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面电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1383发布日期:2018-07-18 00:44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及装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楼面电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科技水平的发展,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住房的要求,已不单纯的满足其基本的居住功能,更多地,对房屋的建造质量、室内装潢设计、空间布局等方面的要求亦愈来愈高。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在建筑及装潢行业内,对建造及装潢的设计标准亦愈来愈高。

目前,在对坯房进行装修或对旧房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对房屋内部电路或外部电路进行设计或改造,如考虑在客厅内增加新的插座、顶面灯具的分组控制,卧室照明时的双控设计,闭路电视线的铺设、各房间之间的网路铺设等各方面需求时,通常会出现多条电线管路并行安装的情况。同时,为了保证室内装潢设计的美观,防止因线路暴露在墙面或地面等楼面上而易出现隐患的现象,大多采用在铺设好电路后,地面摊铺水泥砂浆找平之后铺设复合地板等装饰面层或用水泥将粘贴瓷砖、石材等装饰面层。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在铺设的过程中,需要在打木桩后用铜线或铁线对电线管路进行绑扎等处理,才能将电线管路固定在墙面或地面上,从而使多条电线管路紧密的靠在一起,从而使得地面找平或粘贴装饰面层的水泥砂浆被分隔开不能与基层地面接触,从而导致找平地面空鼓、铺贴的装饰面层空鼓,以至于使用过程中地面瓷砖、地面石材、复合地层等受到撞击而脱落、断裂,同时还会损伤电线管路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楼面电路结构,防止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找平层空鼓,导致铺设在找平层上的复合地层等装饰面层受到撞击后脱落、断裂,或防止通过找平层上的水泥砂浆粘贴的瓷砖、石材等装饰面层出现空鼓,导致其受到撞击后脱落、断裂,以最大限度的延长装饰面层的使用年限,降低售后维修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楼面电路结构,包括:铺设在基层楼面的电线管路;

若干个设置在各电线管路上的固定组件,用于将各电线管路固定在所述铺设区内的基层楼面上;

铺设在所述基层楼面上并覆盖所述固定组件和所述电线管路的水泥砂浆所构成的找平层;

平整的铺设在所述找平层的上表面的装饰面层

其中,各电线管路之间相互隔开,彼此之间隔开的距离用于渗入所述找平层中的水泥砂浆,并使水泥砂浆填充各电线管路与所述基层楼面之间的空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各电线管路之间隔开的距离可用于渗入水泥砂浆,并使水泥砂浆能够充分填充各电线管路与基层楼面之间的空隙,以形成找平层,从而可在水泥砂浆覆盖住各电线管路之后,防止在地面找平或粘贴瓷砖等装饰面层时,找平层中的水泥砂浆被并在一起的电线管路分隔开而不能与基层楼面接触,从而不能充分填充各电线管路之间及电线管路与基层楼面之间的空隙,进而导致找平层出现空鼓而引起装饰面层部分被鼓起的现象,以至于使用的过程中,装饰面层因受到外在的撞击而出现脱落、断裂,以及损伤电线管路内部的电线等现象,以最大限度的延长装饰面层的使用年限,降低售后维修成本。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的,所述隔开的距离为16~20mm。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用于卡合各电线管路的拱形部和对称设置在各拱形部两侧的水平部构成的固定件、设置在所述水平部上用于将水平部固定在基层楼面上的紧固件;其中,各水平部与所述拱形部一体成型,且对称开设有用于穿过所述紧固件的固定孔。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可通过固定件方便的将各电线管路固定在基层楼面上。

进一步的,各固定件在沿垂直于各电线管路轴向的方向上依次排序连接,并且相邻的两个固定件的水平部依次首尾叠加连接。从而可在方便用户装配各固定件和各电线管路的同时,通过相邻的两个固定件的水平部依次叠加连接的方式,将多条电线管路间距均匀的固定在基层楼面上,从而使得浇注的水泥砂浆能够充分的与基层地面接触,防止找平地面空鼓。

