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屋檐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8699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屋檐帐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帐篷,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带屋檐帐篷。



背景技术:

帐篷的结构形式多样,中小型的帐篷是因应便携及野外露营使用,而较大型的凉亭式折叠帐篷是用于户外的遮阳使用。

传统的凉亭式帐篷一般由四个支柱支撑篷顶支架及披覆于篷顶支架上的帐篷布构成。其遮阳面积是由各支柱支撑帐篷布的外边形成的篷顶面积,如欲具有较大的遮阳面积,需加长篷顶支架各支杆的长度,并配合加设一些辅助支杆方可保证帐篷展开后篷顶的支撑力度,因此整个帐篷在折收后的高度会增加。

因此便出现了具有屋檐的帐篷,其可通过屋檐结构有效的加大帐篷展开后的遮阳面积,同时又可保证帐篷折收后的高度不增加,现有的具有屋檐的帐篷,其是在各支柱的外侧设有屋檐支架,屋檐支架一般包括一从立柱顶端向外设置的屋檐主杆,屋檐主杆的下方设置辅杆作为支撑。屋檐主杆的一端枢接在支柱顶端的滑动座上,另一端连接帐篷布的外边,辅撑杆的下端滑设于支柱上。屋檐支架可与篷顶支架同步展开与收合。

但是上述帐篷仅于每根立柱的顶端设置一根用于支撑帐篷布的屋檐主杆,在帐篷外侧增加一段遮盖面积,遮挡面积有限,在屋檐处的帐篷还容易形成塌陷而积水,对于支撑在两屋檐主杆之间屋檐篷布,屋檐篷布的中部容易坍塌,造成积水,也影响帐篷美观。而且,屋檐的形状只能依屋檐主杆在拉伸开来,无法变化,无法形成圆形顶或是更饱满张开的篷顶结构。再者,屋檐支架在帐篷打开时需要单独展开,在帐篷收折时需要单独先收折起来,帐篷无法实现一体展开或收折,在使用时造成不便。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屋檐帐篷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屋檐帐篷,其可避免屋檐篷布处坍塌积水,帐篷顶部展开支撑更饱满,且屋檐能够连动帐篷一体展收,使用更方便。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带屋檐帐篷,其包括多根立杆,立杆上连接有蓬顶杆,各蓬顶杆的内端在中部连接于一顶部连接座上,相邻立柱之间通过交叉的侧支杆连接,各侧支杆的下端分别连接至一安装于立杆杆身上且可沿立杆滑动的滑动座上,蓬顶杆的下端连接至滑动座或是侧支杆下端上,各蓬顶杆上连接有一屋檐杆,各屋檐杆活动穿过并架置于立杆上端后向外延伸出,屋檐杆在蓬顶杆向下内收折时向外滑动并向上翻转后向蓬顶杆靠合,相邻两屋檐杆之间还设有一中部支撑杆,各中部支撑杆的内端集中枢接后连接于顶部连接座下方,且中部支撑杆向外穿过一枢接于各交叉侧支杆中部上方的滑块中。

进一步,顶部连接座底面向下设置一连接杆,中部支撑杆的内端通过一枢接接头枢接一连接段,连接段的内端连接至连接杆下方,中部支撑杆通过枢接接头的枢接作用向下收折。

进一步,中部支撑杆中的穿过滑块,侧支架中部上枢接一支撑连杆,滑块枢接在支撑连杆上。

进一步,侧支杆包括第一倾斜段、平直段及第二倾斜段,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长度及倾斜度均相同,支撑连杆枢接在其中一平直段中部的外侧上。

进一步,中部支撑杆为伸缩套管,其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

进一步,屋檐杆为伸缩套管,其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

进一步,立杆为伸缩套管,其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

进一步,滑动座在立杆的外套管上滑动并定位,相邻两侧面上的侧支杆的下端连接至滑动座上。

进一步,立杆的顶端设有连接件,连接件的两侧连接侧支杆的上端,屋檐杆的内端枢接在蓬顶杆上,连接件中部设有一可供屋檐杆穿过的穿槽,屋檐杆穿过穿槽并架置在连接件上,穿槽上方设有一挡块,屋檐杆位于挡块下方,屋檐杆在穿槽中向外滑出后同时在穿槽中向下转动,屋檐杆向上翻转后向蓬顶杆靠合。

