵接力,保持其与单元面板之间始终具有静摩擦力,不用让单元面板直接与其它物件固定连接,当单元面板受温度差的影响而发生体积上的变化时,不会受到外力对其体积的约束,从而不会让单元面板出现约束变形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1、立柱;2、横梁;3、单元面板;4、扣接孔;5、第一压接件;6、扣接柱;7、扣接槽;8、阻力条;9、阻力槽;10、固定孔;11、固定件;12、弹性件;13、第二压接件;14、抵接槽;15、形变件;16、吸附槽;17、扩口缘;18、形变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浮动式单板幕墙,如图1所示,包括通过化学膨胀螺栓固定在墙面上的立柱1,立柱1为竖直放置。立柱1上通过螺栓连接有水平放置的横梁2,立柱1与横梁2上安装有铝制的单元面板3,立柱1与横梁2均为空心管。立柱1竖立地固定在墙面上,使单元面板3在墙面的纵向上有所支撑,横梁2水平地固定连接在立柱1之间,让单元面板3在墙面的横向上能够得到固定,从而使单元面板3能够铺满墙面,单元面板3固定在横梁2与立柱1形成的网格上。

如图2所示,立柱1与横梁2上远离墙面的一端面上开设有扣接孔4,扣接孔4靠近立柱1或者横梁2的侧边,扣接孔4内插接有用于压接单元面板3的第一压接件5。第一压接件5为长条状的气囊,气囊的长度方向与其所在的立柱1或者横梁2的长度方向平行。气囊靠近扣接孔4的部位上一体设置或者胶粘有卡接在扣接孔4内的扣接柱6,扣接柱6上开设有卡合扣接孔4内缘的扣接槽7。如图3所示,第一压接件5在立柱1或者横梁2上抵接单元面板3,其抵接单元面板3的表面上一体设置有多个平行的阻力条8,阻力条8的长度方向与其所在的立柱1或者横梁2的长度方向平行。单元面板3抵接第一压接件5的部位上开设有与阻力条8卡接配合的阻力槽9,第一压接件5压接单元面板3,使阻力条8卡合在阻力槽9内,即增加了第一压接件5与单元面板3之间的静摩擦力,又能使单元面板3有一个标准的参考位置,提高幕墙上单元面板3安装后的整齐度。

回到图1,横梁2或者立柱1上远离墙面的一面上的中间部位开设有与扣接孔4靠近的固定孔10,固定孔10内插接有柱状的固定件11。固定件11插入固定孔10的一端焊接有弹性件12,弹性件12为锥状的弹簧,弹簧的锥尖与固定件11的端点焊接,并指向墙面。锥状的弹性件12能够在安装时快速的将其锥尖插入固定孔10,然后旋转着卡入固定孔10,降低固定件11安装的时间与难度。固定件11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有片状的第二压接件13,第一压接件5与第二压接件13将单元面板3压接在中间。第二压接件13可采用材质与单元面板3相同的铝板,从而保持幕墙外观上的一致性,利于提高其美观程度。见图2,第二压接件13抵接单元面板3的部位上开设有抵接槽14,抵接槽14朝向墙面的内壁上胶粘或者通过螺栓连接有形变件15,形变件15用于直接抵接单元面板3。单元面板3压接在抵接槽14内,降低第一压接件5在单元面板3的表面上突出的高度,从而使幕墙的表面更加的平滑,利于提高幕墙的视觉效果。

形变件15由橡胶制成且呈长条状,其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形变件15抵接单元面板3的一端面上开设有扩口状的吸附槽16,吸附槽16的扩口朝向单元面板3,其扩口缘17的厚度沿远离形变件15中心方向逐渐变薄。单元面板3抵接形变件15的部位上开设有卡合形变件15的形变槽18,形变槽18的宽度尺寸等于形变件15的宽度尺寸,以使形变件15上的扩口缘17固定卡合在形变槽18内。形变件15抵接在单元面板3的形变槽18内,其扩口状的吸附槽16吸附在形变槽18的内壁上,当单元面板3发生热涨冷缩的现象后,形变件15的扩口缘17能随其发生形变从而保持其抵接力,并避免发生滑动摩擦,若单元面板3收到外界的破坏而断裂后,其与形变件15连接的部位还能被吸附在形变件15上,而不会掉落。

浮动连接装置安装时,先将立柱1竖直地安装在墙面上,然后将横梁2水平地安装在立柱1上。再将第一压接件5扣接在扣接孔4内,然后将单元面板3压接在第一压接件5上,使阻力条8卡进阻力槽9;再将固定件11上的锥形弹簧的锥尖插入固定孔10,并旋转固定件11,使弹簧完全进入立杆或者横梁2,然后将第二压接件13安装在固定件11上,再将形变件15安装在第二压接件13上,并将形变件15卡入形变槽18内;让固定件11通过弹性件12与第二压接件13固定在立柱1或者横梁2的内壁上,从而让第二压接件13压接厚度不同的单元面板3,越厚的单元面板3的重量越重,而固定件11通过弹性件12能让第二压接件13提高越大的压接力,提高幕墙的稳定性与适用性。

幕墙在安装后,气囊内填充有热胀冷缩的气体,并与单元面板3一起热涨冷缩,从而当单元面板3受温度差而与其一起发生温度形变时,避免两者之间发生滑动摩擦,以保持抵接力与相同的静摩擦力,当发生滑动摩擦后,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就会减小,会发生单元面板3活动甚至脱落的情况。形变件15与软质的第二压接件13能够让单元面板3在热涨冷缩时,也提供更紧地抵接力,保持其与单元面板3之间始终具有静摩擦力,不用让单元面板3直接与其它物件固定连接,当单元面板3受温度差的影响而发生体积上的变化时,不会受到外力对其体积的约束,从而避免让单元面板3出现约束变形的现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