进一步的,为了满足实际应用中的设计与装配需求,所述固定件优选为镀锌卡,且所述紧固件优选为膨胀胶粒构成的塑性件;

或者当所述楼面为墙面时,所述固定件为PVC管卡,且所述紧固件为膨胀胶粒构成的塑性件,同时,所述墙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各电线管路的槽体。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的,所述水平部上的两个固定孔中心之间的间距为 32mm或40mm。

进一步的,所述楼面电路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层楼面与所述找平层之间并由高聚合物构成的界面剂层,界面剂渗透到地面找平层内,进而提高了基层楼面的强度及与水泥砂浆的粘接力,以减少水泥砂浆找平层或粘贴瓷砖的水泥砂浆层与基层地面分层或空鼓的现象。

进一步的,为了满足实际应用中的装配需求,所述楼面电路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找平层与所述装饰面层之间的防潮层,且所述防潮层的厚度为 2mm~5mm,以防止装饰面层受潮变形。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各电线管路的强度,防止在被铺设水泥砂浆以及铺设装饰面层后出现变形的现象,所述电线管路为PVC管,且其壁厚为 1mm~2mm;所述找平层的厚度为所述PVC管的直径的2至3倍。

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防止该楼面电路结构中的各电线管路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出现松脱或变形的现象,各电线管路上的固定组件间隔设置,且其间隔设置的距离小于或等于800mm;在各电线管路中构成转角的两个区间段内设置的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转角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50mm。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楼面电路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楼面电路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楼面电路结构,主要是由铺设在基层楼面8(本实施例优选为地面)的多个电线管路4 (本实施例仅列举五个穿设有电线的电线管)、若干个设置在各电线管路4上并用于将各电线管路4固定在基层楼面8上的若干个固定组件、铺设在基层楼面8上并覆盖固定组件和电线管路4的水泥砂浆所构成的找平层3、平整的铺设在找平层3的上表面的装饰面层2构成。并且,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铺设区内的各电线管路4之间相互隔开,同时彼此之间隔开的距离可用于渗入找平层3中的水泥砂浆,并填充各电线管路4与基层楼面8之间的空隙。

通过上述结构可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该楼面电路结构使得工作人员可根据设计图纸、现场交底、施工规范,用墨线在楼面上弹出的电路走向及固定点的位置后,通过设计的路线用固定组件将电线管路4固定在基层楼面 8上,并使得各电线管路4之间相互隔开且相互平行,同时,还可根据实际的情况,将部分电线管路4设计成带转角形式,确保各电线管路4之间的隔开的距离可渗入浇注的水泥砂浆,以形成找平层3,并在找平层3被抹平整后,能够平整的铺上地砖、瓷砖或复合实木装饰面层等,以形成装饰面层2。

如图1所示,由于采用上述结构的各电线管路4之间隔开的距离可用于渗入水泥砂浆,并使水泥砂浆能够充分填充各电线管路4与基层楼面8之间的空隙,以形成密实的找平层3,防止地面找平或粘贴瓷砖等装饰面层2的水泥砂浆被并在一起的电线管路4分隔开而不能与基层楼面8上的水泥砂浆接触、不能充分填充各电线管路4与基层楼面8之间的空隙,进而导致找平层3出现空鼓、粘贴的瓷砖空鼓,以至于使用的过程中,装饰面层2因受到外在的撞击而出现脱层、断裂,以及损伤电线管路内部的电线等现象,以最大限度的延长装饰面层的使用年限,降低售后维修成本。

具体地,在实际应用中,工作人员在借助固定组件固定各电线管路4时,可将平行的各电线管路4之间的隔开距离设定为16mm~20mm。

如图1,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固定组件主要由用于卡合各电线管路4的拱形部和对称设置在各拱形部两侧并用于被固定在基层楼面8上的水平部构成的固定件5、设置在水平部上用于将水平部固定在基层楼面8上的紧固件7 所组成。