进一步,蓬顶杆的外端枢接至各侧面中的其中一侧支杆的下端,该侧支杆的下端连接至滑动座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帐篷中带有屋檐,增大了帐篷的遮阳或遮雨面积,在各侧面的屋檐的中部还设有中部支撑杆件,可避免屋檐中部形成积水,造成塌陷,而帐篷屋檐杆及中部支撑杆在帐篷打开或收折时同时展开和收折时,帐篷连动屋檐一体展收,使用更方便。屋檐杆和中部支撑杆件的长度可变化,可令帐篷的蓬顶展开呈圆形或更大形状蓬顶,也可使蓬顶更加饱满或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开始进行收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将屋檐杆和中部支撑杆收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半收折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收折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带屋檐帐篷的改进,帐篷包括多根立杆1,立杆1上连接有蓬顶杆2,各蓬顶杆2的内端在中部形成连接,各蓬顶杆2上连接有一屋檐杆3。其中,屋檐杆为伸缩套管,以进一步增加屋檐面积。而各屋檐杆3活动穿过并架置于立杆1上端后向外延伸出,且屋檐杆3可在蓬顶杆2向下内收折时向外滑动并向上翻转后向蓬顶杆靠合。

本实施例中的帐篷包括4组立杆1,立杆1为伸缩套管,立杆1可包括外套管11和内套管12,内套管12可在帐篷收起时内缩入外套管11中,以缩短立杆1的长度。各蓬顶杆2内端在中部连接后形成蓬顶面的中部顶点,可将各蓬顶杆2的内端枢接在一位于顶部中央的顶部连接座21上。各蓬顶杆2枢接在顶部连接座21中并可向下收折。

相邻立杆1之间通过交叉支架4进行连接,各交叉支架4包括两根交叉连接的侧支杆41,立杆1的杆身上还安装有可沿立杆1滑动的滑动座13,滑动座13可在外套管11上滑动并定位,可在滑动座13上设置定位按钮,此部分不是本实用新型关键,不再详述。

侧支杆41下端连接至滑动座13上,相邻两侧面上的侧支杆41的下端连接至滑动座13上。为配合交叉支架4向内交叉收靠时,能够带动蓬顶杆2及屋檐杆3收折,蓬顶杆2的下端连接在滑动座13上,从而可在交叉支架4收靠时带动蓬顶杆2下收。蓬顶杆2的下端也可直接连接在侧支杆41的下端上,可令蓬顶杆2的外端通过一枢接片枢接至各侧面中的其中一侧支杆的下端,而该侧支杆41的下端再连接至滑动座13上。滑动座13可在外套管11上滑动并定位,当将两立杆1收靠,令滑动座13随着交叉支架4张开而在立杆1上向下滑动,同时也带动蓬顶杆2向下收靠,屋檐杆3随着蓬顶杆2下收时向外滑动后并向上抬升后进行收靠。

在立杆1的顶端设有连接件14,连接件14的两侧连接侧支杆41的上端,屋檐杆3的内端枢接在蓬顶杆2上,连接件14中部设有一可供屋檐杆3穿过的穿槽141。帐篷展开时,屋檐杆3穿过穿槽141并架置在连接件14上,后端进一步向后延伸以支撑形成支撑屋檐篷布的杆件,在穿槽141上方设有一挡块142,屋檐杆3位于挡块142下方受挡块抵挡限位,穿槽141向下延伸,令屋檐杆3可在穿槽141中向外滑出后同时在穿槽141中向下转动,屋檐杆3向上翻转后向蓬顶杆靠合。屋檐杆3顺着蓬顶杆2向下延伸至支撑于立杆1上端后向外延伸形成屋檐支撑,进一步增大了篷布的遮盖面积。当帐篷收折时,向下倾斜延伸的屋檐杆3随着蓬顶杆2下收在穿槽141中顺时针向上并向内收靠,如图4所示,最终连同蓬顶杆2向中部收靠,如图3、图4所示。

