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地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9330阅读:5737来源:国知局
帐篷地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户外休闲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帐篷地钉。



背景技术:

帐篷地钉是帐篷中极为重要的配件,主要用于帐篷的固定以及将帐篷外账的几个边角拉开并且进行固定,实现内账和外账的分离,促进内账和外账之间的空气进行流通,为内账提供新鲜的空气。现有的帐篷地钉一般包括实心的钉杆,钉杆的上端设置有供帐篷固定绳绑定的固定环。但是使用者将这种帐篷地钉入地面中较为困难,同时,这种帐篷地钉和地面之间的固定力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帐篷地钉,所述帐篷地钉能够较为方便地固定在地面中且与地面之间的固定力较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帐篷地钉,包括钉杆以及安装于钉杆上端的固定板,所述钉杆的外侧壁设置有钻孔外螺纹,所述钉杆轴向设置有排泥通孔,所述钉杆的上端侧壁设置有固定方槽、位于固定方槽上端的限位挡环,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套接于钉杆上端外侧壁且卡接于固定方槽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一侧设置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固定板上的固定环卡接于钉杆上的固定方槽中,因此固定板和钉杆之间周向限位,转动把手能够使固定板和钉杆发生同步转动。限位挡环的设置能够避免固定板从钉杆的上端脱落,提高钉杆和固定板之间的配合强度。排泥通孔的设置能够将被钻孔外螺纹钻出的泥土通过排泥通孔中排出,方便钉杆钻入地面。帐篷地钉固定在地面的步骤如下所示:首先,将钉杆的下端面抵在地面上;其次,向下挤压帐篷地钉,使钉杆的下端部分嵌入泥土中;以钉杆为轴转动把手,在钻孔外螺纹的作用下,钉杆逐渐钻入地面中;最后将帐篷固定绳绑定在钉杆上。上述安装方式,简单便捷,能够较大地节省使用者的力,同时钻孔外螺纹和地面之间配合紧密,提升了帐篷地钉的固定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钉杆的下端沿排泥通孔的边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钻孔齿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钻孔齿片的设置能够方便钉杆固定在地面上,并且能够较为方便地将钉杆的下端压入泥土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钻孔齿片在钻孔外螺纹螺旋方向的一侧设置有钻孔刃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钻孔刃口的设置能够钉杆更加轻易地在泥土中转动,减轻旋转钉杆所需要的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钻孔刃口在钉杆的内侧壁形成方便泥土进入排泥通孔的导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面的设置能够方便将被钻孔刃口钻松的泥土导入排泥通孔中,方便这些泥土的排出,从而使钉杆的转动更加轻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板还设置有固定端,所述固定端设置有向上翻折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上设置有供帐篷固定绳绑定的固定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通孔的设置能够方便帐篷固定绳的绑定,同时固定端向上弯折形成弯折部,提升了固定通孔的位置,方便了帐篷固定绳的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端与把手周向相距18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端能够辅助把手一同转动固定板,从而带动钉杆转动,方便了将钉杆钻入地面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把手在远离固定环的一端上端面设置有固定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柱的设置能够方便使用者将手把持在固定柱上,从而方便了把手带动固定板的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帐篷地钉的表面设置有镀锌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镀锌层的设置能够提升帐篷地钉的防腐蚀能力,从而提高了帐篷地钉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为帐篷地钉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帐篷地钉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帐篷地钉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1、钉杆;11、钻孔外螺纹;12、排泥通孔;13、钻孔齿片;131、钻孔刃口;132、导向面;14、固定方槽;15、限位档环;2、固定板;21、固定环;22、把手;221、通孔;23、固定螺钉;24、固定柱;25、固定端;251、弯折部;252、固定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帐篷地钉,主要包括钉杆1以及安装于钉杆1上端的固定板2。其中,帐篷地钉的外侧表面设置有镀锌层,镀锌层的设置能够提高帐篷地钉的使用寿命。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钉杆1的外侧壁设置有钻孔外螺纹11。在本实施例中,钻孔外螺纹11为尖牙螺纹。钉杆1上轴向设置有排泥通孔12。钉杆1的下端沿排泥通孔12的边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钻孔齿片13。在本实施例中,钉杆1的下端设置有三个钻孔齿片13。钻孔齿片13在钻孔外螺纹11螺旋方向的一侧设置有钻孔刃口131。其中,钻孔刃口131在钉杆1的内侧壁形成方便泥土进入排泥通孔12的导向面132。

如图2和图4所示,钉杆1的上端侧壁设置有固定方槽14,固定板2上设置有套接于钉杆1上端外侧壁且卡接于固定方槽14的固定环21,通过固定方槽14和固定环21的配合,能够实现钉杆1和固定板2之间的同步转动。钉杆1的上端还设置有防止固定板2从钉杆1上端掉落的限位挡环15,其中限位挡环15位于固定方槽14上端。

如图2所示,固定环21的一侧设置有把手22,其中,把手22在远离固定环21的一端设置有贯穿把手22上下端面的通孔221。把手22还设置有从下至上穿过通孔221的固定螺钉23以及与固定螺钉23螺纹配合的固定柱24,其中,固定柱24位于把手22的上端面且与把手22的上端面相抵。

固定板2还设置有连接于固定环21的固定端25,固定端25在远离固定环21的一端设置有向上翻折的弯折部251。弯折部251上设置有供帐篷固定绳绑定的固定通孔252。其中,固定端25与把手22周向相距180°。

帐篷地钉的安装在底面上的步骤如下所示:

1、将钉杆1下端的钻孔齿片13抵在地面上;

2、向下挤压帐篷地钉,使钉杆1的钻孔齿片13嵌入泥土中;

3、用手把持在固定柱24上,以钉杆1为轴转动把手22,在钻孔外螺纹11的作用下,使钉杆1逐渐钻入地面中;

4、将帐篷固定绳绑定在固定通孔252上。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