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柱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7988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柱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定建筑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柱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建筑柱及其上、下建筑物连接结构都为现场现浇结构,在上建筑柱内预埋有向下伸出的竖向钢筋,下建筑柱内预埋有向上伸出的竖向钢筋,上、下建筑柱连接时,上预制柱内预埋的向下伸出竖向钢筋与下预制柱内预埋的向上伸出竖向钢筋通过套筒作为钢筋连接件进行连接,这些套筒如机械套筒、灌浆套筒,采用这些套筒连接,上、下预制柱端部伸出的钢筋很难与套筒对齐,钢筋稍有偏离或套筒稍有偏离,便无法使钢筋进入套筒内连接固定,施工难度大,效率低;对于灌浆套筒,则浆料的原材料要求高,成本价格贵,配比难以掌握,灌浆难以足实到位,往往留有空间,而且灌入的浆料时间长了易老化粉碎,造成钢筋松动,结构强度降低,影响建筑质量,对于机械套筒,往往在机械套筒两端内侧加工有内螺纹丝扣,在建筑柱端部伸出的竖向钢筋端头加工有外螺纹丝扣,建筑柱端部伸出的竖向钢筋或机械套筒稍有偏离,则竖向钢筋端部的外螺纹丝扣就无法与机械套筒的内螺纹丝扣连接,而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柱端部伸出的竖向钢筋和机械套筒的偏离几乎是无法避免的,这就成为建筑工程中长时间未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预制柱连接结构,预制柱工厂预制,标准化生产,质量可控,更重要的是无原材料浪费,无环境污染,制备速度快,上下预制柱连接钢筋对接容易,允许偏差范围大,施工效率高,结构强度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预制柱连接结构,包括上预制柱、下预制柱,所述上预制柱内预埋有上预制柱连接钢筋和钢筋连接盒,上预制柱连接钢筋底端与钢筋连接盒连接固定;所述下预制柱内预埋有下预制柱连接钢筋,下预制柱连接钢筋上部从下预制柱顶面伸出,下预制柱连接钢筋顶端与上预制柱内预埋的钢筋连接盒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预制柱内预埋的上预制柱连接钢筋为多根,在上预制柱周侧内竖向布置;所述上预制柱内预埋的钢筋连接盒为多个,在上预制柱周侧内侧底部与上预制柱连接钢筋底端对应布置;所述下预制柱内预埋的下预制柱连接钢筋为多根,在下预制柱周侧内竖向布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预制柱内预埋的上预制柱连接钢筋至少在上预制柱四角内侧都有竖向布置;所述上预制柱内预埋的钢筋连接盒至少在上预制柱四角底部内侧与上预制柱连接钢筋底端都有布置;所述下预制柱内预埋的下预制柱连接钢筋至少在下预制柱四角内侧都有竖向布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预制柱连接钢筋和下预制柱连接钢筋的轴线相同。

上述技术方案中,钢筋连接盒的顶部及底部分别开设有与上预制柱连接钢筋相配合的第一配合通孔和与下预制柱连接钢筋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通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钢筋连接盒包括第一钢筋连接盒,布置于上预制柱底部的各角部内侧,所述第一钢筋连接盒包括相邻两侧敞口的敞口侧及其余四侧封闭的封闭侧,敞口侧与预制柱底部的角部外侧面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钢筋连接盒包括第二钢筋连接盒,所述第二钢筋连接盒包括一侧敞口的敞口侧及其余五侧封闭的封闭侧,敞口侧都朝向上预制柱底板外侧面并且敞口侧与外侧面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钢筋连接盒上,与相邻两侧敞口相连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与上预制柱连接钢筋和与下预制柱连接钢筋相配合的第一配合通孔和第二配合通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钢筋连接盒上,与敞口侧相邻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与上预制柱连接钢筋和与下预制柱连接钢筋相连接配合的第一配合通孔和第二配合通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预制柱上部侧面连接预制梁或叠合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预制柱上部侧面连接预制梁的结构为:下预制柱上部侧面开设有预制柱凹槽,与预制柱凹槽相对应,预制梁的侧面开设有预制梁凹槽及与预制梁凹槽连通的灌浆通道;靠近下预制柱的预制梁底部预埋有连接盒,下预制柱内预埋有横向连接钢筋,横向连接钢筋两端与预制梁底部预埋的连接盒对应连接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预制柱上部侧面连接叠合梁的结构为:所述叠合梁包括梁预制层和设于梁预制层上的梁现浇层;下预制柱上部侧面开设有预制柱凹槽,与预制柱凹槽相对应,梁预制层的侧面开设有梁预制层凹槽及与梁预制层凹槽连通的灌浆通道;靠近下预制柱的梁预制层的底部预埋有连接盒,下预制柱内预埋有横向连接钢筋,横向连接钢筋两端与梁预制层底部预埋的连接盒对应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柱连接结构,上预制柱内不仅竖向预埋有上预制柱连接钢筋,而且在上预制柱底部预埋有与上预制柱连接钢筋对应连接固定的钢筋连接盒;本实用新型的下预制柱内侧竖向预埋有下预制柱连接钢筋,下预制柱连接钢筋的轴线与上预制柱连接钢筋的轴线相同,下预制柱连接钢筋上部伸出,穿过上预制柱底部预埋的钢筋连接盒配合通孔,最后下预制柱连接钢筋的端部通过螺母与钢筋连接盒连接固定。这样,本实用新型就彻底改变了传统技术的现浇柱结构,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柱采用工厂预制,标准化生产,不仅质量可控生产效率高,无原材料浪费,而且施工现场无环境污染,环保性能好,为全预制装配式建筑奠定了基础。本实用新型最重要的技术特点就是上、下预制柱的连接钢筋对接采用钢筋连接盒连接,上下预制柱的连接钢筋通过钢筋连接盒的配合通孔进行连接固定,允许连接钢筋倾斜角度大,误差多,这就极大降低了连接钢筋的对接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相对于传统技术采用机械套筒或灌浆套筒来对接钢筋,本实用新型是技术上的一大进步。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柱还能与侧面的预制梁或叠合梁通过预埋的连接盒和横向连接钢筋对应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的上、下预制柱、叠合梁、预制梁都能工厂生产预制,标准化程度高,质量可控,生产制备效率高,连接钢筋对接容易、装配施工快速,连接节点结构强度高,建筑质量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钢筋连接盒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1-1剖视图;

