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石膏板吊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3523阅读:1287来源:国知局
双层石膏板吊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层石膏板吊顶。



背景技术:

纸面石膏板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材料。由于其生产能耗低、生产效率高、轻质、保温隔热、防火、隔音、装饰施工、舒适、绿色环保、节省空间等优越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上,但是现有的石膏板天花板,冬季东北地区室内外温度、湿度、气压相差较大,单层石膏板易受潮、老化变形,出现开裂现象。纸面石膏板接缝处开裂的现象普遍存在,尽管采用网格带、纸带、嵌缝石膏等材料防止开裂,但仍无法彻底根治。

纸面石膏板吊顶板缝开裂产生主要原因之一为:纸面石膏板是覆面材料,是靠高强自攻螺钉与轻钢龙骨紧密地固定在一起的,单层纸面石膏板往往达不到强度要求,石膏板和龙骨之间就不能牢固地固定,当有外力作用时,石膏板接缝处会产生剪切力,导致板接缝开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石膏板吊顶,其减轻了自攻+螺栓的拉拔力,降低了石膏板接缝开裂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双层石膏板吊顶,包括主龙骨、次龙骨、吊杆、基层石膏板和面层石膏板,所述主龙骨上设有抵接所述基层石膏板或面层石膏板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抵接所述基层石膏板,所述第二支撑部抵接所述面层石膏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层石膏板与面层石膏板都通过与主龙骨连接的支撑件抵接,从而分担了用于固定基层石膏板与面层石膏板的自攻螺栓受到的拉拔力,以减小基层石膏板和面层石膏板接缝处会产生剪切力,降低基层石膏板或面层石膏板接缝开裂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呈T型,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纵板和第一横板,所述第一纵板与所述主龙骨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横板抵接所述基层石膏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横板通过第一纵板与主龙骨连接,并对基层石膏板进行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部呈T型,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二纵板和第二横板,所述第二纵板垂直连接于第一横板中心,所述第二横板抵接所述面层石膏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横板通过第二纵板与第一横板连接,并对面层石膏板进行支撑。使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的拉拔力作用于主龙骨的同一点。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部呈T型,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二纵板和第二横板,所述第二纵板与所述主龙骨垂直连接,所述第二横板抵接所述基层石膏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横板通过第二纵板与主龙骨连接,并对面层石膏板进行支撑。使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对主龙骨的拉拔力作用于主龙骨的不同点。

进一步的,所述基层石膏板端面边缘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抵接于所述第一横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滑槽的设置是为了使基层石膏板能够顺利避让第一横板滑入第一横板与主龙骨之间。并且基层石膏板的下端面与第一横板的下端面相平或超出第一横板下端面,使基层石膏板的下端面能够与面层石膏板的上端面抵触且不受第一横板抵触干涉。

进一步的,所述面层石膏板端面边缘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抵接于所述第二横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滑槽的设置是为了使面层石膏板能够顺利滑入第二横板与第一横板之间,且面层石膏板下端面与第二横板下端面相平。

进一步的,所述基层石膏板与所述面层石膏板之间设有白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白胶层的设置是为了粘连面层石膏板与基层石膏板,增加面层石膏板的基层石膏板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第一自攻螺栓贯穿所述基层石膏板于所述主龙骨或次龙骨固定连接,第二自攻螺栓贯穿所述面层石膏板和基层石膏板与所述主龙骨或次龙骨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层石膏板与面层石膏板分别通过第一自攻螺栓和第二自攻螺栓固定,从而实现基层石膏板与面层石膏板最后的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基层石膏板与面层石膏板都通过与主龙骨连接的支撑件抵接,从而分担了用于固定基层石膏板与面层石膏板的自攻螺栓受到的拉拔力,以减小基层石膏板和面层石膏板接缝处会产生剪切力,降低基层石膏板或面层石膏板接缝开裂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二的爆炸图。

图中,1、主龙骨;2、次龙骨;3、吊杆;4、基层石膏板;5、面层石膏板;6、支撑件;61、第一支撑部;62、第二支撑部;611、第一纵板;612、第一横板;621、第二纵板;622、第二横板;41、第一滑槽;51、第二滑槽;7、白胶层;8、第一自攻螺栓;9、第二自攻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

一种双层石膏板吊顶,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主龙骨1、次龙骨2、吊杆3、基层石膏板4和面层石膏板5,由主龙骨1形成石膏板安装的主框架,吊杆3一端与主龙骨1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屋内天花板固定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主龙骨1的下端面焊接有支撑件6,支撑件6包括第一支撑部61和第二支撑部62,第一支撑部61与第二支撑部62均为T型。第一支撑部61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横板612和第一纵板611,第一纵板611竖直连接在主骨架上。第二支撑部62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二横板622和第二纵板621,第二纵板621竖直连接于第一横板612中心,与第一纵板611位于同一直线上。支撑件6在制作过程中,第一支撑部61与第二支撑部62为一体浇筑成型的。

基层石膏板4的边缘设置有第一滑槽41,使基层石膏板4能够顺利避让第一横板612滑入第一横板612与主龙骨1之间。并且基层石膏板4的下端面与第一横板612的下端面相平或超出第一横板612下端面,使基层石膏板4的下端面能够与面层石膏板5的上端面抵触且不受第一横板612抵触干涉。面层石膏板5的边缘设置有第二滑槽51,使面层石膏板5能够顺利滑入第二横板622与第一横板612之间,且面层石膏板5下端面与第二横板622下端面相平。

基层石膏板4与面层石膏板5的安装步骤为,先将基层石膏板4滑入第一支撑部61,通过第一自攻螺栓8穿过基层石膏板4后安装在主龙骨1与次龙骨2上,再在基层石膏板4上涂抹白胶后,将面层石膏板5滑入第二支撑部62,与基层石膏板4初步粘连后与主龙骨1及次龙骨2通过第二自攻螺栓9穿过基层石膏板4和面层石膏板5后固定。基层石膏板4与面层石膏板5之间白胶凝固形成白胶层7,以加强基层石膏板4与面层石膏板5之间的连接强度。

实施例二:

一种双层石膏板吊顶,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组成支撑件6的第一支撑部61与第二支撑部62均与主龙骨1连接,连接在一条主龙骨1下端面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使基层石膏板4通过第一支撑部61作用于主龙骨1上的拉拔力和面层石膏板5通过第二支撑部62作用于主龙骨1上的拉拔力分散在主龙骨1上的不同位置,降低应力集中。而实施例一的方式则可减少材料消耗,降低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