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高的大间距超高层建筑剪力墙施工模板拉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0584阅读:6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可靠性高的大间距超高层建筑剪力墙施工模板拉杆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超高层建筑施工普遍采用并居于世界领先技术的模架体系有上海建工的整体爬升钢平台模架体系和中国建筑的大顶模模架体系。

对剪力墙施工的模板通常都采用大模板,但模板的拉结间距一般为600-800MM,由于超高层建筑的剪力墙中主要采用大型钢板组焊形成的各型型钢作为主要受力构件,且每一构件都较大,断面都在1000MM以上,由于传统采用的模板的拉结间距一般为600-800MM,这就造成模板的拉结位置对拉连接杆要贯穿钢板组焊形成的型钢,在每一贯穿的拉结位置要对型钢进行穿孔处理,不但费时,同时对型钢也会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模板拉结时由于受力不足而造成拉结间距小,需要对型钢穿孔处理,不但费时,同时对型钢也会造成损坏,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大间距超高层建筑剪力墙施工模板拉杆结构,该拉杆结构通过改变支撑骨架结构,在用钢量同时不增大的前提下满足大模板自身的刚度和强度要求,增大受力性能,从而能够增大拉结间距,而不需要对型钢穿孔,保护型钢的完整性,同时节省时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可靠性高的大间距超高层建筑剪力墙施工模板拉杆结构,包括若干组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撑模板,所述支撑模板中相邻的支撑模板之间均设置有若干组支撑骨架,且支撑骨架分别与其靠近的支撑模板连接,在支撑模板上设置有拉紧装置,且拉紧装置穿过所有的支撑模板并与最外侧的支撑模板固定。目前建筑施工时模板采用拉杆结构是非常常见的技术,而现有的模板的拉结间距一般为600-800MM,由于超高层建筑的剪力墙中主要采用大型钢板组焊形成的各型型钢作为主要受力构件,且每一构件都较大,断面都在1000MM以上,由于结构和技术的限定,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受力稳定性,目前采用的模板的拉结间距一般为600-800MM,这就造成模板的拉结位置对拉连接杆要贯穿钢板组焊形成的型钢,在每一贯穿的拉结位置要对型钢进行穿孔处理,不但费时,同时对型钢也会造成损坏。而本方案通过改变受力结构,通过支撑骨架实现节约用钢量,同时使大模板的支撑刚度提高,使设计的大模板在完全满足刚度和强度的条件下,拉结的最大支撑间距达到了1200MM,使得剪力墙内的任一型钢都不需要进行打洞处理的方式就可进行模板固定拉结,在模板对拉连接时效率极高。

支撑骨架优先为不等边角钢,且该角钢的长边垂直于支撑模板,短边平行于支撑模板,最好是将不等边角钢的短边均远离支撑模板形成的结构中心处。不等边角钢的尺寸设计为80*50*5mm。经过实验,将不等边角钢的长边80作为主要的受力方向,这样不但主要支撑骨架节约了26%的用钢量,同时使大模板的支撑刚度提高了60%,使我们设计的大模板在完全满足刚度和强度的条件下,拉结的最大支撑间距达到了1200MM,使得剪力墙内的任一型钢都不需要进行打洞处理的方式就可进行模板固定拉结,在模板对拉连接时效率极高。

为了增加整个模板结构的稳定性,还在支撑模板中最外侧的支撑模板上设置有背楞,且背楞与该支撑模板固定,拉紧装置穿过背楞并与背楞固定。而拉紧装置优选拉杆和锁紧螺母的配合,拉杆穿过所有的支撑模板和背楞,锁紧螺母套在拉杆上并与背楞远离支撑模板的面接触。拉杆和锁紧螺母配合的方式是工地上非常常见的结构,也便于装卸和降低使用成本,保证拉紧的质量,本实用新型经过实验,拉杆中相邻拉杆之间的距离大于1000mm时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从而完全避开型钢,不需要在型钢上开孔,保证型钢的完整性,使得型钢的刚度和强度满足,并且因为没有中间处理过程,缩短了中间等待时间,大大节约了施工周期。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该拉杆结构通过改变支撑骨架结构,在用钢量同时不增大的前提下满足大模板自身的刚度和强度要求,增大受力性能,从而能够增大拉结间距,而不需要对型钢穿孔,保护型钢的完整性,同时节省时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锁紧螺母,2-背楞,3-支撑骨架,4-支撑模板,5-型钢,6-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可靠性高的大间距超高层建筑剪力墙施工模板拉杆结构,本方案采用的支撑模板4为依次平行设置的两块,在支撑模板4相互远离的壁面上均设置多组支撑骨架3,且支撑骨架3分别与其靠近的支撑模板4连接,型钢5在两块支撑模板4之间,在支撑模板4上设置有拉紧装置,且拉紧装置穿过所有的支撑模板4并与最外侧的支撑模板4固定。根据南宁华润东写字楼剪力墙中采用型钢尺寸断面都在1000MM以上的特点,通过对模板进行改变常规的特殊设计方式来保证最大拉结间距能满足不破坏型钢的前提要求,在用钢量同时不增大的前提下满足大模板自身的刚度和强度要求。而本方案通过改变支撑模板4之间的受力结构,对模板进行改变常规的特殊设计方式来保证最大拉结间距能满足不破坏型钢的前提要求,在用钢量同时不增大的前提下满足大模板自身的刚度和强度要求。实际使用时是多块型钢5,而每两个拉紧装置之间设置一块型钢5,也可以看作是拉紧装置穿过型钢之间的空间,这样使得型钢本身结构保持完整,不破坏型钢的刚度和完整性,同时减少了对型钢的处理工作,节约了时间。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支撑骨架3优选为不等边角钢,且该角钢的长边垂直于支撑模板4,短边平行于支撑模板4,并且不等边角钢的短边均远离支撑模板4形成的结构中心处。一般的大模板通常采用6.3号槽钢作为大模板的主要支撑骨架,最好是采用80*50*5mm的不等边角钢作为大模板的主要支撑骨架,将不等边角钢的长边80作为主要的受力方向,这样不但主要支撑骨架节约了26%的用钢量,同时使大模板的支撑刚度提高了60%,使我们设计的大模板在完全满足刚度和强度的条件下,拉结的最大支撑间距达到了1200MM,使得剪力墙内的任一型钢都不需要进行打洞处理的方式就可进行模板固定拉结,在模板对拉连接时效率极高。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在支撑模板4中最外侧的支撑模板4上设置有背楞2,且背楞2与该支撑模板4固定,拉紧装置穿过背楞2并与背楞2固定。通过设置背楞2增加结构的稳定性,使得模板系统更加稳定。背楞2采用槽钢,即单看一面,从型钢向外开,依次设置的是支撑模板4、不等边角钢和槽钢,拉紧装置采用拉杆6和锁紧螺母1这种组合结构,使得拉紧效果好,同时材料易于获得,将拉杆6穿过所有的支撑模板4和背楞2,锁紧螺母1套在拉杆6上并与背楞2远离支撑模板4的面接触,拉杆6中相邻拉杆6之间的距离大于1000mm,在拉紧时能够完全避开型钢,同时拉紧的质量满足施工要求。

同时针对对拉螺杆支撑间距在1200MM这种大间距的情况,在对模板对拉螺杆紧固操作人员不便的特点,我们在大模板上设计了便于人操作的简易翻转平台,在对拉螺杆紧固和拆卸操作时翻开便于人站立,一旦对拉螺杆操作完成就将翻转平台立起,便于模板退模。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