图6为图4的2-2剖视图;

图7为钢筋连接盒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3-3剖视图;

图9为图7的4-4剖视图。

附图标记:

1—上预制柱,2—预制柱凹槽,3—上预制柱连接钢筋,4—钢筋连接盒,5—下预制柱,6—下预制柱连接钢筋,7—第一配合通孔,8—第二配合通孔,9—梁预制层,10—梁现浇层,11—连接盒,12—横向连接钢筋,13—梁预制层凹槽,14—灌浆通道,15—灌浆料。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9,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柱连接结构,包括上预制柱1、下预制柱2,所述上预制柱内预埋有上预制柱连接钢筋3和钢筋连接盒4,上预制柱连接钢筋底端与钢筋连接盒连接固定;所述下预制柱5内预埋有下预制柱连接钢筋6,下预制柱连接钢筋上部从下预制柱顶面伸出,下预制柱连接钢筋顶端与上预制柱内预埋的钢筋连接盒固定连接。

所述上预制柱内预埋的上预制柱连接钢筋为多根,在上预制柱周侧内竖向布置;所述上预制柱内预埋的钢筋连接盒为多个,在上预制柱周侧内侧底部与上预制柱连接钢筋底端对应布置;所述下预制柱内预埋的下预制柱连接钢筋为多根,在下预制柱周侧内竖向布置。

所述上预制柱内预埋的上预制柱连接钢筋至少在上预制柱四角内侧都有竖向布置;所述上预制柱内预埋的钢筋连接盒至少在上预制柱四角底部内侧与上预制柱连接钢筋底端都有布置;所述下预制柱内预埋的下预制柱连接钢筋至少在下预制柱四角内侧都有竖向布置。

所述上预制柱连接钢筋和下预制柱连接钢筋的轴线相同。

钢筋连接盒的顶部及底部分别开设有与上预制柱连接钢筋相配合的第一配合通孔7和与下预制柱连接钢筋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通孔8。

所述钢筋连接盒包括第一钢筋连接盒,布置于上预制柱底部的各角部内侧,所述第一钢筋连接盒包括相邻两侧敞口的敞口侧及其余四侧封闭的封闭侧,敞口侧与预制柱底部的角部外侧面连通。

所述钢筋连接盒包括第二钢筋连接盒,所述第二钢筋连接盒包括一侧敞口的敞口侧及其余五侧封闭的封闭侧,敞口侧都朝向上预制柱底板外侧面并且敞口侧与外侧面连通。

所述相邻两侧敞口其余四侧封闭的钢筋连接盒上,与相邻两侧敞口相连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与上预制柱连接钢筋和与下预制柱连接钢筋相配合的第一配合通孔7和第二配合通孔8。

所述一侧敞口其余五侧封闭的钢筋连接盒上,与敞口侧相邻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与上预制柱连接钢筋3和与下预制柱连接钢筋6相连接配合的第一配合通孔和第二配合通孔。

所述下预制柱上部侧面连接预制梁或叠合梁。

所述下预制柱上部侧面连接预制梁的结构为:下预制柱上部侧面开设有预制柱凹槽,与预制柱凹槽相对应,预制梁的侧面开设有预制梁凹槽及与预制梁凹槽连通的灌浆通道;靠近下预制柱的预制梁底部预埋有连接盒,下预制柱内预埋有横向连接钢筋,横向连接钢筋两端与预制梁底部预埋的连接盒对应连接固定。

所述下预制柱上部侧面连接叠合梁的结构为:所述叠合梁包括梁预制层9和设于梁预制层上的梁现浇层10;下预制柱上部侧面开设有预制柱凹槽,与预制柱凹槽相对应,梁预制层的侧面开设有梁预制层凹槽13及与梁预制层凹槽连通的灌浆通道14;靠近下预制柱的梁预制层的底部预埋有连接盒11,下预制柱内预埋有横向连接钢筋12,横向连接钢筋两端与梁预制层底部预埋的连接盒对应固定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