其中,各水平部与拱形部一体成型,且对称开设有用于穿过紧固件7的固定孔。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可通过固定件5方便的将各电线管路4固定在基层楼面8上。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各固定件5在沿垂直于各电线管路4轴向的方向上依次排序连接,并且相邻的两个固定件5的水平部依次首尾叠加连接。从而可在方便用户装配各固定件5和各电线管路4的同时,通过相邻的两个固定件5的水平部首尾依次叠加连接的方式,使得各电线管路4之间留有足够间隙,从而可使得浇注的水泥砂浆能够充分与基层楼面接触并填满各电线管路4之间的空隙,防找平层空鼓、粘贴的瓷砖空鼓。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固定件优选为镀锌卡,相应的,紧固件7优选为膨胀胶粒构成的塑性件,以提升固定组件对各电线管路4的固定强度,防止后续施工的过程中,各电线管路4因受外力的碰撞而脱落的现象。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固定件5的水平部上的两个固定孔中心之间的间距优选为32mm,以匹配直径大小为16mm的电线管路4。显然,上述固定件5的水平部上的两个固定孔中心之间的间距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为 40mm,以匹配直径大小为20mm的电线管路4。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楼面电路结构还可包括设置在基层楼面8与找平层3之间并由高聚合物构成的界面剂层6,用于提高楼面表层的强度及与水泥砂浆的粘接力,以防止找平层的地面或粘贴瓷砖的水泥砂浆与基层地面分层而出现空鼓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工作人员在粉刷界面剂层6的过程中,需事先将基层楼面8清理干净,以使界面剂充分渗入基层地面,从而提高基层地面表层的强度。

并且,上述楼面电路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找平层3与装饰面层之间的防潮层1,且防潮层1的厚度优选为3mm。其中,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的,防潮层由珍珠棉所构成的防潮膜,以在降低防潮膜的生产成本的同时,通过珍珠棉的隔离潮汽功能和缓冲作用,使得防潮层1能够起到防潮的作用,进一步防止铺设的复合地板等装饰面层受潮变形发霉。并且,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的防潮层1的厚度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在2~5mm之间。

详细地,如图1所示,为了保证各电线管路4的强度,防止在被铺设水泥砂浆以及铺设装饰面层2后出现变形的现象,本实施例中的各电线管路4 优选为PVC(Polyvinylchlorid,聚氯乙烯)管。并且,作为优选的方式,PVC 管的壁厚可设计成1mm~2mm,找平层3的厚度为PVC管直径的2至3倍,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在最大程度的保证各PVC管强度的同时,降低 PVC管的使用成本,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本实施例对于直径为16mm的PVC 管,其管壁的厚度优选为1.2mm,而对于直径为20mm的PVC管,其管壁的厚度优选为1.4mm。并且,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均采用直径相同的PVC 管,而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不同直径的PVC管以及对应的组合形成对应的电路结构。同时,上述PVC管的个数除采用五个外,还可以采用两个、三个、四个其他个数的,本实施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定和说明。

并且,值得说的是,在装配的过程中,可预先将各PVC管组装好,并用专用的PVC胶体密封,同时,上述膨胀胶粒构成的塑性件优选采用m6×30 的规格,以保证紧固件7对固定件5和电线管路4的固定牢度。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防止该楼面电路结构中的各电线管路4 在被铺设在基层楼面8以及后续施工的过程中,各电线管路4出现松脱或变形的现象,本实施例的楼面电路结构中可采用各固定组件在各电线管路4上间隔设置的方式,同时为了保证各固定组件对各电线管路4的固定效果,设置在各电线管路4上的固定组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800mm。同时,在各电线管路4中构成转角的两个区间段内上设置的固定组件与转角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50mm。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楼面电路结构,本第二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基层楼面为墙面,并且,本实施例中的固定件优选为PVC管卡,且紧固件为膨胀胶粒构成的塑性件,同时,墙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各电线管路的槽体,以提升固定组件对各电线管路4的固定强度,防止后续施工的过程中,墙面上的各电线管路4 因受外力的碰撞而脱落的现象,从而保持外观的美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定,仅仅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