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光顶转角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8385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光顶转角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光顶转角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光顶转角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建筑顶面和立面都采用玻璃的采光顶,其端部均需要与支撑结构连接固定,以满足承受荷载要求。通常的做法是顶板和立面板分别采用压块与支撑结构连接固定,这样采光顶转角处的结构变得复杂,安装不方便,密封性也差。另一方面,在转角处为了保证防水性,顶部玻璃面板常采用飞边构造,即玻璃端面距压板固定点需保持较大的距离。由于固定压板的螺钉隐藏在玻璃板的内侧,且距端面有较大的尺寸,当玻璃板块安装后螺钉无法紧固,只能采取预先固定压板,再安装玻璃板块的施工顺序,势必在压板和粘接玻璃板的副框之间留有间隙,才能满足安装要求。造成在正负风荷载的交替作用下,玻璃板会产生振动效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结构合理,安装方便的一种采光顶转角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采光顶转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玻璃、立面玻璃及用于连接顶板玻璃与立面玻璃的连接件;所述顶板玻璃上固定设置有副框,所述连接件断面采用T形结构,包括矩形腔体及设置在矩形腔体侧面的腹板,所述矩形腔体在靠近腹板一侧的侧面上开设有用于与支撑结构连接的螺钉圆孔,所述矩形腔体上在与螺钉圆孔相对位置的侧面上开设有用于螺钉圆孔内安装螺钉的工艺孔,所述矩形腔体在位于工艺孔的上方位置处设有用于固定立面玻璃的安装孔;所述腹板的端部设有用于防止与副框之间滑移脱落的第一凸台。

所述的一种采光顶转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与矩形腔体侧面垂直设置。

所述的一种采光顶转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玻璃与副框之间填充有结构胶。

所述的一种采光顶转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框包括腔体及与腔体连接的L型连接件,所述L型连接件的水平面板端部设有与腹板上的第一凸台相互限位的第二凸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连接件,能同时固定两个方向的玻璃面板,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连接件上设置第一凸台,可以防止与副框之间滑移脱落;矩形腔体上在与螺钉圆孔相对位置的侧面上开设有用于螺钉圆孔内安装螺钉的工艺孔,以保持螺钉尽可能的缩短,直接与支撑结构连接,不产生弯矩,可靠性高;施工方便,同时不产生间隙,安全可靠;该转角连接结构,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少,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副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板玻璃,2-立面玻璃,3-副框,31-腔体,32-L型连接件,33-第二凸台,4-连接件,41-矩形腔体,42-腹板,43-螺钉圆孔,44-工艺孔,45-安装孔,46-第一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采光顶转角连接结构,包括顶板玻璃1、立面玻璃2、副框3、腔体31、L型连接件32、第二凸台33、连接件4、矩形腔体41、腹板42、螺钉圆孔43、工艺孔44、安装孔45及第一凸台46。顶板玻璃1与立面玻璃2的通过连接件4固定;顶板玻璃1上固定设置有副框3,副框3包括腔体31及与腔体31连接的L型连接件32,L型连接件32的水平面板端部设有第二凸台33,顶板玻璃1与副框3之间填充有结构胶;连接件4断面为T形结构,包括矩形腔体41及设置在矩形腔体41侧面的腹板42,腹板42与矩形腔体41侧面垂直设置,矩形腔体41在靠近腹板42一侧的侧面上开设有用于与支撑结构连接的螺钉圆孔43,矩形腔体41上在与螺钉圆孔43相对位置的侧面上开设有用于螺钉圆孔43内安装螺钉的工艺孔44,矩形腔体41在位于工艺孔44的上方位置处设有用于固定立面玻璃2的安装孔45;腹板42的端部设有用于防止与副框3上第二凸台33之间滑移脱落的第一凸台46。

在采光顶安装时,先将顶板玻璃1放置在支撑结构上,调整到合适的位置,插入连接件4,使连接件4的第一凸台46紧压副框3,完成顶部玻璃面板1的固定,用螺钉穿过螺钉圆孔43完成连接件4与支撑结构的紧固。再将立面玻璃2板块放置到连接件4上,调整到合适的位置,用螺钉穿过安装孔45固定,最终完成整个采光顶的安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