为加大屋檐的遮阳或遮雨面积,如图2所示,帐篷的屋檐杆3设置为伸缩套管,屋檐杆3包括外套管31和内套管32,内套管32可缩入外套管31中以缩短长度,内套管也可从外套管31中拉伸出来以增加屋檐杆的长度,进一步向外增大屋檐展开的面积。帐篷在展开后,向外拉伸内套管32,帐篷收折时,将内套管32缩入外套管31即可。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中,在相邻的两屋檐杆3之间还设有中部支撑杆5,中部支撑杆5也为伸缩套管,包括外套管51和内套管52。为使各中部支撑杆能够形成连接且连同帐篷收折时一并收折,各中部支撑杆5的内端集中枢接后连接于顶部连接座21下方。可在顶部连接座21底面向下设置一连接杆61,为配合向中部收折,中部支撑杆61的内端通过一枢接接头63枢接一连接段62,连接段62的内端连接至连接杆61下方,中部支撑杆5可通过枢接接头的枢接作用向下收折。也可在连接杆61的下端连接一枢接巢,各连接段62连接至枢接巢中。而在交叉支架4的中部处连接一滑块64,中部支撑杆5中的外套管51穿过该滑块64,滑块64同时使中部支撑杆5支撑架置在帐篷侧面上,可在侧支架41中部上枢接一支撑连杆65,滑块64枢接在该支撑连杆65上,支撑中部支撑杆5的同时也更满足中部支撑杆5的收折顺畅,如图4所示。当交叉支架4中的两侧支架41交叉内缩时,侧支架41的下端在立杆1上向下滑动,蓬顶杆2向下收,中部支撑杆5在交叉支架4的带动下也向下收折,随着蓬顶杆2的下收也下收,并向内集中收靠,如图2、图4所示。同时,为更好的支撑中部支撑杆5,也使交叉支架4及中部支撑杆5在收拢靠合时更集中,可将侧支杆41的中部形成一平直段412,即侧支杆41包括第一倾斜段411、平直段412及第二倾斜段413,第一倾斜段411和第二倾斜段413长度及倾斜度均相同,平直段412位于第一倾斜段411及第二倾斜段413之间,支撑连杆65可枢接在其中一平直段412中部的外侧。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带屋檐帐篷的改进,帐篷的蓬顶中,增加了屋檐杆3及中部支撑杆5,屋檐杆3和中部支撑杆5均可为伸缩套管,可令中部支撑杆5的展开长度更长,可使屋檐杆3及中部支撑杆5在展开时的外端距离帐篷顶部中部的距离相同,这样可使帐篷的蓬顶展开呈圆形蓬顶,更加美观,且增加了中部支撑杆,也使各帐篷侧面上的屋檐在中部支撑,避免屋檐积水。

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带屋檐帐篷在需要收起时,各侧面上的交叉支架4向内收靠,侧支杆41带动滑动座13在立杆1杆身上向下滑动,两立杆1收靠同时带动各蓬顶杆2向下收靠合并,倾斜展开的屋檐杆3在蓬顶杆2的带动下抬升后再随着蓬顶杆2收折而收靠,而各中部支撑杆5则向下收折,形成连动的收折,内收时将各将各屋檐杆3中的内套管32收缩入外套管31中,各中部支撑杆5中的内套管52收缩入外套管51中,如图3。然后继续向内收靠各立杆1同时将屋檐杆3、中部支撑杆5集中收靠,如图4。最后将各立杆1之间随交叉支架4收折而收靠,各蓬顶杆2连同屋檐杆3也收折其中,再将立杆1中的内套管12向内收,完成最小体积的收折,如图5所示。

反之,当需要将帐篷展开时,将各立杆1之间的交叉支架4展开,滑动座13向上滑动最后定位,滑动座13向上滑动时连动展开蓬顶杆2及屋檐杆3,各中部支撑杆5也随之展开在侧支架4上,最后将屋檐杆3及中部支撑杆5中的内套管拉伸出来以增加长度,帐篷实现一体展开,使用方便。

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将交叉支架4中的侧支杆直接为交叉枢接的两侧支杆42,支撑连杆65连接于其中一侧支杆42中部外侧,位于交叉枢接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带屋檐的帐篷,帐篷中带有屋檐,增大了帐篷的遮阳或遮雨面积,在各侧面的屋檐的中部还设有中部支撑杆件,可避免屋檐中部形成积水,造成塌陷,而帐篷屋檐杆及中部支撑杆在帐篷打开或收折时同时展开和收折时,帐篷连动屋檐一体展收,使用更方便。屋檐杆和中部支撑杆件的长度可变化,可令帐篷的蓬顶展开呈圆形或更大形状蓬顶,也可使蓬顶更加饱满或美观。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